医大人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创新团队

有一种温暖,会不知不觉就融化了你的心;有一种力量,会在不经意间催人振奋;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这些人这些事,虽平凡,却直达我们内心情感的最深处。他们是我们医大人的骄傲,是我们医大精神和文化的最好体现。

精研医术、厚德为民

  ——记“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创新团队”

  这是一支团结向上、锐意进取的队伍,乐观活泼、不畏艰苦是他们的特质。面对繁重的教学科研和医疗任务,他们积极应对,齐心合力共闯难关。在各种机遇和挑战面前,他们更加成熟,一次又一次地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他们为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他们投身事业的工作热情也感染了其他团队。

  传承创新并举

  广西医科大学“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创新团队”成立于年9月,是广西卫生厅重点学科,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特聘专家岗位。学科带头人赵劲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团队骨干擅长运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复杂创伤、复杂手外伤和周围神经伤病,年收治病人约人次,年完成手术约台次。学科开展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断指再植、拇指再造、各类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伤员余例,再植成功率达到95.8%,功能优良率82.7%,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创新团队带头人赵劲民教授统一部署和亲自带领下,科室形成良好的科研、医疗团队,学科骨干成员在相应的学术领域,在区内均属领先水平。①骨关节研究方向以杨志教授为带头人,对于股骨头坏死、骨关节炎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及深入的基础科学研究,能够熟练开展髋、膝、肩、肘关节置换及关节翻修手术。②创伤骨科方向以苏伟主任医师为带头人,应用现代外科技术对各类复杂四肢骨及关节创伤进行规范有效的诊治,熟练开展髋、膝、肩、肘关节置换手术,在微创骨科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股骨、胫骨粉碎骨折的效果显著,采用微创经皮缝合修复急性跟腱断裂取得理想临床效果。③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与重建研究方向以沙轲主任医师为带头人,对周围神经伤病的诊治尤其是臂丛神经损伤的修复以及后期功能重建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年在广西率先开展后路副神经移位、胸腔镜取膈神经移位、游离肌瓣后期功能重建等手术。④关节镜研究方向以韦庆军主任医师为带头人,熟练开展膝、肩、踝、髋、腕、肩关节镜诊疗技术,对运动创伤能够进行早期系统治疗,以微创手术的方式完成对膝关节交叉韧带的修复和重建、半月板损伤的诊疗、关节腔的清理等手术。年开展关节镜下腕管综合症卡压松解术,关节镜下行膝关节粘连松解术。⑤小儿骨科研究方向以丁晓飞主任医师为带头人,对小儿创伤及各种小儿骨病(肿瘤、先天畸形、发育异常、因神经系统疾患造成的后遗症等)的诊疗水平居国内先进水平,特别是对儿童股骨头缺血坏死、发育不良性髋关节脱位、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⑥骨肿瘤学以贺茂林副主任医师为带头人,擅长四肢骨肿瘤的保肢治疗,软组织肿瘤的手术治疗,骨盆、脊柱肿瘤的手术治疗;疑难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治疗。⑦足踝外科方向以白鹤副教授为带头人,对踝部创伤骨折、拇外翻、拇僵硬、锤状趾、骨性关节炎、跖间神经瘤、扁平足、高弓足等足踝疾病具有丰富诊治经验。⑧骨矫形外科方向以刘军廷副主任医师为带头人,擅长骨外固定及Ilizarov技术治疗各种下肢畸形,包括: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瘫肢体功能障碍、膝内外翻畸形、关节挛缩症、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创伤后遗肢体畸形、骨缺损、骨不连、骨髓炎等各种四肢疑难疾病,脊柱裂后遗各种下肢畸形等。

  教学科研相长

  学科附属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即广西再生医学重点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建立,旨在结合国家和自治区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瞄准国内外再生医学的前沿课题,通过利用广西特色中草药、结合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领域先进技术、并行展开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以解决现代创伤修复中的关键问题。本实验室目前共有3个研究方向:(1)广西特色中草药引导组织再生和修复的作用及研究(2)再生医学在现代创伤修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3)组织工程的基础研究与开发应用。

  学科非常注重临床与基础研究相结合,完成《显微外科技术基础、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筋膜蒂皮瓣基础研究和手术方法改良》等课题,积极开展周围神经损伤诊断、修复研究,尤其是在臂丛神经损伤诊疗方面填补广西空白。在骨科疾病组织器官修复重建的研究方面,深入开展了四肢骨关节创伤及跟腱断裂的微创治疗,以此为依托进行骨折愈合过程中蛋白组学及骨折相关的生物力学、解剖学的基础研究。在周围神经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方面,新开展了小儿产瘫的手术治疗,并在成人臂丛神经损伤术式改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进而深入地开展臂丛神经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多中心的不同术式选择和疗效观察的临床研究工作。现代外科技术在器官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方面,采用先进的关节镜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上开展了大量运动损伤的关节镜修复手术,使骨关节损伤的检查与诊断更加准确、治疗效果明显提高。

