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强调了脚的起始作用和基础性地位。同样,足部的美容在人的整体美容的地位也不容忽视。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注重欣赏女人的脚以及由此而来的步态美,不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人欣赏的是女人的小脚之美,所谓“三寸金莲”,指的便是小脚的病态美。
这种违背人性的做法在今天自然不能作为审美的标准。。我们认为,中国女性的美脚的标准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即看起来发育良好,外形匀称无畸形,脚趾圆润无变形,皮肤光洁,无溃烂皲裂;摸起来光滑细腻富有弹性,无厚茧,无鸡眼;闻起来跟身体别处皮肤一样,无异味;动起来灵动自如,步伐矫健。这几条足部美的标准同时也是女性美脚的指南,我们相信,只要中国女性留心自己的足部美,并以此标准美化双脚,一定会拥有骄傲的一双美脚,拥有一番好心情。
对于女人的美足,我们首先着眼的便是其优美的外形,看上去是那样的精致,又是那样的嫩白。男人似乎很在意女人的脚。很多世故的男人都说,男人对女人之口味的规律是这样的:年轻的时候是从上往下看的,成熟的男人观察女人是从下往上看的。
金庸在《天龙八部》第二十八章《草木残生颅铸铁》里有这样一段描绘:
游坦之抬起头来,只见厅上捕着一张花纹斑烂的极大地毯尽头的锦垫上坐着一个美丽少女,正是阿紫。她光着双脚,踏在地毯之上。游坦之一见到她一双雪白晶莹的小脚,当真是如玉之润,如缎之柔,一颗心登时猛烈的跳了起来,双眼牢牢的盯住她一对脚,见到脚背上的肉色便如透明一般,隐隐映出几条青筋,真想伸手去抚摸几下。……十个脚趾的趾甲都作淡红色,像十片小小花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观察女人的美足与观察女人漂亮的脸蛋是一样的。一双美脚的性感魅力确实牵动了不少男人的心灵和魂魄。
足,在人体美中起很重要的作用。足的骨骼多,软组织少,其平面轮廓为六边形。足骨排列成三个弓,即外侧纵弓、内侧纵弓和横弓,它们构成了足外形的基础。内侧纵弓比外侧纵弓高大,是足形体的显著特征。足有三个负重点,即跟结节、第1、5跖骨头。足部的固有肌几乎全部布于足底,足背部的脚腱从踝关节放射状分布到各趾。足背皮肤较薄,色泽较好,浅筋膜中缺乏脂肪组织,透过皮肤可见足背的浅静脉及各肌腱的的轮廓,当足做各种动作时,肌腱轮廓显示更清晰。足的外形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足宽大而厚壮,足趾粗而方,第一跖趾关节和第五跖趾关节侧突明显;女性足狭小而薄,足趾细长,趾头略尖,足背皮下组织多于男性。
根据足背的形态可将足分为以下三型:
1.正常足:足的形态正常,足弓的高度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以正常范围的高值为美。足底印迹检查可见其最窄处宽与相应的足印空白外的宽度之比为1:2。
2.扁平足:足弓高度低于正常范围,足底印迹检查可见最窄处的宽度增大,与相应的足印空白处的宽度之比为1~2:1或更大。
3.高弓足:足弓高度超过正常范围,足印最窄处的宽度很小或为零。
就足背形态而言,正常足无疑是美足的基础。此外,根据人的前足的形态类型分类,可以分为标准型足、希腊型足、埃及型足、拇指巨大型足、第一、二趾等长型足、方型足。标准型足二、三、四趾都稍长于拇趾。我国女性的前足形态以标准型为美,其他形态稍显不足。
人的足底板形态可分为正常足板、软弱足板和扁平足板等。正常足板是指脚跟与足趾并宽,两者相连的内侧有良好的弧度,是足弓完善的标志。
足部的触觉美是建立在视觉美的基础之上的。一双美丽的脚摸起来必须细腻光洁,柔若无骨,富有弹性。
中国古人很重视女人的美脚,其中主要原因之一便是重视足部的触感之美,尤其是小脚,古代人欣赏的主要不是那种奇特的形状,而是其由于肌肉堆积、骨头掩埋而造成的温软的感觉。
