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鞋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由此可知,选择一双合脚的鞋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尤其是选择合脚的马拉松跑鞋。今天,我们谈一谈如何选择一双合脚的马拉松跑鞋。
选鞋难,主要是以下因素所致。
一、鞋楦因素
鞋楦,通俗的说即是脚的模型,是鞋的灵魂。一双鞋是否合脚,完全取决于鞋楦。在手工鞋制作过程中,鞋匠要测量用户的脚型数据,再制作出与用户脚型基本一致的鞋楦,然后再制作出样品鞋,再反复试穿、修改,最后的成品与用户的脚基本上完全贴合。
在现代工业化生产阶段,工厂不可能测量每一位用户的脚型数据,每一款(或每一型号)鞋只能做出一个母楦,再根据选用的鞋码放全套的鞋楦。最终流水线上的鞋就是用这些鞋楦制作出来的。
这里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母楦的制作,主要是开发人员根据经验完成;二是母楦放全套楦是根据选用的鞋码来制作,如母楦是选用中国鞋码41码,35至40码,42至44码均是根据中国鞋码的码数差来制作(包括鞋楦的长度和围度)。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普通的运动鞋楦头基本是水平的或从拇趾到小趾端的厚度有些许的递减,这样做出的鞋子外观很漂亮而又不影响日常的穿着。但对于马拉松跑鞋来说,跑者尽可能要挑选拇趾端楦头厚度大于小趾厚度的跑鞋,以减轻对拇趾趾甲的压迫,避免出现黑趾甲。从外观区分,这种跑鞋拇趾端的鞋面厚度明显比小趾端厚。
二、脚型因素
同一品牌的一个款式或型号的鞋采用的是一套鞋楦,而用户的脚型却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这就会出现鞋不合脚的问题。
从形态上看,脚型因种族、民族或地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人的脚型较宽、肥厚,欧美人脚型细长、偏瘦;中国北方人的脚型较南方人宽、肥厚。因此,外贸鞋和内销鞋的鞋楦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跑友海淘的同码跑鞋不能穿,或者要海淘大两个鞋码的跑鞋才能穿进去(但长度又太大)。
从足弓形态看,跑者足弓可分为正常足、扁平足和高弓足。其中扁平足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扁平足;高弓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高弓足。市场上的跑鞋基本是以正常足为基准制作的鞋楦,即使某些品牌推出适合扁平足或高弓足的跑鞋,也没有对扁平足或高弓足做进一步的细分。这些因素都会对跑鞋的合脚和舒适性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下图是适合轻度扁平足跑者的鞋垫,如中度或重度扁平足跑者使用,可能会影响舒适性。
三、鞋码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鞋码包括欧码(或法码)、英码、美码、中国码和日本码。各鞋码之间的码差不同,并且没有统一的换算标准或公式。
如,中国鞋码41,相当于欧码40.67,美码8.5,英码7.5,日本码;中国码40,相当于欧码40,美码8.0,英码7.0,日本码。这对用户来说,显得异常混乱。Switzer跑鞋在测评申请者中做了一项调研,要求跑者提供穿着的跑鞋鞋码和脚长数据,大部分跑者提供的脚长数据与鞋码都不是匹配的。如跑者A的脚长mm,穿37码鞋;跑者B的脚长mm,穿38码鞋;跑者C的脚长mm,穿37码鞋。脚长与鞋码不匹配——这在跑者中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1.英国鞋码
英国鞋码(UK)以楦地样长的英寸数为基准制定。1英寸(in)=25.4毫米(mm),鞋楦的长度号差为1/3in,即每个号差是8.mm,两个整号之间设一个半号,半号差为4.mm。
2.美国鞋码
美国鞋码(US)是从英国鞋码演变而来,也是采用楦底样长英寸制。鞋楦的长度号差是1/3in,但肥瘦号与英国鞋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美国鞋码又可进一步分为波士顿鞋码、标准鞋码和惯用鞋码三种。运动鞋一般采用波士顿鞋码,但不同的品牌鞋码之间可能会略有调整,比如耐克有自己的编码方式。
3.法国鞋码
法国鞋码,也称为欧洲鞋码(EUK),也是以楦底样长为基准制定。法码共设置33个鞋码,即16至48码,并在20mm内设置3个鞋码,鞋码差是6.67mm,两个鞋码之间不设半码,男鞋中间鞋码是41码(Switzer跑鞋采用的是法码,所以没有半码,并且样品码是41码)。
4.中国鞋码
目前中国运动鞋码还没有明确的尺寸标准。年修订的《网球鞋标准中号楦体尺寸》初步明确了运动鞋的具体标准。田径鞋鞋楦也参考该标准。
中国运动鞋鞋码(新鞋码)范围为90至码,脚型分为五种,型差为7mm,半型差为3.5mm,楦底宽度码差为2.6mm。男鞋鞋码未至码,中间码是码,即脚长mm,二型半。女鞋中间码是码,即脚长mm,二型半。
中国旧鞋码也是大家口中经常说的37码,38码,42码等等。但中国旧鞋码容易与法码混淆,所以收到跑者提供的鞋码数时,必须要调查清楚其所述的鞋码是中国码还是法码。下图是我们统计的法码(欧码)与中国鞋码和脚长的部分对照数据,仅供参考。
四、如何解决鞋不合脚的问题
对于跑鞋制造商来说,应如何操作才能解决上述问题?下面我们以Switzer跑鞋为例,尝试在不增加过高成本的情况下,寻求“性价比最高”的解决方案。
1.差异化鞋楦
根据中国南北方人群脚型差异,Switzer采取差异化鞋楦解决方案,即采取宽窄差异化的鞋楦以满足不同脚宽度的跑者需求。
2.脚型差异
针对不同足弓形态的跑者,Switzer采用独家专利技术,实现了不同程度扁平足和高弓足的全掌承托,即解决了合脚性的问题,又能够均衡分散足底压力。
3.鞋码
鉴于跑者在长距离慢跑过程中脚掌会发胀的情形,Switzer跑鞋选择欧码(法码)作为基础码,并在此基础上采用Switzer独有的算法和编码方式,帮助更多的跑者解决跑鞋挤脚或鞋码过大的问题。
当然,最稳妥的方法还是现场试穿,如果没有大问题,拿回家试用5至7天。只有这样才能挑选到最合脚的跑鞋。
近期,Switzer将选出位跑者,不但试穿,还可以试跑一周,如发生挤脚、磨脚、减震差、透气性差或防滑性差情形,可无条件退换货。下方是有赞店铺专业的白癜风医院北京十大最好白癜风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