  近五年来,学科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39项,其中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1项,国家级课题7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级课题31项,临床随机药物试验共5项,国家继续教育项目1项。7年来科研经费累计万元。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篇,其中学科成员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共37篇。学科骨干主编或参编教材共4部;申请国家发明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4项。获得广西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广西教育厅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西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此外,学科自成立广西显微外科基本技能培训实验室后,接收学员余人,主要来自区内,部分来自东南亚各国,培训主要对其进行规范化显微外科培训,为临床断肢(指)再植、游离皮瓣(肌瓣)移植修复四肢创伤、病损等临床难题奠定结实基础,同时使本学科显微外科实验室逐渐成为祖国西南地区甚至东盟“显微外科摇篮”。

  学科作为广西医科大学外科教研室下设的骨科外科学机构,承担高等学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留学生及进修生的教学、见习和实习。学科一直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开展临床教学,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坚持以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为动力,踊跃参加临床教学培训及比赛,加强教师的培养工作,拓宽教师的思路,提高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让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增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转变工作作风,做到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同时,学科建立了定期考核及监督机制确保教学质量,形成由学科带头人、骨干和后备力量组成的优秀教学人才梯队,并注重学历、研究方向和知识结构的整合,现已形成层次分明、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教学水平逐年上升。

  人才薪火代代相传

  学科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近7年学科培养博士后4人,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人,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5人。学科年申报并获批准在我学科设置“自治区特聘教授岗位”,聘请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徐家科教授(澳洲新西兰骨科研究协会主席)作为学科特聘专家开展骨科再生医学研究,有力的促进基础研究向临床应用的转化,使我区现代创伤与修复重建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聘请国内位两院院士担任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本学科有幸成为首批“院士工作站”,并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软骨诱导性水凝胶材料的研发及临床应用》,与张兴栋院士建立研究合作,开展组织工程软骨修复临床应用研究。

  学科鼓励年轻骨干成员深造,通过考取博士研究生、留学、研修等途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尤其是科研思维、科研能力,撰写科研项目申报书,争取申请国家自然基金科研项目。同时,珍惜学科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医疗机构等单位的友好合作机会,到外面长见识、长才华,现已留学归来的人才包括阳富春赴美国俄亥俄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完成得博士后研究;韦庆军赴日本熊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学成归来;胡进攻读瑞典著名医学院卡罗琳斯卡大学博士,已获博士学位,并完成博士后研究;姚军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博士课题研究并取得博士学位;花奇医院开展博士科研课题研究并博士毕业。目前,学科年轻骨干正在攻读博士的有:梁晓南博士研究生赴美国哈佛大学开展博士研究课题;程建文博士研究生赴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开展有关破骨细胞方面的博士课题研究;刘军廷博士研究生开展外固定矫形牵张成骨研究;陆荣斌博士研究生正开展有关现代创伤与组织修复方面研究。

  今年来,学科派遣出国研修的有:年花奇凯主治医医院研修;年丁晓飞主治医院进修小儿骨科;年王静威住医院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学习;年丁晓飞副主任医师赴德国诺伊斯市约翰娜-医院研修;年薄占东副主任医医院研修;年白鹤主治医师到医院进修手足外科;年薛明强主医院进修周围神经损伤及手外科;年白鹤副副主任医师医院进修足踝外科;年陈良军主医院进修小儿骨科;年廖亮主治医师赴医院研修创伤骨科。

  精研医术服务人民

  科室临床技术主攻方向:现代高能量四肢创伤的救治;骨与关节伤病的修复与功能重建;显微外科技术临床应用;臂丛和周围神经伤病的诊治;手外伤早、晚期诊治和功能重建;关节镜技术在运动医学的临床应用;人工关节置换、复杂人工关节翻修;小儿骨科及骨肿瘤诊治。

  每月科室住院病人~人,平均住院日约12天,每月完成手术~台次,门诊量约人次/天。中心承担区内、外创伤骨科、手外科和小儿骨科进修医生、护士(约30人/年)的培训及医科大学本科、护理学院及各种成人大专班、护校的教学及实习任务。负责广西各地创伤骨科、小儿骨科、手外科疑难病例的会诊及指导诊治等工作。学科每周四进行疑难病例大会诊,学科各研究方向的带头人对疑难杂症进行讨论,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会诊结束后,学科组织学术交流活动,不同研究领域的骨干进行小讲课,选取国际前沿技术、论题展开探讨,而学科研究生定期向导师组汇报课题研究进展,对研究过程中的难题、瓶颈进行解答,有效的促进了学科成员临床和科研互促互进。

  自学科创新团队成立以来,在团队带头人赵劲民的规划、带领、支持下,各级骨干医师开展了较多新技术,如腔镜辅助直视下经胸切取膈神经转位修复肌皮神经术、后路副神经移位术重建肩外展功能术、多种组织组合再造修复Ⅱ、Ⅲ度拇指缺损、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垂直水柱测压法早期诊断骨筋膜室综合症、关节镜下腕管综合症卡压松解术、3D打印技术应用临床等等。

  多年来,医院“组织器官修复与重建创新团队”在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定不移地高举“精研医术、厚德为民”的旗帜,不断探索在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下的“新思路、新方向、新成果”,为学校医疗事业的传承兴旺添砖加瓦。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z/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