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教你一招纠正胎位,让母子平安

订阅检索更多文章,点击上方蓝字

提示:点击上方蓝字“五十到一百”,阅读更多原创文章

国医大师贺普仁在本文介绍的临证秘法中提词:“不轻传。诚者主动传。”

据新京报年9月27是报道,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半年来,孕产妇死亡率出现升高趋势:年上半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8.3/1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30.6%。

这里介绍的简易方法,能大大降低产妇的死亡率,尽快转发给亲戚朋友们分享吧!阿弥陀佛!

孕妇胎位不正,婴儿生出时不是顺着出来,而是横着出来——中医叫“横生”,卡在产道上,会给婴儿和母亲带来生命危险。

横生,又称胎儿横位,从医学的角度讲,就是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成直角。如果怀孕30周后做产前检查,发现胎儿横位,则是一种较为危险的胎位,会造成孕妇难产,需要及时纠正胎位。

一、横生的症状及病因

1.横生的症状

正常的生产,胎儿是头部先从产道出来,而横位生产时,却是胎儿肩部或手为先露部位。如果在临产时横位未及时处理,会导致脐带脱垂胎死宫内,甚至有子宫破裂的危险。同时,分娩过程中头后出,生产时间延长,胎儿头部压迫脐带,引起母体供给胎儿的血液减少,造成胎儿宫内窒息,甚至死亡。胎儿横位的孕妇,常可发现以下症状:

(1)胎心一般多在母亲之肚脐以下听到,但无特殊诊断价值。

(2)在做腹部检查时,可发现母亲腹部呈不对称状,而宫底高度小于妊娠周数推算,子宫上下方均摸不到胎头,却可在母亲子宫侧部摸到胎头。

(3)在做内诊时,可感觉先露部位较高,既非胎儿头部,也非臀部。

(4)超声波检查可看到胎头在母亲子宫之侧方。

(5)骨盆X光片,可看到胎儿为横躺。

2.横生的病因

形成胎儿横位的原因很多,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常见于腹壁松弛的孕妇和经产妇。引起胎儿横位的原因通常有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骨盆狭小、盆腔肿瘤、胎儿畸形、脐带异常、羊水过多等因素。中医则认为是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所致。妇女气血亏虚,胎气不足,影响胞宫的正常活动,或气滞血瘀,胎位辗转失常,都可影响胎儿转运诱发横产。

二、灸至阴穴治疗横生

国医大师贺普仁在《“一针一得”针灸临证秘法》中,治疗横生的秘法列为第三秘第38条。贺普仁说:“横生手先出,灸右至阴三壮,火灸如小麦粒,直接灸。”

治疗胎儿横生的秘法在《一针一得》第三秘第38条,贺普仁说:“横生手先出,灸右至阴三壮,火灸如小麦粒,直接灸。”

至阴穴,至,极,到也。阴,指足少阴肾经而言。此穴为足太阳脉气终止,由此交接足少阴肾经,表示阳气已尽,阴气将起,由此进入阴经,故名至阴。又一说认为,脾、胃、大小肠、膀胱同为至阴,通于土气,而足部为膀胱经所终,土为足部所践,也与至阴之义有关。

贺氏针灸铜人右脚上的至阴穴

三、治好了胎儿横位的齐小姐

齐小姐28岁了,新婚不久就怀上了宝宝,自然喜不自胜。少不了产前检查,孕周护理什么的。可是在她怀孕31周时,检查发现胎位不正,呈现明显的横位。如果不及时纠正胎位,势必会给分娩带来危险。齐小姐经熟人介绍找到了贺普仁,因为她听说传统的中医灸疗可以调整胎位,而且方法简单易行。

治疗开始了,贺普仁让齐小姐将尿排干净,松开裤带,让隆起的肚子处于放松的状态。点燃艾条,置于双侧小脚趾旁的至阴穴处,同时调整艾条与皮肤间的距离,让艾条灸处的皮肤略红但又不觉得灼热,就这样坚持了20分钟。

贺普仁用这种灸疗法每日治疗1次,经过6次治疗后,医院做了一次产前检查,发现胎位完全转正了!

