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逐渐的炎热,街边喝着啤酒、吃着夜宵的人也渐渐的多了起来,足踝外科门诊里也多了一些没有外伤原因引起的脚痛,甚至有些病人脚上长起了肿块,疼痛难忍。然而,患者常常被告知这种脚痛需要验血确认一下,这种肿块很有可能是长了“石头”。难道脚上也能长石头?是真的吗?是疑难杂症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长在脚上的这块“石头”。
实际上,有些患者脚上确实会长石头,当然这并不是我们路边常见的石头,而是痛风石,学名叫“痛风结节”。因为这种病变好发于痛风病人的足跖趾关节的地方,隆起坚硬,形似石头,所以被大家形象地称为痛风石。这个奇怪的石头和痛风有什么关系?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痛
风
QA1.曾主任您好,您说病人脚上长了石头,这石头长什么样呢?
曾
这种“石头”就是痛风石,经常出现在关节软骨、滑囊、耳轮、腱鞘、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和肾间质等处。它呈白色或者淡黄色,起初质地柔软,之后逐渐变硬如石子样,大小不一,可大如鸡蛋也可小如芝麻,突出于皮肤表面的结节。痛风石逐渐变大会导致皮肤变薄,容易破溃,流出白色的类似于石灰浆样的液体。
2.痛风石是如何长上去的?会癌变吗?
曾
痛风石是由于长期的高尿酸血症导致的,是人体内尿酸盐结晶长期沉积于脚上的软组织,引起局部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最终形成的结节肿。它实质上是尿酸盐析出的结晶,类似石灰粉一样固体物质,是不会癌变的。
3.发现这种情况需要做哪些检查来确诊呢?
曾
临床上遇到怀疑痛风的脚痛患者,一般需要查血清尿酸测定以及一些感染指标测定,也会查类风湿三项进行鉴别。如果已发展成痛风石,则需通过病变部位X线检查和B超来确诊。一般来说,男性血尿酸值超过μmol/L,女性超过μmol/L即可确诊为高尿酸血症;而X线检查可以看到单钠尿酸盐晶体沉积造成关节软骨下骨质破坏,出现偏心性圆形或卵圆形囊性变,甚至呈虫噬样、穿凿样缺损,边界较清,相邻的骨皮质可膨起或骨刺样翘起。
4.这种病在什么人身上会比较多见呢?
曾
痛风石发病年龄约为45岁左右,老年人比年轻人多见,男性比女性更多见,肉食者比素食者更多见。当然,随着近年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20~40岁的年轻人饮食中含高能量、高嘌呤类物质者显著增加,痛风石的发病年龄也有提前的趋势。
痛风石的危害
痛风石本身累及关节后就会有疼痛肿胀、关节变形、影响日常活动等不便之处
痛风石可不断向外周循环释放尿酸盐,会导致血尿酸难以控制
痛风石一旦破溃,会造成局部皮肤出现感染、坏死及脓毒败血症等
位于关节、骨骼等部位的痛风石会进一步侵蚀骨骼,同时引起关节急性炎症,从而引起持续的关节骨骼疼痛和活动受限,部分巨大痛风石或溃疡性痛风石可致关节畸形、脱位甚至病理性骨折
另有研究表明,对于伴有痛风石的痛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明显升高。由此可见痛风石的形成不仅极大的影响生活质量,还严重威胁了生命
痛风石的治疗
痛风石发病的根源在于高尿酸血症,因此我们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般治疗:督促肥胖患者通过科学锻炼减轻体重,保持低嘌呤饮食,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有-mL,慢性肾脏病患者可适当减少。
药物治疗:与痛风治疗相同,包括急性期治疗使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糖皮质激素等。慢性期治疗建议联合药物预防性抗炎治疗,首选口服低剂量秋水仙碱(0.5mg每日一次或两次)。对于已有痛风石患者,可继续预防性治疗至血尿酸达标后6个月。降尿酸药物现在主要有苯溴马隆、非布司他、别嘌醇,此外还有尿酸氧化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切忌擅自服药。
中医治疗:中医认为,痛风石的发病在于长期的痰瘀互结,外发于肌肤、黏附于骨,内而流注脏腑有关,导致脾肾失调。因此,可采用利湿泄浊、化瘀通络或健脾补肾、祛瘀化痰、消石的治法,以取得慢消缓散、预防新石形成的疗效。
如果经过药物控制仍不奏效,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那就要选择手术治疗
曾
并非所有的痛风石都需要手术
当痛风石变大导致疼痛,或者出现感染、神经压迫、机械性损伤、严重的畸形等可选择手术治疗;对于痛风导致关节功能丧失的患者,由于长期活动受限可能诱发静脉血栓形成,也可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方法一般有三种:①痛风石切除术:通过切开皮肤、筋膜,直观下将多余的痛风石切除。②关节镜下取石:关节镜可以为手术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通过液体的冲洗和器械的刨削切割,可以直接清除大量的晶体、痛风石和关节内游离体,并且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感染概率低。③关节置换术、关节融合术:这种手术主要是针对部分患者行关节镜手术即使清除尿酸结晶仍然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或是关节软骨破坏者,需要早期行局部病灶清除的患者。
痛风石的预防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痛风的发作往往是由于暴食了高嘌呤食物,一般人膳食摄入嘌呤为-mg/天,在痛风急性期,嘌呤摄入量控制在mg/天以内;曾经有痛风史,或者是高尿酸人群对于肉类、豆类也应严格限量。
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尿酸及尿酸盐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溶解和排出。除了水果蔬菜以外,苏打水、苏打饼干、碱面也是属于碱性食物,可以适量吃。特别是苏打水,如果痛风发作了,喝苏打水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
少喝富含果糖的饮料:虽然我们提倡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等)要多吃,但是富含果糖的水果(如甘蔗、葡萄、梨、苹果、李子等)应尽量少吃,因为果糖会促进核酸(也就是DNA)的分解,增加尿酸生成。另外像蜂蜜虽然嘌呤低,但里面65-80%是葡萄糖和果糖,同样要少吃。
禁酒及碳酸饮料:酒精容易使体内的乳酸堆积,对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引发痛风。碳酸饮料在体内达到一定的浓度时,也会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即在体内数量增多,无法及时排出体外。
多喝水:多喝水确实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唯一要注意的是慢性肾脏病的患者适量饮水防止加重肾脏负担。
曾
炎炎夏日已然到来,正是和朋友们酒桌快意、烧烤撸串的时候,在这里需提醒大家关爱自己的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让那颗古怪的石头永远不要出现在自己的脚上。
痛风石小科普
持续的高尿酸血症导致痛风反复发作,形成尿酸盐结晶,破坏关节结构及软组织,引起慢性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的结节肿,就称为“痛风结节”,又叫“痛风石”。
这种痛风结节不仅可以出现在关节上,其他内脏器官上也可能存在,比如尿路结石、肾结石。一般认为,血尿酸在μmol/L以上时,50%患有痛风石。多见于发病后的某个时期,平均为10年左右。总之,血尿酸浓度越高,病程越长,发生痛风石的机会越大。有了痛风石就标志着,尿酸已经大举进攻内脏,痛风病情已经进入“中晚期”了,需要及时求助医生进行规范化治疗。
曾林如主任医生
擅长足踝创伤修复,在足踝部疾病如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畸形以及足踝部创伤后遗症、足踝部复杂骨折损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浙江省卫生厅、杭州市科技局多项课题,在全国各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