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介绍老字号,出珍品北京荣宝20

11月30日-12月2日,北京荣宝秋季拍卖会将于北京富力万丽酒店举行。本次秋拍,北京荣宝继续坚持“精品路线”,为各界藏家带来十五场精品拍卖专场,上拍珍品数量约为件,门类涵盖中国书画、古董文玩、现当代艺术、国酒养生收藏品等。在此诚邀收藏界人士与艺术爱好者莅临品鉴,共襄盛举。丰富的拍品既全方位的勾勒了古今文化生活的轮廓,亦展露出匠心与文脉的继承与传袭。

此次拍卖将于12月2日在3个拍厅(A厅、B厅、C厅)同时举槌,敬请广大买家注意。

25

王雪涛?(-)

牡丹双鹅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瓦壶斋、王雪涛印

款识:雪涛写。

×79cm.约9.8平尺

RMB:1,,-1,,

刘奎龄?(-)

山水清音(四屏)

设色纸本?立轴

年作

钤印:刘奎龄印、耀宸、蝶隐、怡园蜨隐、耀宸

款识:甲申嘉平月,上澣耀辰刘奎龄绘。

说明:香港苏富比年春拍,编号。

×33cm.×4约4.0平尺(每幅)

RMB:1,,-3,,

陈少梅?(-)

徵聘图

设色纸本?立轴

年作

钤印:陈、少梅

款识:徵聘图。幼云先生方家正之。丙子春日,陈云彰。

著录:

1.《陈少梅画集》P1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2月。

2.《中国名画家全集·陈少梅》P,河北教育出版社,年7月。

3.《陈少梅绘画全集·上卷》P5,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8月。

4.《二十世纪美术作品档案·陈少梅》P7,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年。

5.《中国近代名家书画全集·名家翰墨--陈少梅》P10,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年。

6.《-近百年中国画选》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年。

7.《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陈少梅》P17,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8.《陈少梅画集》P1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年。

说明:此作品为天津人美旧藏。

58×26.5cm.约1.4平尺

RMB:2,,-3,,

于非闇?(-)

牡丹富贵图

设色纸本?立轴?

年作

款识:

1.友人刘君挟其累世祕宝宋徽宗《牡丹图》卷来燕京,未及旬,以为此地不可居。亟挟之走,频行以此卷过我玉山砚斋,展卷快读牡丹二本。渥如丹火,蔚若青天,直与寒斋嚮藏宋缂吉语富贵白头堪称双璧。丙子冬日制此并记,非厂于照。钤印:于照之印、非闇、玉山砚斋

2.永吉仁兄见西山歉收,老农掬柳叶为食。慨出百金属购粮米,因作此图为志。丙子冬十月,于照再题。钤印:于非闇、照、非闇丙子年作

著录:

1.《荣宝斋画谱》于非厂绘花鸟部分P25,荣宝斋出版社,年。

2.《荣宝斋近百年中国书画精品集》P91,荣宝斋出版社,年。

3.云南省烟草公司昭通卷烟石出品“画苑”香烟包装封面。

4.《韩中建交纪念?荣宝斋秘藏中国近百年书画珍品展》P89,由东方研书会、东方画廊、荣宝斋主办,年。

说明:荣宝斋旧藏。

88×41.5cm.约3.3平尺

RMB:3,,-4,,

于非闇出身于书香世家,从小受到良好教育,接受了祖父和父亲的文化熏陶。二十三四岁时在业余时间从一位民间画家王润暄学习工笔花鸟草虫,而后凭着自己的悟性和努力自学踏上了画坛。于非闇的创作是从学习宋元绘画开始的,然而他并不是简单地把宋元绘画移植过来,他在学习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审美愿望。四十年代他已创作了不少佳作,开始自立于北京画坛。

20世纪30年代初期,于非闇因认识到当时中国画坛工笔花鸟画不振的局面,从而放弃小写意风格,改专工笔双勾花鸟,在师古人、师造化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探索并逐渐形成独具个人风格的于氏花鸟。

此幅作品的上款人为白永吉。白永吉是民国时期北平春华楼菜馆掌柜、素有“北平第一名厨”。白永吉不但做得一手好菜,而且和文化界、书画界以至当时的政界都交往颇深,而且春华楼竟成了当时文人、画家、学者交流的地方。当时经常出现的人物有胡适、李石曾、钱玄同、张大千、徐燕荪、胡佩衡、吴镜汀、朱益潘等文人墨客,就是称雄一时的张作霖,进城时也是这里的常客。

