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甘的妈咪说,一个人的鞋能看出很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至少脱下鞋子看看鞋底磨损状况,能看出脚有多不周正。合适你的鞋子在哪里?云不知道,脚知道。
一买鞋先看脚
不少人脚不正,鞋不适,没跑已成运动损伤达人。一身筋头玛瑙数下去,膝盖十字韧带和半月板最常受连累,还可能导致足底筋膜炎、踝关节损伤、小腿肌肉牵扯(见昨日本平台发:自查与防治:跑步七大损伤),甚至腰也没得太平。有人有伤不下跑道,终致不能跑。
从基础科学讲起。一条腿那么多部件,活动幅度最大的是髋关节,向前摆动能达到多度;膝关节相对稳定,自由度基本上只有前后方向;踝关节很灵活;脚最稳定,是整个人体的根基。
在人的腿部,髋关节和踝关节比较灵活,膝盖和脚相对稳定。
不过,脚有时也会牺牲掉一点稳定性换取灵活性,像弹簧一样,缓冲身体落地的巨大压强,也为蹬地发力储备势能。跑步时一步着地只有0.2秒,却可拆解成若干步骤:足跟着地瞬间内侧略微翻起,脚此时相对灵活;中足和前脚掌着地时外侧略微翻起;蹬地瞬间毫不脚软,各个关节再变稳固。
脚掌压力过度分布在内侧的情况,伴随足外侧翻起,简称足外翻;反之就是足内翻。中国人15%严重外翻,45%中度外翻,和外国相比重度偏少而中度偏多,可能是力量小的缘故。内翻少见得很,因为不利于发力、缓冲面积也小,一崴脚就往死里崴,演化过程中多数被熊大熊二吃掉。
中正、外翻和内翻的右脚,注意看脚底板的翻转以及脚踝的扭动方向。下图示意:中正的脚、外翻的脚、内翻的脚。
脚底板的异常如何影响到遥远的腿和腰呢?人体是联动的,同外翻的脚配套的是内旋的膝盖,小腿肌肉也会本能地控制脚的外翻,兄弟睨于墙,水深火热。
?二买鞋再看鞋
要了解跑鞋、购买跑鞋首先应该了解其结构。跑鞋,或者说多数运动鞋都大体分三部分1.外底(或叫大底),就是鞋子最下面和地面接触的一层。耐磨,防滑是它的关键。2.中底,在外底和鞋垫之间。弹性、对脚保护是它的关键。中底也是跑鞋技术含量较高的部分。3.上部,主要指鞋垫以上,包括鞋的整个上部。透气、方便穿脱、美观是它的关键。在体育用品店的鞋墙上,拿起一只跑鞋来观察,从外底看起,外底一般都是覆盖着整个鞋底,上面布满各种特殊的纹路,中间可能还有很多沟回,颜色多数为黑色,也有其他颜色,厚度一般为3-5mm。外底主要的作用是在和地面直接接触过程中发挥耐磨、防滑的作用,满布的纹路和沟回正是起这种作用。外底材料一般是含碳的橡胶,这种橡胶比较耐磨,同时防滑效果和重量方面也较理想。在外底和五颜六色的上部之间,往往是一层白色的中底。中底一般厚度在1-50px左右,其主要作用是缓冲地面传来的震动。(人在奔跑时,地面传递给身体的震动可以达到平时步行状态的8倍左右)如果没有中底,奔跑运动对于全身的震动伤害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各种高技术被开发出来运用到中底上。比如NIKE的AIRPAD,ADIDAS的ADIPRENE,ASICS的GEL,MIZUNO的WAVE等。它们叫法不同,目的却都是一个,就是想方设法将震动削减、转移,使你在跑步过程中感觉舒适和安全。