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病变不能等,专业矫形早知道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的负重、行走都依赖足部正常的生物力线。研究表明,足部功能异常将直接影响到膝关节、髋关节、脊柱以及相关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

1.足底常见疾病

(1)扁平足

扁平足通常称为胫后肌腱功能不全,又称平足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平板足、平足、扁平外翻足,泛指各种原因造成的足弓塌陷低平甚至消失,患足跟外翻、足外展无弹性,在行走和站立时容易出现足部疲乏和疼痛症状。

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状态异常都可能导致足弓塌陷或消失,其发生原因包括生理性和先天性结构异常、创伤、足部骨病(如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结核、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脑瘫),以及后天不良习惯因素如足部长期负重、体重增加、长期卧床所致韧带松弛和肌肉萎缩、穿鞋不当等。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有的人足部内侧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发生疼痛症状而且越来越重,有时候不一定是扁平足,也可能是有足底筋膜炎、拇外翻等足部疾病。

在学步前期,专家建议孩子赤脚行走;在学步初期,则建议穿着硬底鞋以保护足弓,预防扁平足的发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应该穿软一点的鞋子才舒服,这其实不利于学步期孩子足部的发育。

平时也可以有意识练习用足底外缘着地行走,避免足部长期处于一种姿势,防止足部疲劳,适当的跑跳动作有助于锻炼足部肌肉,减轻韧带负担。

所有的扁平足都可进行功能锻炼,如用足尖写字、足趾夹毛巾、提踵外旋运动等。姿势性和大多数痉挛性平足症可以通过理疗、按摩、加强足内外在肌锻炼以及穿矫形鞋或足弓垫来矫正或改善。

至于那些经过上述锻炼仍然无法达到满意效果的患者,医院就诊,确定治疗方案,早期可以采用定制矫形鞋垫进行预防,尤其是学龄初期(7~9岁)扁平足不能改善者,建议及早进行治疗,若学龄初期的扁平足得不到纠正,成年后会慢慢发展成僵硬性扁平足,必须接受复杂的开放手术才能解决。

(2)高弓足

所谓高弓足,它主要表现为内侧纵弓较正常足高、足底与地面接触面积减少以及足缓冲功能降低等特点。无论是先天性、还是神经性高弓足,其足部损伤几率(60%)都远高于正常足(23%)。

高弓足与正常足相比,由于其接触面积较少,足底跟部和前足所受压力高于正常足,从而增加了后足和前足足部损伤概率,同时由于高弓足足弓弹性功能降低,导致膝关节半月板和椎间盘冲击力增大,增加膝关节、下肢关节和脊柱关节软组织损伤和疼痛几率。

高弓足矫形鞋垫治疗

应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设计鞋垫治疗方案。轻度畸形,如单纯性和外翻型高弓足可以用矫形鞋治疗。中至重度畸形、如跟行型和跖屈型高弓足,常采用肌腱移位术及延长术、跖腱膜切断术、跗中关节楔形截骨术或足部三关节融合术等手术治疗。

治疗高弓足鞋垫类型及适应症根据高弓足病理特点,高弓足鞋垫常分为支撑性和矫正性。

(1)支撑性鞋垫主要在维持足弓部高度基础上,分散足底压力过于集中、减轻足底肌和软组织牵伸力、调整重心移动的曲线,增加足底整体缓冲能力。主要适合于骨性原因和肌肉原因导致骨性结构难以矫正的高弓足。对于跟行足和跖屈性高弓足,还需配合个性化定制的矫形器和鞋改善足部畸形、足底滚动和改变滚动边位置才能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

(2)矫正型鞋垫常见有三点力矫正鞋垫和本体刺激性鞋垫。三点力矫正鞋垫主要通过适合于骨性结构可矫正患者。本体刺激性鞋垫主要适合于肌肉张力过高而导致高弓足患者,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对张力过高肌肉的附着处给予压力刺激减低肌肉张力,从而矫正足弓。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弓足足部僵硬性的畸形往往会加重,防止足部骨结构性僵化和肌腱软组织弹性降低化应成为首要的治疗目标。鞋垫和矫形鞋制作时,在确定足弓三维形状和足底压力异常点的基础上,防止足部畸形的进一步发展、减轻疼痛、提高足部弹性缓冲功能以及步行能力等外,通过物理治疗等多种康复训练手段,提高患者原有足部运动功能、下肢关节活动性、改善下肢肌肉运动功能以及运动协调能力是高弓足全面康复的关键。

(3)跖骨痛

跖骨痛在医学上叫"跖痛症",常见于扁平足,是由于足弓塌陷以后或者继发于拇外翻以后,跖骨头负重增加而引起的跖骨疼痛,可表现为跖骨头下的胼胝,严重的话会出现疲劳性骨折或跖骨头坏死。

应避免长时间站立或长时间跑步,需要穿带有足弓鞋垫的鞋。

(4)跟痛症

引起足跟痛的病因有多种,跖腱膜劳损、跟骨骨刺、跟骨结节滑囊炎等均能引起本症,但其根本发病原因是足的生物力学平衡异常。老年人多是由于跟骨后内侧的骨质增生(俗称骨刺),随着年龄的增加,跟骨脂肪垫的萎缩或慢性炎症,跖腱膜跟骨起点反复牵拉损伤后的炎症,足底神经的卡压等。

临床表现:①足跟部前内侧肿胀,晨起足跟落地时疼痛或久坐起身时跟骨内侧结节及跖腱膜起点2~3cm处有明显压痛;②B型超声及MRI检查可见跖腱膜增厚、水肿;③无骨刺和无骨折,无风湿和感染性等疾病。

