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底骨刺为什么会痛

跟底骨刺为什么会痛?

一、定义

跟底骨刺是跟骨结节跖面生长的骨赘。从2.0-2.5cm宽的跟骨结节向前延伸,骨刺尖端埋藏于足底腱膜中,可不产生症状也可引起疼痛。

二、足跟骨刺的形成机制

足底骨刺的产生的原因,一般认为系由于足底肌腱膜异常紧张引起的。依解剖观点足底腱膜起自跟骨结节,前行分五束抵于跖垫。跖垫牢牢固定于近节趾骨底并与该处骨膜延续。正常步行时,身体前移,趾背区,近节趾骨牵拉足底腱膜跨越跖骨头,这一动作使足底腱膜在起始部位产生过度的牵拉应力,如果身体负荷过重和足弓微弱,则加大了这种应力,遂在肌腱膜起始部引起骨质增生,最终形成骨刺,有人将此机制比喻成绞车结构,将跖骨头比成卷轴,将足底筋膜比为电缆。

三、骨刺的分型

跟骨骨刺有三型:

(1)骨刺很大,向前上方生长,未成为负荷点也未发生炎性改变,仅当X线检查时可被发现。

(2)骨刺大,足负荷时疼痛,由于足纵弓降低,使骨刺成了负荷点。

(3)骨刺沿足底腱膜的起始开始增长,呈不规则锯齿状外貌,密度低,表现为亚急性炎症过程,一般无症状。所有骨刺在开始时呈这种形式。

四、治疗

模式四阶段疗法:Michelesson提出了跟痛症治疗三模式四阶段。

(1)三模式:

①缓解疼痛,消除炎症(消炎镇痛治疗);

②降低软组织应力(休息及各种矫形器的应用);

③维持软组织的收缩弹性(各种锻炼及理疗措施)。

根据患者的症状、病情及对治疗的反应将三种模式应用于治疗的四阶段。

(2)四阶段

第一阶段:患者发病数周,症状较轻。主要治疗方法有休息、冷敷、穿合适的鞋及鞋垫、非甾体类消炎药物治疗1-2周。每天10分钟肌肉牵拉锻炼。

第二阶段:患者症状加重,持续数月,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夜间夹板应用4-6周,尤其使用于晨起行走疼痛的患者,夜间夹板及功能锻炼越早,效果越好。局部封闭:1ml甲泼尼龙(40ng/ml)最好配以适量局麻药效果更好,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可作为上述病例的辅助治疗,10-14d为一疗程,可持续数月。

第三阶段:手术治疗前,主要治疗方法有:体外震波治疗及石膏固定。

第四阶段:保守治疗至少1年,症状无缓解或加重者,应行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

1、肢体锻炼:主要包括跖腱膜牵拉和跟腱牵拉锻炼。由于跟腱挛缩是引起跖腱膜炎常见的原因,而跖腱膜牵拉有助于炎症的消退。每天反复的牵拉跟腱、跖腱膜是减轻跖腱膜炎患者疼痛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纠正足部应力:如使用足垫,高弓足使用半硬适应性足垫,平足使用稍硬的支撑性足垫,能够减轻跖腱膜牵拉,使用跟骨垫可减轻足跟部的冲击力量,从而减轻疼痛。

3、肢体固定疼痛严重时,可用夜间夹板或石膏托固定踝关节,免使跖腱膜在夜间痉挛,晨起活动时引起疼痛,固定的理想时间一般为1-3个月,其疗效与夹板种类有关。

4、体外震波治疗疗法:治疗跟痛症的机制是可促进肌腱和骨交界寄生血管增殖。局部血运增加,加快了局部炎症的减退。此方法简单,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无副作用,是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5、消炎镇痛药物主要是非甾体消炎药,包括布洛芬、扶他林、塞来昔布等。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多数跟痛症是由滑囊、肌腱、韧带炎症引起的,而此类药物可起到消炎镇痛的作用。适用于大多数跟痛症的急性疼痛发作。

6、局部封闭:本疗法效果确切,但需慎重,短期内的疗效肯定,但是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副作用更值得







































白癜风最好治疗偏方
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d/7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