中底的材料,除了各品牌特别用到的专利技术之外,大部分材料使用的是EVA或者PU之类的发泡橡胶。它提供了良好的弹性和很轻的重量。中底往上,就是上部了。这部分直接和你的脚接触(当然还隔着袜子)。它的作用好象一个保护套,将你的脚安全的保护在其中。其中,首先是和你脚底接触的鞋垫。往鞋里看去,你可能发现鞋垫的样子也挺多。的确,这部分也渗透着高科技。比如鞋垫材料,一般也使用EVA,不过表面经过处理,增加了对脚部汗水的吸附和散发功能。还有些鞋垫能够调整对足弓部位的支撑,以求达到脚与鞋的最理想配合。上部另外一个部分就是鞋面了。这部分是鞋设计中最复杂和困难的部分。这主要是指如何达到鞋的外观、式样和功能方面的平衡。大牌运动品牌,往往每季度都推出许多吸引人的新式样,好让买家掏钱包。从功能上,这部分主要考虑的是:透气、舒适、对脚面和脚踝的紧密保护,鞋带的牢固和方便使用等。
三:挑鞋歌诀:正正得正,负负得正,正负得负,负正得负
关于鞋和脚的关系,Andy独家考证:伟大的军事家孔仲尼曾总结,才子对佳人,帅富娶白美,公主迎贫驸,王子变蛤蟆。
很多国内跑鞋品牌是真水扁,抗压太差,几次就压扁,芒果台广告再多也是水货偶像派;国外品牌也良莠不齐。挑些尚可评价的典型,看鞋脚组合的各种可能。(以下只对具体鞋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并不牵涉对整体品牌的评价。)
外翻的脚足弓塌陷,缺乏稳定性,不适合穿减震鞋,因为稳定性不好。真水扁偶像派的就不说了,不少实力派品牌都能做抗外翻鞋。这是一个卖点,通常被商家写在鞋盒和鞋的显著位置。观察鞋底的内侧,不同的品牌设计不同(红色箭头),本质都是用密度大的材料把足弓撑起来,抵抗长期使用后变形。
几款进口的抗外翻鞋,红色箭头所指是鞋内侧能看出的抗外翻加强位置。
阿迪达斯(Adidas)的Supernova(超新星系列)就是抗外翻的。下图中蓝色和粉色划定了周正区间,绿色是左脚,红色是右脚,光脚时双双飙高,属中度外翻,穿鞋后基本矫正到了区间内。鞋的材料也算稳定。有人去跑公里测试,基本没变形。耐克(Nike)的Structure系列也有很好的抗外翻作用。这里不夸只拍砖,要注意Nike的材料耐力不佳,体重大的人没跑完公里鞋底就塌了。
脚型为中度外翻的长跑者穿上阿迪达斯抗外翻鞋后,外翻得到矫正,计算后判断,达到中正。
“抗外翻”功能也不是说有就有,评测中有人穿了双爱斯克斯(Ascis)GT-,是抗外翻型号,脚却不为所动,该怎么翻还怎么翻,而且本来正常的后跟也外翻加大了(曲线第一个峰冒起来)。
脚型为中度外翻的长跑者穿上爱斯克斯抗外翻鞋后,外翻没有得到矫正,计算后判断,仍然中度外翻。
脚正也怕鞋子歪
如果脚周正呢?狠幸运。但别乐太早,有时候周正的脚会因为穿鞋变得不周正。比如对李宁鞋的评测中,长跑者左脚本来还周正,穿上鞋就外翻了;如果鞋底再不禁踩,公里后外侧塌了,又开始内翻(右边那对脚印),这时就很容易崴脚了。
左脚中正的长跑者穿上李宁普通型鞋,变成中度外翻,跑过公里,鞋底外侧塌陷,导致内翻。
进口鞋也不是没问题。比如一个人穿了美津浓(Mizuno)的普通型后,红色的右脚曲线在前脚掌区域变陡,意味着从中足到前脚掌非常猛地外翻过去,小腿前部肌肉必然会因本能地控制脚的平衡而牵扯。这个跑步者也确实抱怨小腿疼。公里之后,两脚的后跟曲线双双隆起,明显脚跟也外翻得更猛了。
