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的时候一天11台手术,连续奋战27个小时也不愿轻易推掉接台手术,在滨医院骨科主任徐林看来患者的需要就是使命。外出学习,力求将国际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带到港城,给更多病人解除痛苦是他最大的动力。专注足踝专业,爱攻坚克难喜欢啃“硬骨头”,立志成为学者型医生,徐林说医生不能只做“开刀匠”,他愿意将多年的经验总结出来传给别人,让更多人患者受益。
连续奋战27小时
将“寄养”在脚背的手接活
昼夜连轴连续奋战27个小时,先后接了6条神经、8根肌腱和12条血管才将男子受伤的手保住,尽管累得几乎无力气说话,但在徐林看来这样的努力值得。
日前,牟平区一男子因车祸受伤,其中一只手仅剩下大拇指,手背处的皮肉全无,情况十分严重。不仅如此,因被车上拉得的粪便污染,医院后男子伤口处已被严重污染。
“如不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即使勉强接活了,后期也容易坏死。”徐林主任介绍称,接诊后他立即组织为男子进行抗感染治疗,其间为保证手指的存活,他又将受伤挫掉的手指暂时“寄养”在患者的两个脚背。待男子伤口愈合,确定创面无感染后,徐林和他的团队又分组,一组寻找和游手掌离神经、血管、肌腱,一面进行骨折复位安装内固定,在高倍显微镜下将断成一截一截的血管、神经和肌腱一一吻合,先后为男子缝合了6条神经、8根肌腱和12条血管。
“最麻烦的是手背无皮,这样移植的多条超长静脉无法得到保护会导致血栓,影响后期手指的存活。”徐主任称,考虑到男子的情况,他先从患者大腿处取皮瓣“补皮”,以保护移植的静脉成活。
徐林主任称,手指血管极细,术后很容易发生血管堵塞和血管痉挛,导致手术成功的手指再次坏死。为保证手指存活,边接边观察,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徐林和他的团队不敢有一丝放松和懈怠。
“光食指发生血管危象和栓塞就有四五次,情况十分危急。”徐林主任告诉记者,由于患者脚背血管变异,术中出现高凝状况,只能边抗凝边接指,给手术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所幸,连续奋战27个小时后,男子手术成功,再植后的手指血运良好,全部成活,功能感觉也会逐渐恢复。
成功为男子保住了手指,徐林松了一口气。但连续奋战27小时后,徐林并没有时间休息。简单调整过后,当天他又投入到了后面两台已经提前预约好的手术中去。
不想让患者多等,多数时候徐林会选择自己辛苦。“患者多等一分钟,就会多痛苦一分。”徐林说,不少患者慕名而来“排队”手术已是煎熬,如果一味让患者等待,他心里也会过意不去,只要撑得住他都愿意坚持手术,把更多时间和机会留给病人。
借助3D打印技术
实现骨科手术的“私人订制”
针对患者的情况提前做好模型,并利用软件提前进行手术“预演”,准确找好打钉子的位置和进入路径,滨医院借助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让更多骨科患者切实享受到了“私人订制”的便利。不仅大大减少了手术创伤,还提高手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精准医疗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名36岁的男子从爬梯摔下导致严重骨折,利用3D打印辅助技术,徐林和他的团队成功为男子进行了“建模”和手术模拟,准确找到了打入螺丝钉的位置和路径,手术不到一个小时就结束了。如今男子恢复情况良好。
徐林主任告诉记者,传统的手术方式医生在X光的透射下复位多依靠经验,难免会出现偏差,术后伤口处肿胀时间较长,疼痛再所难免且程度较重。利用3D打印辅助手术准确进行空间布局,可以实现手术预演,大大提升了手术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降低手术操作难度,使得以前只有“专家”可做的手术,年轻医生也能很快上手。不仅如此,3D打印辅助手术减少病人在X线中暴露,减少手术创伤和出血量,也大大减少了术后恢复时间和痛苦程度。此外,通过1:1模型,可以让患者及家属更直观的了解病程,增加医患沟通,为构建良好的医患沟通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记者从滨医院获悉,3D打印辅助技术多用于脚、关节及脊柱创伤等领域的治疗,自今年1月应用于骨科手术后,如今已有20余例患者享受到了这份“福利”。
复杂足踝矫正术
帮19岁女孩重拾自信
足部是人体最精细的部位之一,结构十分复杂,仅骨头就有26块。随着国民运动健身的意识逐渐提高,足踝部的运动损伤如踝关节扭伤成为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与此同时,拇外翻、跟痛症、跖痛症、疼痛性扁平足等正成为中年以上人群的多发病。为切实帮这部分患者减轻痛苦,徐林先后到国外进修,利用精湛的医术帮不少患者解除了痛苦。
因小儿麻痹症后遗症,19岁女孩琪琪(化名)始终活在痛苦中,一只脚全瘫使不上劲,她只能拖着腿走路。即使凭借自己的努力顺利考上了大学,她也始终很自卑,不愿意多出门也不愿和人交流,先后到全国多地求医仍不见效,小腿肌肉萎缩愈发严重,给她的生活带来了毁灭性的影响。
慕名找到徐林主任,得知可通过手术改变步态,琪琪和家人高兴坏了,当即决定手术。经过术前周密的准备,徐林和他的团队顺利为琪琪进行了关节融合术,术后琪琪的脚就可以落地,半年后琪琪的步态基本恢复。生日那天,琪琪和父母特意赶到滨医院为徐林和他的同事送来锦旗,感谢他的“再造”之恩。
徐林主任告诉记者,小儿麻痹、脑瘫、脊髓空洞症及硬脊膜膨出等导致的马蹄足、高弓足、连枷足等都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改善,目前已有近30例患者通过手术改变步态,生活质量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