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学习锦囊
随时在培恩e学后台回复关键词
查找学习资料
培恩e学助力疼痛学学习
真正成为疼痛进阶超级利器
从今天起培恩e学将会选取
《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
中的内容与大家分享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
——萨迪
培恩E学
宜
学习
懒惰
忌
第六章下肢疼痛疾病
第四节足跟疼痛疾病
五、跖管综合征
跖管(又称踝管)位于内踝后下方,起于小腿后内侧,行经内踝后方。其前壁为胫骨远端,后壁为距骨及跟骨后部。屈肌支持带覆盖踝管表面,深面为距骨、跟骨及关节囊组成的弓状面。在管内由前向后排列有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触、胫后血管、胫后神经及拇长屈肌腱通过。跖管狭窄致使管内的胫后神经和血管受压,引起以足底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称为跖管综合征。多发于青壮年、从事强体力劳动者或长跑运动爱好者。
足底的疼痛和麻木感是主要症状,足跖面的灼痛可放射到小腿内侧及膝,久行或活动后加重,休息可缓解。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常逐渐加重,感觉异常也逐步加重,进一步可出现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分布区感觉丧失,远侧足趾的背面感觉丧失,而足背则正常,跖管部或足的内侧缘压痛。重者可出现足趾皮肤发亮、汗毛脱落、少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征象,个别有足内在肌萎缩表现。
1.感觉异常可发现足底内侧神经及足底外侧神经分布区的皮肤感觉减退,足趾背侧感觉减退,足背部皮肤感觉正常。
2.压痛点在跖管部位或足跟内侧可发现压痛点。在内踝处压迫可触发症状。足过度背伸或足外翻、外旋时可诱发疼痛,症状加重。
3.叩击内踝后方,足底疼痛加重,Tinel试验阳性。
4.充气止血带试验呈阳性。
5.两点间距离辨别力消失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1.电生理检查诊断跖管综合征有很高的准确度。早期患者,即可有足底内侧和/或足底外侧神经传导速度变慢。完整的电生理检查包括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检查以及肌电检查。阳性表现为踝管内或远端的传导减慢以及内在肌纤颤电位。与异常末端运动延迟的敏感性相比,异常感觉传导速率的敏感性更高。因此,电生理检查可用于确诊可疑的临床诊断,或用来排除并发的近端神经损伤。
2.X线检查可发现及了解踝关节及跟骨骨折愈合情况以及距骨增生等。
3.CT检查双侧对比有助于发现跖管内的囊肿及肿瘤等。
依据病史、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X线检查及CT检查即可诊断。需与以下几种疾病鉴别:
1.糖尿病足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足趾缺血性疼痛,以小趾为多见,足部的振动觉、痛温觉消失,足内在肌萎缩,严重者可有小趾坏死、感染。X线片可见跖部血管钙化阴影,足部骨质溶解疏松。
2.类风湿关节炎足趾关节疼痛,肿胀,变形,对称性关节发病.免疫学检查可鉴别。
3.痛风性关节炎多见于男性,第1跖趾关节多发,疼痛剧烈,压痛明显,局部皮肤有红肿,发作时疼痛可持续几天到几周,常反复发作,间歇期无任何症状,血尿酸增高,关节穿刺液中如找到尿酸钙结晶可明确诊断,慢性患者X线片可见关节面虫蚀样阴影。
1.休息制动保持足内翻位可使屈肌支持带松弛、压迫减轻可缓解疼痛。
2.药物治疗口服非甾类抗炎药物、维生素B等药物。
3.神经阻滞跖管内胫后神经阻滞术,于内踝下方跖管部位为穿刺点,用7号针头垂直刺入皮下后,稍斜向远端进针,穿过分裂韧带出现放射样异感后,退针少许,回抽无血液后注入消炎镇痛液。
4.手术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神经卡压症状明显者,可做跖管切开减压术。
首先去除病因,穿宽松的鞋子,症状可减轻。自己可以做热敷、按摩等促进腿部和足部血液循环。
目前疼痛资源共享群1、2、3、4、5、6群
均已满员,
感谢疼痛伙伴们对培恩的支持信任!
七群已经建好
扫码加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