年12月,北方遭灾,旧京西郊哀鸿遍地。时有慈善家计画设粥厂放账,于非闇为其事奔走,并举行画展义卖成此善举。“大风堂”门人何海霞、巢章甫等亦出作品参加,展品全部售罄。时著名菜馆春华楼掌柜白永吉捐重金以襄善举,白永吉有北平第一名厨之称,与众名画家多有交往。白永吉先生向来慷慨豪气,遂诸书画家赠书画以酬其好。白永吉雅好书画,与于非闇、张大千等画家交往颇多,时人有“唱不过余叔岩,画不过张大千,吃不过白永吉”的“三绝”之誉。此作因是画赠挚友,故极精心。

这幅《富贵白头》具有吉祥祝福的传统题材。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白头翁,寓意为富贵到白头之意,图名称为富贵白头,亦有延年益寿之意。

此作颇有宫廷美术的装饰性,是登大雅之堂的力作,设色艳丽吉庆但绝不庸俗,有高古的宋人气韵。画面中题款,于非闇习宋徽宗赵佶独特的“瘦金体”书法,可堪称近代写“瘦金体”首屈一指的大师。此幅画作写有两次题跋,以此题跋故事入画,富有诗意的表达了对白永吉先生的敬佩之情。

于非闇善于在画上题诗跋文,配以自刻印章,使画面饶有意趣。画面正中心一朵红色牡丹正面朝观画者,不失娇艳婀娜,引得白头翁鸟儿前来。枝头白头翁鸟笔法细腻,给人以灵动之感,花叶与枝干穿插有序,主次分明,立体效果极佳。画面中下方盛开的蓝色牡丹,娇柔妩媚,层层晕染的花瓣丰满滋润,色彩柔婉鲜华,整个画面给人端庄秀丽之感。两者一前一后,一红一蓝,并不冲突,更不会因“艳”而显得“俗”。细看画面下方,一撮小雏菊迎风而舞,蝴蝶似欲飞舞,动态极为准确传神。

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中,《荣宝斋画谱》著录的作品也一直是市场热点,难能可贵的是此作更钤印“荣宝斋收藏”章,其市场收藏价值可想而知。

李可染?(-)

井冈山主峰图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可染、为人民

款识:井冈山主峰图。革命圣地。可染作。

著录:

1.《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一)》,第页,保利艺术博物馆,年。

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页,保利艺术博物馆,年11月。

3.《可贵者胆——笔相墨韵李可染画院邀请展》,第40-4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年11月。

展览:

1.“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一)”,保利艺术博物馆,年。

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年11月2日-10日。

3.“可贵者胆——笔相墨韵李可染画院邀请展”,保利艺术博物馆,年11月2日-12日。

说明:

1.原藏家得自画家家属。

2.据藏家所述此作即将出版于《李可染全集》中。

3.附《可创艺苑》鉴定证书。

×69cm.约7.7平尺

RMB:18,,-25,,

李可染在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经典地位不仅在于其“黑、涩、崛、满”等形而上的贡献,还在于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为中国山水画确立了无数个山水经典范例,如漓江、井冈山等,而以井冈山为最。尽管笔下井冈山为题材的作品在数量上比不上漓江,但李可染在“井冈山”上倾注的心血似乎远较“漓江”为多、为深,而他在“井冈山”上获得的成就也较其它题材更为世人瞩目。

受特定历史背景的局限,李可染红色革命题材的创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并一直延续至文化革命结束。《井冈山》、《万山红遍》、《韶山》、《长征》等题材的作品,探索和解决了如何用中国画的水墨语言表现革命浪漫主义题材的问题。李可染以井冈山为题材的系列作品多达二十余幅,井冈山题材不仅成为李可染红色革命题材代表作,更成为新中国新山水画的符号。

孙美兰先生回忆说:井冈山,是老画家李可染多年来久久心仪的革命圣地。十年文革一切浩劫结束,老画家作了七十岁总结,自许“白发学童”。为了重新跋山涉水,恳请医生作手术截除双足“叠趾”之痛,以利行路。年终于实现登临井冈山宿愿。这是他终生难忘的登山经历,置身井冈山环境之中,激动不已,后来追忆井冈山作画前前后后,李可染说:“登临井冈山,瞻仰黄洋界,山势险峻,无比壮丽。”说到作画,欲感到任何单一的角度,都难以表现自己的感受,更难以充分传达井冈山精神。这就是先后创作二十余幅井冈山图稿的动因。

