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尖站立的芭蕾舞女演员,在观众看来,优美高雅。可谁知道,她们付出了多少因裹足带来的疼痛。
有一种病叫拇趾外翻,也称“大脚骨”,是足部常见病,以拇趾畸形、疼痛、穿鞋困难为主要特点,正影响着许多中老年女性的健康。
中华医学会康协肢残委创伤骨科学组专业会委员、医院东院骨科专门主攻足踝专业的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劳克诚告诉记者:几乎所有芭蕾舞女演员都有严重的拇趾外翻,普通人群中该病发病率约为2%—4%,男女比例约为1:15,中老年女性每3—5人中就有一个有不同程度的拇外翻。
鞋尖窄高跟鞋是祸首上周六,劳克诚专家门诊共接诊病人52人,其中足踝病有14人,包括拇趾外翻3人,平足症1人,足踝扭伤病10人,其他则是骨科常见病。有一位63岁女士,是严重拇趾外翻,足部疼痛,穿鞋行走困难,严重影响生活,医院。
劳克诚介绍,拇趾外翻约有一半的患者是遗传,尤其青少年拇外翻都是家族性遗传。抛开遗传因素,穿高跟鞋是引起拇外翻的主要诱因,很多女性年轻时长时间穿高跟鞋,而且穿那种鞋尖过窄的高跟鞋,长时间站立、行走导致足部韧带损伤,到老了就会发展成拇趾外翻病,临床表现就是畸形、疼痛和穿鞋困难。
他戏称,高跟鞋是现代版的女性“裹足”。
建议
女性通常因穿鞋跟太高、鞋头过窄的鞋,使脚跟不易固定,对脚趾造成挤压、摩擦及压迫,不但影响脚趾伸展活动,造成不适及疼痛,还会破坏原本三个立足点的功能,行走时全身重量落在足部前端,脚趾会因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就会造成拇趾外翻的现象。劳克诚建议,女性最好少穿高跟鞋。
早期发病保守矫正劳克诚说,拇外翻发病有三个阶段。
1.轻度拇外翻:大拇趾外翻20—30度,关节及韧带有炎症,第一、二脚趾明显挤压,脚掌明显变宽,长时间行走易引起大拇趾关节疼痛及脚掌疼痛。
2.中度拇外翻:大拇趾外翻30—40度,脚趾重叠,双脚受力难平衡,严重影响站立和行走。
3.重度拇外翻:大拇趾外翻40度以上,脚趾使命结束,拇趾严重重叠,脚趾不受力,足弓塌陷,难以行走。
拇外翻如果有疼痛症状,可以矫正治疗。劳克诚教了一套方法:
1.轻度患者可以做赤足运动,加强足底肌肉力量,延缓拇外翻恶化程度。
2.每日用手指将拇趾向内侧掰动,可有效防止拇外翻加剧,但患者要了解一些有关拇外翻矫正的知识。
3.穿合适的鞋,防止拇外翻的发生和发展。轻度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夜间在拇趾内侧放个小夹板,使拇趾逐渐变直。同时应用矫形鞋或平足鞋垫,矫正平足症。
4.借助一些矫形器械,如拇外翻矫正器,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建议
劳克诚说,当发现有拇外翻畸形时,医院找专业足踝医生咨询治疗,医院有矫正鞋、矫正器、足底测压仪、步态分析仪,可以在专业康复师的帮助下矫正。
微创手术可治愈医院足踝外科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拇外翻就属于足踝外科范畴,劳克诚专门去那里学习深造。
他告诉记者,国外资料显示,美国一年要做20余万例拇外翻手术。国内很多地区没有开展这个专业,所以很多患者不知医院矫正和手术治疗,疼了就忍着。
随着医学的进步与专业的细分,很多过去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足踝疾病,如拇趾外翻、平足症、跟痛症、高弓足、慢性踝关节不稳等,现在临床都可以解决了,医学就是解除人的病痛,这是一种人性关怀。
医院东院运动医学科足踝专业,针对足踝常见疾病治疗方法多样,有早期康复医疗、保守与微创手术相结合的一整套治疗体系。
市民早期发现有拇外翻,抓紧时间在专业康复指导下训练,可恢复正常。一旦到了晚期,矫正康复也难以改善疼痛症状时,微创手术可以治愈,创伤很小。
建议
拇外翻这个病看起来是小病,不致命,但是拇趾外翻畸形后会导致足部的一系列病理改变,有的疼痛难忍,行走困难,合并平足症,医院拍X线摄片。
名医档案劳克诚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在医院骨科和第三军医大学足踝外科进修学习。兼任SICOT中国部数字骨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康协肢残委创伤骨科学组专业会委员。
专业特长:长期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在关节外科、创伤骨科、脊柱外科、足踝外科、显微外科等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专攻创伤骨科各种类型的四肢骨折、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髋关节、膝关节置换术,尤其对拇趾外翻畸形矫正、青少年及中老年人平足症畸形矫正有独到之处,踝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跟骨骨刺伴跖筋膜炎,术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实施诱导膜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四肢慢性骨髓炎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专利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编专著2部,在中华级或统计源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2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六上午。
作者简介张丽玲,资深媒体人,曾被聘为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第七届委员会新闻学组专家委员暨健康传播大使。知名记者,多年从事健康行业报道,在青岛晚报开设“丽玲跑门诊”、“丽玲名医面对面”等专栏。张丽玲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