左脚中正的长跑者穿上美津浓普通型鞋,变成中度外翻(中图),跑过公里,后脚跟外翻变得非常明显(右图)。
说到这里肯定有人控诉,为啥没人关爱内翻的脚。实际上早在80年代就有人试图做抗内翻鞋,他们在鞋外侧用密度大的材料,防止脚踝向外崴,结果迫使脚早早开始外翻,完全破坏了微妙控制下的平衡,只好放弃实验。内翻的坏处之一是足弓过高,缓冲不够,所以减震鞋是有帮助的。如果只买贵的不买对的,选了抗外翻鞋,那只能雪上加霜。
我真不是卖鞋的,但从数据来看,在买运动鞋上千万不要太艰苦朴素了,哪怕再好的材料也不能恒久远。一双好鞋,中等体重的人跑六、七百公里就要换了,胖子更要小心。这有点像我经常叫大家一年换10把牙刷。
附送跑鞋选择一看即懂表。
如果一只脚周正,一只外翻,建议买抗外翻,因为中正的脚穿抗外翻鞋也不一定有危险,但是如果外翻的脚穿了中正的鞋,外翻的脚一定会加重。
四震震有辞:舒适周到,有效防震
跑步时,足部关节所承受的压力是体重的2-3倍,穿上合适的跑步鞋,才能有效保护脚部免受伤害。足弓是脚底的其中一个组织,作用就像是弹弓,负责推进身体,吸收走路时的震荡、适应地形及增加稳定性。如果足弓不明显,或是足弓过高,都会影响走路的稳定性,所以你在选择跑步鞋时,须要配合脚底的足弓。了解你的脚形足弓可分为正常足弓、低足弓及高弓足三类型,想知道自己的足弓属哪一类型,可进行一个小检测──把其中一只脚沾湿,再踏在一张白纸上,留意显现出来的脚底内侧弧度。
1.
正常足弓(neutral):若果足弓正常,脚印中间位置可以见到轻微的凹陷。
2.
低足弓,又称扁平足(flat-feet):由于足弓下坠,引致足部内侧足弓弧度减少,脚印中间的凹陷并不明显。
3.
高弓足(underpronate或supinate):由于足部内侧足弓位提高,所以脚印中间部分凹陷较多。
另外,从鞋子的磨损情况亦可以观察出足弓的情况,正常足弓的人士,鞋底磨损一般出现在后跟外侧,低足弓人士鞋跟内侧磨损会较严重,高弓足则是外侧磨损较明显。如何选择选跑步鞋跑步鞋一般按脚形分为稳定型(stability)及中性/避震型(neutral/cushioning),不同脚形的人士应该如何选择?声称有避震功能的跑步鞋可能有气垫、凝胶、格网或波浪盘状结构。
1.
正常足弓:走路时足踝少许内旋,发挥自然避震功能,这类人士买鞋较少烦恼,一般跑步鞋都适合。
2.
低足弓:走动时足踝内旋过多(overpronate),及时间过长,以致足弓下坠,容易令足部疲劳及膝盖疼痛。有些稳定型的跑步鞋声称可以减少内旋,购买时可以选择这种款式。另外,应选择鞋底及鞋帮较坚挺,鞋垫有拱垫的鞋款。
3.
高足弓:走动时足踝内旋过少,形成身体避震不足,腰、背及膝盖关节易受创伤,选跑步鞋时须选择有避震功能(cushioning)的款式。
长期穿上不适合的鞋,例如穿了适合扁平足人士的鞋,脚部活动受限制下,较易受伤。相反,若扁平足人士穿了没有矫正足踝内旋功能的跑步鞋,不仅鞋子不耐穿,足踝保护不佳,更可能出现足底筋膜炎(plantarfasciitis)、膝盖劳损及退化等。
这是Andy陈的公众平台
整理编校这篇真心累,因为
我不是装备控,又惦记是否雨停要出门跑一跑。
不过还是值得阅读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