此图构造颇具气势,井冈山主峰壁立千仞,气势撼人;山下峡谷幽深,雾气浮动;近景巨岩上,青松巍峨,青松下一队戎装战士或行进、或驻足,几杆红旗迎风轻拂,几点红色在满眼的青山绿树中显得格外耀眼,亦点名画面主题:革命摇篮。画面布局大气而巧妙,将山石、树木和人物有机地结合起来,造成虚与实、大与小、动与静的对比。技法上,山石以低调的偏银灰墨色和淡绿色调表现,以呈现其苍茫厚重之状貌;松树则以重墨为之,如同剪影一般,与后景山峦拉开空间距离。整幅在微妙、和谐的整体色调中,表现出丰富的层次,亦充满宏阔的历史感。既沉雄静穆,又空灵隽永;既瑰丽壮美,又清净逸宕。李可染的井冈山系列,是以宋元之法,直取罗宵山脉,将山水之精魂摄于心中,然后以充沛之情感跃然纸上,在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张大千?(-)

高崖悬瀑

设色纸本?立轴

年作

钤印:张爰、大千、张爰长寿、张大千长年大吉又日利

款识:

1.凉洲城南莲花山善应寺,境绝幽邃,高崖悬瀑,梵宇出云,南中诸胜或且不逮,况此边徼耶?予游河西,两止其地,晨夕瞻眺,良豁美襟。爰用山樵法写此,以代游记。癸未秋日,大千张爰。

2.己丑六月,笙波仁兄携过在山楼,回首河西之游,恍如隔世矣。大千张爰,同客香岛。

著录:《德门画廊书画选集》第一集,P21,德门画廊出版,台北,吉象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年5月。

说明:上款人燕笙波(-?),字延骏,出身南昌世家,曾任江西省贸易公司经理,为近代书画鉴藏家,与张大千、溥心畬、王季迁等艺文同好经常唱酬往还。室名宝蒙堂,在世时尝编次自家旧藏,辑为《明贤手迹精华》一书。燕笙波与葛士翘、罗桂祥、杨永德、张宗宪、曲桂流、梁义、陈烘等人于年12月共组“求知雅集”,为香港著名收藏家团体。燕氏乃张大千挚友,故所蓄大千多为佳作精品,此件当称其一。

.5×40.5cm.约3.9平尺

RMB:3,,-4,,

(点击图片回顾展览详情?)

齐白石(-)

贝叶草虫

设色纸本镜框

钤印:借山翁

款识:白石老人齐璜画于城西鸭子庙后铁栅屋。

96×33cm.约2.9平尺

RMB:6,,-8,,

吴昌硕(4-)

富贵寿考

年作

设色纸本立轴

钤印:吴俊之印

款识:富贵寿考。颂和仁兄大人属。拟孟皋,老缶吴俊卿病腕时丁未。

×42cm.约6.5平尺

RMB:1,,-1,,

著录:《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集》P46,荣宝斋出版,年11月。

展览:“世纪丹青—吴昌硕?齐白石作品展”,荣宝斋主办,年。

清嘉庆九秋同庆图双耳大瓶一对

款识:大清嘉庆年制

H74cm

RMB:8,,-10,,

此瓶器型硕大,纹样繁复,所绘画纹饰密不透风,实属罕见.以矾红描金夔龙为双耳,通体白地以粉彩绘九种秋草于一图。其九种花卉分别为:雍容华贵的牡丹花,嫩态迎秋的秋葵,高洁芳馨的兰花,含苞待放的海棠,清静高傲的菊花,芒姿丽质的山茶花,灿如晚霞芍药花,生机盎然的栀子花,以及妖娆艳丽的虞美人等多种秋季盛开的花草在此对大瓶上争相竞放,争奇斗艳,令人美不胜收。寓意九秋同庆,共贺丰收。唐代陆畅《催妆五首》之一:“闻到禁中时节异,九秋香满镜薹前”

图中洞石玲珑,花卉依伴左右,花枝招展,风姿绰约,研美妩媚之态在秋日光华之下一展无遗。画匠以墨彩勾勒花枝叶脉,覆以各色材料斑斓绚丽,于莹润细白的胎釉下绚丽而不失含蓄。风格淡雅清逸,与乾隆上品不分伯仲。其彩绘细致入微,所敷设彩料精研,且花之线条,设色,布局均见功力,不仅娇美生动惹人喜欢,还营造出一股秋收丰满之意象。其设计独具匠心,各种花卉高低错落,主次分明,画面繁而不乱,色彩搭配与转换之妙处处可见。

本品通体彩绘装饰,画面徐徐展开,仿佛一轴秋光群芳争艳图,画意之雅犹如和风拂面,沁人心扉。本品当属嘉庆御窑之翘首,得以成对保存,至为难能可贵。其画工之精,材料之美,乃后世御窑所不能及。

九秋花开,枝叶满富态。瓷白如玉,开出五彩。世上斑斓,尽收一室。

嘉庆皇帝其实也是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君主,追求和向往雅致的生活,在清宫旧藏《嘉庆帝汉装行乐图》当中,嘉庆皇帝饶有兴致地







































百癜风
百癜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hz/3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