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黄小医,感谢授权!
马拉松赛是一项长跑比赛项目,其距离为42.公里(也有说法为42.公里,但比赛都是用42.公里)。
这个比赛项目的起源要从公元前年9月12日发生的一场战役讲起。
这场战役是波斯人和雅典人在离雅典不远的马拉松海边发生的,史称希波战争,雅典人最终获得了反侵略的胜利。
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一个叫菲迪皮茨的士兵回去报信。
菲迪皮茨是个有名的“飞毛腿”,为了让故乡人早知道好消息,他一个劲地快跑,当他跑到雅典,已上气不接下气,激动地喊道“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说完,就倒在地上死了。
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在年举行的现代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了马拉松赛跑这个项目,把当年菲迪皮茨送信跑的里程——42.公里作为赛跑的距离。
马拉松原为希腊的一个地名。在雅典东北30公里,体育运动中的马拉松赛跑就得名于此
如今,跑马拉松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运动,42.km不仅仅考验着参与者的体能,更磨练着跑马人的意志。
随着参与跑步的人数越来越多,跑步损伤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常见并且相当棘手的问题,很多人也因为一直饱受这些伤病的困扰而无法痛快地跑步。
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常见跑步损伤的预防与治疗,献给所有热爱跑步的人。
跑步最易受伤的四大人人群
1.跑步初学者:在还没掌握跑步的基本知识之前就迫切开跑;
2.跑步激进者:在身体还未适应跑步节奏之前就盲目地增加跑量、增大跑步速度;
3.有受伤史者:忽视自己的伤史,不加注意并进行高负荷的剧烈运动;
4.骨密度较低者:没有针对自己的低骨密度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和计划,按照常人的跑法进行跑步。
跑步最常见的五大损伤
1髂胫束综合症
这是造成跑步膝的两大原因之一,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的过度磨擦,导致韧带或滑囊产生无菌性炎症并使髂胫束的滑动受到阻碍所引起的。
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大腿外下方的肿胀和疼痛。
诱因:跑前的热身及拉伸不够充分;跑步姿势不规范;跑量过大造成严重负荷;髋外展肌群不够强大以及跑后没有进行适当的按摩放松。
处理方法:首先,可以通过冰敷来减少疼痛感、缓解膝盖压力;其次,要学会休息,休息也是跑步中的一大学问,当然在可行的条件下也要增强膝盖处肌肉的锻炼。
如果情况过于严重者,请及时到专业的医生那里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
同时,运动过程中还可以使用髂胫束带(如下图)来预防损伤发生。
2膝关节疼痛综合症
这是造成跑步膝的另一大原因。它的病理机制主要是由于膝关节伸屈时髌骨运动轨迹不良造成劳损、创伤。
主要表现形式是疼痛,一般位于膝盖下部。在做类似于上下楼或下蹲的动作时,疼痛会加剧。
诱因:髌骨周围的肌群薄弱以及跑者的不当训练行为。
预防:首先,要制定良好的跑步计划,避免训练不当。其次,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加强髌骨周围的肌群。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个很好的防护工具:髌骨束带,可以有效降低该损伤的概率。
处理方法:进行及时的休息及治疗,要在恢复期减轻训练量,循序渐进,如果加量过大容易引起二次损伤。
3胫骨骨膜炎
主要由于附着在胫骨上的小腿肌肉收缩,导致骨膜反复牵拉所引起,多为慢性炎症。
主要表现形式为局部肿胀、按压疼痛。
诱因:步态异常,如足过度内旋或外旋;足部、小腿负荷过度;训练量增加太快;长时间在硬地面跑步以及踝关节柔韧性不够。
想要预防该损伤,你需要做的就是逐渐增加跑量,以及选择一双适合自己足型的专业跑鞋。
处理方法:进行适当的按摩及冰敷理疗,在症状有所好转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小腿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的锻炼。
4跟腱炎
跟腱是由连接小腿后方肌群与跟骨的带状肌腱纤维组成,张力通过肌肉收缩传递到跟腱。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
主要表现形式为足跟部上方及内部的疼痛、酸痛、压痛、僵硬,在活动后加剧。
诱因:跑步前热身准备不充分;跑量过度;扁平足以及外伤或感染这四点。
如果是因为扁平足引起的就一定要选择一双适合该足型的跑步鞋,其余三点只要多加注意改善便能避免。
处理方法:建议选用一些消炎止痛的药物,冰敷也可以。当然,症状相对严重的话可以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便可得到恢复。
5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
诱因:跑者体重过大导致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压力下,其次就是跑步过量。另外从结构上也有导致足底筋膜炎的不良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
所以要想减少该损伤的概率,除了控制体重和跑量外,选一双适合自己足型的跑鞋也是至关重要的。
处理方法:除了进行冰敷或者一定的药物治疗外,简单的足底按摩及拉伸也有很好的效果。当然休息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便是跑步中常见的五大损伤及其预防、处理方法,但最重要的还是预防损伤发生。希望大家在跑出好身体的同时也尽量避免运动伤病哦!
你跑对了吗?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