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凿作腾骧闻识尽此仓
编辑整理:乘风
图文出处:网络
运动是件好事,可不少人发现,跑步或走路多了就脚跟疼,这是咋回事?专家称,相对于腰腿痛,更难忍的应该就是足跟痛,有很多疾病可以引发,足底筋膜炎就是最为常见的病因之一。
慢性损伤致足底疼痛
为了减肥健身,小林姑娘每天晚上暴走1小时,持续了半年多。上个月底开始,小林早上起床下地时出现脚跟疼,但走走活动活动就不疼了,所以她也没当回事。直到前天下床时,落地的第一脚痛得她大叫起来。“好痛,好痛。”家医院就诊,经过拍片子,诊断为骨质增生、足底筋膜炎,这和她长期暴走及鞋子不合适都有关系。
人体的脚骨非常精密,骨头间有一百多条绳子一样的韧带将其牢牢系住。除了韧带外,足底还有一个扇形的结缔组织,也就是足底筋膜。它从跟骨延伸到5个脚趾,像“渔网”一样网住足底的这些骨头,以便维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确的步姿。足底筋膜就像是人体的天然避震器,承受我们全身的重量,吸收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
“足底筋膜炎是由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足底的肌肉受到外力、暴力的冲击,或者长时间的走路,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筋膜发炎,表现为局部疼痛。”运动医学专家、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温鹏解释。
这种病会怎样痛?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
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导致的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在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
运动过度易引发
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大多是中老年人,经常穿高跟鞋的女性也是该病的高发人群。这是由于长期穿高跟鞋足跟所受到的压力比平底鞋的压力更大。如果是肥胖的女性,那足部所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关节的负重也会加大。长时间站立的工作人群,比如老师,售货员等,足底筋膜长期承受超负荷应力发生变形,也易产生慢性损伤,导致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很多人都喜欢运动健身,但长时间的过度走路、跑步、爬山等运动,都有导致足底筋膜炎的隐患。如果运动时穿的鞋不合适,也会造成足底压力不均,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生。”另外,高弓足、平底足、跟骨外翻等也是足底筋膜炎的诱因。
选鞋有讲究
如果运动后,脚跟感觉到异样,就该停下来,适度放松与按摩,让足部好好休息。一旦出现长时间的足底或足跟疼痛,应该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针对足底筋膜炎,其实预防大于治疗。专家建议,平时要避免对足底进行过大的刺激,鞋子是需要一点厚度和坡度的,太薄太硬的鞋子都不好。一些年轻人喜欢跑步、弹跳等运动,如果鞋底太薄,可能就没有支撑作用了,还可能引起足弓受损,过度损伤后,甚至出现筋膜炎等。老年人则建议选择松软的休闲鞋。另外,很多老人喜欢赤脚走路养生或是走健康步道,但是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这样做反而会加重病情。
另外,建议每晚用40℃~45℃的水泡脚,热水泡脚可加速足底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对过度疲劳的足底筋膜有恢复的作用。
足底筋膜“炎”是怎么回事?
足底筋膜犹如一片扇形软体组织,它位於蹠骨与跟骨之间的一片筋膜组织。主要功能是维持足弓的高度,保持正确的步姿,平常在行走或跑步时,这片组织会承受体重使蹠骨与跟骨分离的拉力,并且因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给予活动时所需的扭力,弹性以及吸收与地面的反作用力。
足底筋膜炎为慢性运动伤害的一种,临床上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往往合併有足部生物力学异常的问题(扁平足、外翻足、高弓足、姆指外翻等)。由人体生物力学的观点看来,足部距下关节过度外翻会造成足弓低下扁平,连带拉扯足底筋膜,造成筋膜发炎。而高弓足的患者,因為足底筋膜比一般人紧绷、缺乏吸震的效果,长年下来也会因為足底肌肉筋膜疲乏而疼痛发炎,严重的甚至长跟骨骨刺。
足底筋膜炎的主要症状
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
足底筋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就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
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在足底近足跟处,您通常可以按压到明显痛点。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
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病患最疼痛处在跟骨的前内侧,被动地往上牵拉病人脚趾,或请病人用脚尖站立,会引发足跟疼痛。足部的X光片有时可以见到跟骨处产生骨刺,但骨刺的程度与足底筋膜炎无绝对关系,故其诊断是以临床症状为主,并可辅以超音波影像。一般而言,足底筋膜炎的较常见于女性、肥胖者、及老年人。
行走时足跟底疼痛;足底有明显压痛点,严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时也会有疼痛感。
患病的常见原因
1.因受伤或是鞋具不当而引发足部内部结构异常;
2.足部关节过松,活动量增大;
3.身体过重造成足部关节负荷加重;
4.长时间站及坐造成小腿肺肠肌(gastronemius)及腿筋(hamstrings)过紧;
5.足跟肌腱过紧、过短;
6.足跟垫因年龄增长而减少;
7.足跟长骨刺足底筋膜炎所延生的痠痛如小腿痛、膝关节痠痛、腰痛等;
8.踩过尖的健康步道;
9.常穿凉鞋及拖鞋;
10.长时间站立、步行、体重过重、穿高跟鞋、高弓足、扁平足等。
有效的自我恢复方法
对于筋膜,应该给予它适当的压力,才能促使它的再生过程。静止不动并不是好的恢复方法。既然筋膜需要加强和再生,所有朝着这个方向的方法都是有效的,包括促进足部血液循环,增加足部的灵活性和力量,适当转移过多筋膜压力。
具体来说,以下步骤对筋膜炎恢复是正确的:
1.日常走路时重心从脚跟前移:增加足跟血液循环,减轻足跟压力;
2.增加赤足活动(不是赤足跑):在各种地面上赤足以锻炼足部的肌肉和灵活性;
3.增加脚腕灵活性:推墙动作锻炼脚腕(传统动作);
4.换鞋:平时千万不能穿运动鞋,支撑越少越好,鞋底越低越好,脚趾部位越平越好;
5.加强筋膜组织和腿部肌肉:增加赤足活动部分起到这个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下面的练习(传统动作):
a.收缩脚(蜷脚趾脚弓):5秒钟,十次一组,做2至三组;
b.脚趾抓毛巾:50次一组,做2至三组
c.掂脚尖,再慢慢下落
d.脚趾走路:一次10至15步,做2至三组;
e.下蹲练习
6.拉伸(传统动作)
a.拉伸腿筋,脚腕
b.拉伸筋膜:向上掰脚趾
7.按摩:踩网球或足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8.泡热水脚:增加血液循环;
当筋膜炎刚开始时,最好先静养两个星期。当它持续几个月时,最好积极地进行以上锻炼来达到最好的恢复效果。
既然筋膜需要适当压力以再生,所以有的人说他的“筋膜炎是跑好的”是有可能的,但是筋膜炎痊愈之前可不可以跑步呢?根据我的搜索,国外也有文章提到慢跑治好筋膜炎的,但没有一篇有质量的文章真正推荐筋膜炎痊愈之前去跑步的。关键是每个个体恢复能力不同,对一般人来说筋膜炎期间跑步可能给筋膜的压力过大,反而起到延缓恢复的效果。
————END————
赞是一种友谊
转是一份传递
剪集高价值权威信息提供最新快时事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