足底筋膜炎通常可导致足跟疼痛,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达10%,多发于37~65岁人群。其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限在脚跟的一种尖锐的刺骨的疼痛,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得到了改善或完全缓解。

矫形鞋垫其阳模是参照正常足部解剖结构修型的,制作完成的鞋垫在足的内外纵弓、横弓、足跟等处都有良好的支撑。因此,在站立和运动时能可以缓冲震动,承托起整个足弓,使足底筋膜松弛,这样患足在站立行走时可减轻足底筋膜牵拉附着点,避免反复损伤,消除致病因素,恢复足部的生物力学平衡,同时使足底筋膜得到休息,有利于炎症吸收。

(5)拇外翻

大脚骨医学称之为拇外翻,表现为大脚趾的内侧突出,有时受鞋子摩擦而红、肿、痛;大脚趾向外侧偏斜,严重的第二趾“骑跨”在大脚趾上。这类患者有时不仅大脚趾疼痛,还可能有脚底板疼痛,并有“老茧”形成;还可以伴发扁平足、锤状趾等其他足部畸形。

拇外翻的原因可能较多,遗传、骨性结构与韧带结构异常、不合适的鞋子等都可以引起或加重。相对来讲,女性由于韧带结构较弱、经常穿尖头高跟鞋而发病率较高。处理方式:预防手段在于穿合适的鞋子,进行拇趾的肌力训练、佩戴特殊的矫形支具等。

矫形鞋垫主要是通过改变拇趾两侧的压力,改善畸形和拇趾受力情况,使拇趾处于正常的力学位置,从而减轻疼痛和畸形症状。

矫形鞋垫

1.矫形鞋垫有几种?

不同形式的矫形鞋垫

根据足部不同位置的支撑与使用需求,目前主要研发设计了多种鞋垫形状如前脚掌垫、足弓垫、横弓垫、足趾垫等。

不同硬度的矫形鞋垫

在治疗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足部问题,需要不同程度的矫正强度。因而,在习惯上也可以将矫形鞋垫根据硬度分为硬式、半硬式与软式三类。

不同生产方式的鞋垫

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和使用目的,矫形鞋垫的生产方式也发展出了预制、半定制和定制三种。

矫形鞋垫作用原理

矫形鞋垫给予人体外在作用力,重新分布足底压力,使人体处于正确的生物力线状态中。穿戴矫形鞋垫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人体生物力线,使人们免受足部问题困扰或其他伤害。

可以给予足弓的正确支撑作用:扁平足可导致胫骨损伤、趾外翻、跟腱炎等,增加足弓过劳性损伤,矫形鞋垫可以给予足弓外在支撑力,使扁平足患者站立和行走时足底压力均匀的分布至前足和后足,有效支撑人体重量。

高弓足则表现为足部刚性增加,第一跖骨过度屈曲,后足过度旋后而导致跖骨痛、足踝扭伤等。矫形鞋垫可以给予前足内侧及足后跟外在支撑力,减轻局部过度的压力,同时其特殊的弹性材质可以增加后足弹性,提高足部的柔韧性。

重新分布前足足底压力:拇外翻是是前足常见症状,是第一跖骨围绕跗跖关节的过度内收,变形的跖趾关节会导致第一跖趾关节外侧脱臼,导致发炎并发生疼痛。矫形鞋垫主要是通过改变拇趾两侧的压力,改善畸形和拇趾受力情况,使拇趾处于正常的力学位置,从而减轻疼痛和畸形症状。

改善后足足部力学:距骨的异常运动导致动态胫距关节的不稳定从而导致踝关节骨性关节炎。

足底筋膜起于跟骨结节,当足弓塌陷时,可以导致足底筋膜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承受的力超过其所承受的生理限度,可发生足底筋膜炎。矫形鞋垫材质较为柔软并具有弹性,能有效缓解疼痛,同时给予足弓及足跟良好的支撑,减轻对足底筋膜的刺激,促进炎性因子吸收。

跟骨和距骨组成距下关节,主要包括旋前和旋后两种运动,若后足过度旋前,则会引起整个下肢力学改变,可能会导致膝关节内侧疼痛。

通过测量立姿跟骨休息位和立姿跟骨中立位,定制相应材质的矫型鞋垫,可以起到调整下肢生物力线、解除疼痛的作用。

改善足底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足底存在两种感受器。

矫形鞋垫不仅可以给予患足皮肤感觉和本体觉刺激,而且可以缓解足踝相关关节的负担,纠正下肢生物力线,提高患者平衡性,改善步态,进而提高步行的稳定性。

矫形鞋垫给机体予外在的压力,不仅输入正确的触压觉使皮肤感觉增强,还可以刺激肌腱交界处的高尔基腱感受器,使相互联系的肌梭收缩或牵拉促进本体感觉输入,维持身体的平衡能力。

本期嘉宾:山东省假肢矫形康复中心专家

魏静华主治医师,年7月毕业于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系中医专业,学士学位,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会员。从事假肢和矫形器的设计、制作、康复与评估工作20余年。专业方向:截肢者康复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

袁媛三级矫形器制作师,执业矫形器制作师,中国康复器具协会会员,矫形器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毕业,擅长足部矫形器、脑瘫矫形器、儿童膝内外翻矫形器、脊柱侧弯矫形器及上肢矫形器的制作,具有较高的理论及矫形器装配水平。

欢迎通过“山东文艺广播”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北京白癜风医院哪里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z/3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