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腰、爬楼、倒着走……这些老年人中的流行运动,其实可能给身体带来伤害。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超过51%的老年人跌倒与爬楼梯相关,爬楼梯每年导致2万美国人死亡。国内外专家共同提醒,下面10个动作65岁以后尽量别做。
爬楼梯
进入老年后,人体肌肉会减少5%左右,身体平衡能力也变差,爬楼梯这个锻炼方法很有可能导致意外发生。大多数老年人,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关节已经退化,身体平衡能力也逐渐变差,上下楼梯或爬山时,膝关节承受的人体重量是平时的3-5倍,下楼梯对关节的损伤更是严重,这会加重关节老化。专家建议,老年人最好不要选择爬楼梯这种锻炼方法,如果需要上下楼,一定要抓稳扶手。
快速转头
这个动作容易导致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颈部骨折等,患有高血压、颈椎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老年人尤其要避免。专家解释,这是因为转头时脖子也跟着动,脖子虽细,却包含颈椎、密集的神经和血管等组织,是重要的“生命线”。老年人往往高发心脑血管疾病,且颈椎更为脆弱,因此转头时一定要有意识地放慢速度。
弯腰够脚面
“双腿直立,然后弯腰用双手够脚面,这是常见的热身动作,也总被我们用来衡量一个人的灵活性。”但是,过了65岁后,连接臀部和背部的关节力量开始削弱,弯腰够脚面容易导致肌肉损伤甚至骨折,并且对脊柱乃至血压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当然,运动前的热身必不可少,专家建议老年人可以通过活动腕关节、踝关节,或快走几分钟来代替活动剧烈的热身运动。
躯干扭转
从身体的一侧,以腰部为轴心,尽可能旋转到另一侧,这个动作对提高身体柔韧性有一定好处。但是老年人背部肌肉力量下降,活动范围也开始受限,站着做这个动作很容易造成腰椎损伤,很可能因身体不平衡导致摔倒。专家建议,如果老年人想做这个动作,可以躺着或坐着进行,切忌转腰太快。日常行走时也应慢慢转身,避免突然转动。如果想锻炼柔韧性,可以选择打太极拳、游泳等方式。
倒着走路
很多人认为倒着走路改变了平时一成不变的走路方式,能缓解大脑衰老。但老年人的平衡性、视力、反应能力都有所下降,倒着走反而容易引发意外。如果听到意外声响,老年人还容易条件反射地猛回头,更是增加了健康风险。其实正常的快走就是最好的运动方式,老年人可以边走边在手中揉健身球或核桃,刺激末梢循环。如果坚持要倒着走,一定要找个人少、车少,路面平整的安全地段,并且有人在后面随时提醒风险。
仰卧起坐
在公园里时常能看见一些老人在健身器材上做仰卧起坐,其实这项运动对于老年人来说也存在着很大风险。做仰卧起坐时几乎要用到人体的整条脊柱,而很多老年人颈椎、腰椎都有问题,再加上骨质疏松,极易造成运动损伤;并且运动时头部的位置变化较大,以低头为主,心脑血管病患者可能因此造成血压升高,发生意外。
猛起床
一些老年人早上醒来后立即起床穿衣服,这是不可行的。因为夜里睡觉时人体的血压比较低,刚苏醒时,血压会快速上升,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起床太快太猛,血压会迅速上升,导致心脑血管病急性发作、体位性低血压、脑供血不足等症状。专家提醒,65岁以后的老年人起床时要遵循“3个1分钟”原则,即醒来后睁眼在床上躺1分钟,起身后在床上坐1分钟,然后坐在床边等1分钟,最后下地再站起来原地定神1分钟后,方可行走活动。
站着穿裤子
由于韧带和关节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或病变,老年人站着穿裤子或穿鞋,不仅容易跌倒,继而造成骨折,而且可能因为总低头而刺激心脑血管,导致血压升高。因此,老年人穿裤子或鞋袜时,一定要坐在椅子或床上,实在不行,也应依靠在可以固定的地方。
弯腰取重物
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闪腰”的经历。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因为在家搬重物用力过猛,肾挫伤导致血尿。专家告诫老年朋友,特别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腰部经过长年累月的“服役”,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尽量避免弯腰直接提取重物。若要取重物,专家给老年朋友支了一招“三步走”原则:第一步,先将身体向重物靠拢;第二步,屈膝、屈髋,用双手把物品拿稳;第三步,伸膝伸髋,这样就把物品拿起来了。
排便太用力
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患者来说,血管的弹性较差,排便时患者的腹压增高,血压也随之上升,如果此时用力过大,很可能突发脑溢血。专家提醒,老年人排便时,一定别太着急,慢慢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多吃蔬菜水果,便秘问题也迎刃而解。
科室简介:
骨外科:
骨外科是我院重点科室,医院专家为主导,以骨科专家张怀先博士、王刚主任为学科带头人,始终保持与当今骨科医学前沿发展同步,积极与国内外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全科开放床位55张,高级职称人员2人,省级专家、医学博士1人。分设创伤骨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骨与软组织肿瘤、手外科等特色专科,特别在老年性骨关节病、骨肿瘤、骨髓炎、椎间盘突出等骨病的手术治疗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有很高的造诣,科室以口碑相传获得行业内的认可,并拥有相当的社会影响力。
内一科:
我院内一病区是集临床、教学为一体的标准化病区,下设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血液内科等专业。开放床位45张,医护人员16人,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各1人,住院医师4人。病区对上述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治能力强,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强大实力。病区是都江堰地区率先开展优质护理的示范科室,设有重症病房和特需病房(VIP病房),充满人性化的服务,优良的硬件设施,能够满足各层次患者的需求。
心血管专科在心内科专家、主任医师、川北医学院教授廖朝奎为首的医疗团队悉心诊疗下,常规开展:心脏瓣膜病、心肌疾病、急慢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治,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重症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源性肺水肿的抢救。科室配备有床旁心电监护、心脏除颤仪,心脏超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等诊疗设备。
呼吸内科常规开展:各种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部肿瘤、胸膜疾病、自发性气胸的诊治,各型呼吸衰竭的抢救。科室配备中心供氧、超声雾化吸入、无创呼吸机,动脉血气分析等诊疗设备。
消化内科常规开展:先进电子胃镜,肠镜检查治疗,碳14检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各种消化系统炎症,溃疡治疗,各种消化道出血救治,各种肝病,肝功能异常治疗,急慢性胰腺炎,胆道炎症的内科治疗。
神经内科常规开展:各种脑血管意外救治,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脑萎缩等,自发性、继发性癫痫,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管神经性头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疾病治疗。
其他开展治疗项目: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如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各种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各种肿瘤晚期病人关怀支持治疗,各种物理、化学、生物中毒救治,过敏性疾病救治,带状疱疹,皮肤感染,丹毒等内科治疗。
科室实行24小时不间断服务,对危重病人进行上门救护,我们将以最优质的服务,最精湛的技术竭诚为您服务。
专家简介:
廖朝奎
心内主任医师/院长/教授
毕业于重庆医学院临床医学系。
从事临床医学工作40余年。
医院协会理事、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医院管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委会理事,中国误诊学会理事。
曾担任《世界今日医学杂志》、《中国腹部疾病杂志》、《中华医药荟萃杂志》、《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等医学刊物编委。担任副主编、编委参与编著出版学术著作12部。先后发表文摘、译文、综述、个案报道、临床论著等论文52篇。
先后开展了安置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等新的诊疗项目20余项,临床科研成果荣获科技进步奖4项。
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对内科疾病,尤其是心血管内科的疑难重症的认识和治疗,有其独到的见解,对心血管疾病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
张怀先
骨外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四川省医学会关节学组委员,四川省医学会手显微外科青年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国内关节、足踝、矫形、创伤培训学习,年到葡萄牙里斯本足踝中心访问交流,医院(HSS)关节置换中心集训。
从医近20年,擅长:骨关节炎(退行性疾病)、创伤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缺血坏死、骨关节结核、四肢骨干及关节周围骨折、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运动损伤;四肢先天及创伤后畸形矫正,脑瘫后遗症矫正、骨关节感染、骨髓炎、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与功能重建;足踝外科:踝关节及足部运动损伤、骨折、跟腱断裂、踝关节不稳、马蹄足、高弓足、扁平足、拇外翻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手显微外科:断肢、断指、断趾再植与功能重建、拇指再造、手足外伤等。
张志国
副主任医师/内一科主任
毕业于成都市卫生干部管理学院。
从事内科临床工作20余年。
医院医院多次进修呼吸专业。
有丰富的内科临床经验,尤其擅长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论文多篇。
王刚
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骨外科主任
曾先后在四川省内医院、医院从事大外科、骨科工作20余年。
分别在北京医院、四川医科大学进修骨科。
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病的现代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在创伤、矫形、功能重建、人工关节等领域有较深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