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其用维何?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摸,此用之在夜者也。”他的意思是:脚小有什么长处呢?脚长得纤细瘦小,柔软得像没有骨头一样,白天越看越使人怜爱,夜里越抚摸越使人感到亲切,这即是脚小的妙处。南北朝时期的齐少帝萧肖宝卷就是典型的例子。萧宝卷有一宠爱的妃子叫潘玉儿,潘玉儿以一双柔弱无骨,状似春笋般的美足而名传干古萧宝卷虽然狎匿群小,荒嬉无度,后宫佳丽多达万人,其中他却特别宠爱潘玉儿,形影不离地天天和她腻在一起。潘妃皮肤美,就叫她“玉儿”或者“玉奴”,为了潘妃的一双妙足,萧宝卷特地为她修一座“玉寿殿”,壁嵌金珠,地铺白玉,又凿地为莲花,用粉红色美玉装饰,让潘妃赤裸脚踝在上面珊娜而行,婀娜多姿,萧宝卷眯起双眼,恍惚看到一个绰约的仙女,香风过处,遍地莲花绽放,因而大发感叹:“仙子下凡,步步生莲”。
据说美足能撩人情兴,较之酥胸更能令人魂飞魄荡,因为美足不但能够产生触觉的快感,而且还可以由其他缩及弹动,而产生强烈的挑逗作用。萧宝卷得空便握住她的足踝,搓之,揉之,捏之,闻之,甚至吻之,啮之。
我们谈论古代的美女,最常提及的典故便是“环肥燕瘦”。“环肥”指的是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她所代表的美是体态的丰腴之美,“燕瘦”指的是汉代的汉成帝的妃子赵飞燕,她所代表的美是体态的纤瘦之美。赵飞燕的妹妹赵合德后来也成为汉成帝的宠妃,汉成帝与赵氏姐妹的关系很大程度上是“足恋”,特别是赵合德生有一双丰满温软的双足,深得汉成帝的爱恋。
汉成帝每次握住她的美足便情兴勃发,而赵合德却每每躲开或缩起,使得汉成帝大费周折。服侍赵合德的樊姬曾大惑不解地问赵合德:“上饵方士大丹,求旺盛而不能得,然持贵人之足而辄畅动,此天与贵人大福,宁转侧拒帝应耶?”其实,赵合德是故意“吊起来卖”,一方面可以使对方觉得“得之不易”,另一方面也不至于产生厌倦。这是一种女人的“媚术”,更是“心理的掌握”,樊姬那里懂得其中的奥妙。由此可见,妙不可言的美脚是女人的骄傲的资本,即使在今天看来,美脚的触觉之美也令男士们“心向往之”。
最后,再说一说,女人之足的步态美。
步态美是女性足部最易窥见的动态美,但如果要说将足部动态美表现极致的话,就非舞蹈艺术莫属了。汉代美女赵飞燕除了自身形体的纤瘦外,还有一绝,那就是她的舞蹈。传说她跳舞时,让人用手托着盘子,她在盘子上掂起脚翩翩起舞,凌空蹈虚,有飞翔之感。小脚的起源也与此有关,传说唐后主李煜非常喜欢小脚舞女的舞态,于是下令宫女缠脚,才有了后来妇女们的三寸金莲。现代舞蹈艺术对人体的要求特别严格,人体部位的资质直接决定了舞蹈的美。
足部对于舞蹈艺术来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位,特别是足部的踝关节,它蕴藏着丰富无穷的表现力。舞蹈艺术中的重要动作如“绷脚”、“勾脚”等主要靠脚来表现,其他重要动作也离不开足部的参与和配合。
尽管足部的体积不大,在舞台上不大引人注意,但它的作用却是不可替代的。在各种各样的舞蹈中,人们无不对芭蕾舞中足部的艺术之美惊叹不已。
芭蕾舞起源于意大利,是盛行于世界一种古典舞种,它是在古希腊人体艺术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和其他舞种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充分展示了人体的美,特别是整个演出过程中都是脚尖着地,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在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舞蹈演员掂起脚,轻盈地腾跃着,欢快地移动着,宛若天国的精灵,令人不禁生出一种圣洁之感。而那灵动轻巧的双脚,是那么地自由自在,丝毫没有让人觉察到它正在承载着什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