四、《中医年鉴》中的至阴穴

针灸至阴穴能正胎位、下胞衣,这在古代医籍中屡有记载。近30年来,经过大量的观察研究,一致认为对横位或臀位(尤其是横位)具有良好效果。年《中医年鉴》曾专门记载了针灸至阴穴的数据统计:

年灸法矫正胎位协作组总结了例,其中例得到矫正(90.3%)。臀位例,矫正成功例;横位28例全部成功。妊期超过34周者,成功率仍达84.6%。

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报道例臀位孕妇,灸后的成功率为95.42%,矫正后的复变率为10.06%,但再次艾条灸后仍能矫正。并观察到以不同方法刺激至阴穴,效果均较接近。由此认为穴位起着重要作用。

据观察,无效者,多由于腹壁过度紧张或松弛,或儿头固定于季胁下,或羊水量少,或因取穴不准、操作不当等所致。

至阴穴矫正胎位,一般多用艾条灸,每日1次,每穴15~20分钟。艾条与穴位的间距约2厘米左右,使局部有舒适的温热感。

据观察,艾条灸至阴穴可增强子宫活动,同时使胎儿活动也增强,这都有助于胎位的转正。子宫及胎儿的活动幅度、频率一般在灸后1小时或当晚达到高峰,异常胎位常在这高峰期前后自动倒转。艾条灸一般以灸第1次及第2次时的效果最为明显,灸第3次以后较差。

五、中医文献说至阴穴

穴名:至阴穴之名出自《灵枢》。

类属:足太阳膀胱经穴;五输穴之井穴;足太阳之所根。

适应证:主治头面部、胎产病症。常用于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足膝肿痛。

1.治眼红痛,泻;脚无力,补;难产,灸二七壮。(《窦太师针经》)

2.主妇人难产。(《针方六集》卷五)

3.至阴穴,今时习用此治妇人寒证。(《类经图翼》卷七)

4.主治小便不利,风寒头重,鼻塞,目痛生翳,胸胁痛无常处,烦心,足下热,难产,失精。(年南京《针灸学》)

5.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4、6版《针灸学》、《中国针灸学》)

部位: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至阴穴及相关穴位

取穴:足小趾外侧甲根角侧后方(即沿有平分线方向)0.1寸。相当于沿爪甲外侧画一直线与爪甲基底缘水平线交点处取穴。

1.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灵枢·本输》)

2.在足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黄帝明堂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圣济总录》、《针灸资生经》、《针灸玉龙经》、《十四经发挥》、《针灸聚英》、《古今医统》、《医学入门》、《眼科龙木论》、《针灸大成》、《针方六集》、《类经图翼》、《循经考穴编》、《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针灸易学》、《针灸逢源》)

3.足小指尖上。(《千金要方》卷二十四、《太平圣惠方》)

4.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指寸)。(6版《针灸学》)

操作:浅刺0.1寸。

1.刺入一分,留五呼,灸三壮。(《黄帝明堂经》)

2.针入二分,可灸三壮。(《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下)

3.针入一分,沿皮向后三分。(《窦太师针经》)

4.斜刺1分;艾炷灸3-5分钟。(2版《针灸学讲义》)

5.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5、6、7版《针灸学》)

(节选自黄龙祥、黄幼民编著《针灸腧穴通考》第~页)

六、胎位不正的家庭保健

发现有胎儿横位的年轻妈妈,除了坚持按期做产前检查,去医院及时进行治疗,纠正胎位之外,平时生活中也要注意自我保健,比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每天在公园等空气流通的地方散步一个小时以上,尽量使胎儿恢复正常胎位。平时,注意保持心情舒畅等。

1.按摩保健

可经常用手在肚子上轻轻地进行顺时针、逆时针方向的按摩。每天1次,每次坚持15-20分钟。

2.指按保健

平时可以用指按法进行保健,具体为:找到至阴穴后,用手指点按,每天2次,每次3-5分钟。

3.艾灸保健

在至阴穴处进行温和灸,每天1次,每次10分钟就可以了。

4.体位保健

每天可坚持做胸膝卧姿势操10分钟,连续做1周。具体操作为:把胸部贴在床上,双膝及小腿也贴在床面上,两腿分开,小腿与大腿呈90度直角,以胸部和膝部力量支持全身;初练习从5分钟开始,逐步加长至10~15分钟,每天早晚各做1次,做完之后,静静地躺在床上休息。

本文编自《国医大师贺普仁2:“一针一得”贺氏铜人病例图解》。此书当当网、京东网、亚马逊网有售

七、更正:“中医针灸”申遗代表人

《国医大师公开临症秘法(1)》发表后,深受读者欢迎——一个穴位治一种病,用普通百姓可能使用艾灸,简单实用。但也有读者回馈,说有关“中医针灸”申遗代表人,写得不准确,不仅有贺普仁、程莘农,还有郭诚杰、张缙,共4位“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发来材料证明。

我们经过核实,发现确实有误,特向读者致歉!现摘转相关报道如下: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近日,三九养生堂获悉,自从我国年5月25日公布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个,其中包含9个传统医药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和中国针灸学会联合申报的针灸项目列为其中之一。为有效保护和传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和支持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教习活动,针灸项目评选出了两位代表性传承人,分别为王雪苔和贺普仁,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年11月16日,由中国申报的“中医针灸”项目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张缙4位为传承人代表。

来源:三九养生堂,-11-:27

网址: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z/1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