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及医疗水平的提高,老龄化社会已经悄悄来临。人到晚年,原本应该过着安宁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欣赏夕阳美景。但因身体机能衰退,意外总是随影而行。
跌倒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意外,加上我国骨质疏松的高发生率,极易造成髋部骨折。
先让我们看两位高龄骨折老人的病例。
案例一
患者胡阿婆,女,90岁,在家行走时不慎摔倒。诊断为:右股骨颈骨折。
因骨折移位不明显,家属选择保守治疗,在家卧床一个月后,胡阿婆下肢肌肉明显萎缩,肌力非常差,且并发肺部感染,身体虚弱。让人不能接受的是,骨折端骨质吸收,骨折发生不愈合。
虽然胡阿婆年龄已大,但孝顺的儿女们实在不忍心胡阿婆剩下的日子在床上度过。医院后,李展振院长与沈烈军主任在了解患方的愿望后,经过风险评估,认为胡阿婆虽然年事已高,且长期卧床已出现了一些并发症,但总体风险仍可控。经过几天的调理,给胡阿婆做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因胡阿婆肌肉萎缩太厉害,术后经过2周的康复训练,终于开始下地行走。
案例二
患者张阿公,男,92岁,在家行走时不慎摔倒,诊断为:左股骨颈骨折。医院后,虽然年龄很高,家属还是希望张阿公能够重新站起来。经过术前评估,入院第3天时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因为手术及时,卧床时间短,张阿公术后3天,术口疼痛缓解后,即开始行走活动。
总结
髋部骨折是老年的常见病,传统保守治疗,因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致残率高,死亡率高。据统计,髋部骨折一年内死亡率达12%-36%,幸存的患者6个月后仅60%能恢复基本的行走功能,超过20%的患者将无法行走。因此髋部骨折被形象的比喻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给老年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为了骨折老人们实现能够重新站起来,重新感受夕阳无限好的愿望,广华人一直在努力。只要身体允许,手术内固定或假体置换,使病人消除疼痛、早期活动、减少卧床所致的各种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是广华在治疗老年人髋部骨折的治疗原则。通过丰富经验的积累,我们不断对手术方式进行改进,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术后护理及康复也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最美不过夕阳红,不能因为年龄大了,就放弃治疗,骨折老人们能重新站起来,脸上洋溢着笑容,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风景。
专家坐诊
医院足踝科专家薛剑锋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足踝学组青年委员,SICOT中国分会足踝学组委员。年曾赴瑞士Basel大学足踝外科Hintermann教授和法国Lyon足踝外科Coillard教授处培训交流,年获AO奖学金赴德国Dresden足踝外科中心Zwipp教授处访问学者。
主治方向:足踝急性创伤、骨折,足踝部陈旧性损伤及创伤后遗症,足踝部运动损伤,足踝部畸形(平足、高弓足、拇外翻等)的诊治
薛剑锋教授将于11月25日上午来我院坐诊,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ef
钟超主任坐诊时间:10月29日(周日)
上午8:00~11:30普陀广华坐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