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足踝部常见疾病知多少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81231/6756949.html

足踝部常见疾病知多少?

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足踝部健康是人类站立和运动的根基。但由于足部疾病症状隐匿,很容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从而影响生活质量。那么足踝部常见疾病有哪些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

1

拇外翻

拇外翻,有的人又叫他大脚骨病,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移位。拇外翻是累及拇趾的最常见的病变,多见于中老妇女,最常发生在有遗传倾向加上长时间穿不合适鞋子的人,不合适的鞋子会对拇趾施加异常压力。

得了拇外翻有什么危害?

1.外型:前脚掌变宽影响穿鞋,甚至鞋挤压拇趾内侧引起疼痛。

2、功能:前足横弓塌陷,脚掌下面第二三脚趾下面也会经常的磨茧,负重走路时疼痛明显。

3、足趾畸形进一步加重,严重者可形成叠趾畸形,难以行走。原有疾病加重:足部疼痛影响下肢力线改变,加重膝关节骨关节的发展和打破身体平衡。

如果已经发生了拇外翻,就得手术吗?

1.第一阶段是用鞋子适应脚,即保守治疗,通过更换宽松舒适支撑力好的鞋子减少对骨突的摩擦,支撑足弓,并辅助以拇趾外展肌肉的力量练习,如果合并有跖骨头下的胼胝及疼痛可以采用特殊的足弓垫将跖骨颈抬高,减少跖骨头的负重,从而减轻症状。

2.第二个阶段是无论如何尝试更换鞋子,如果保守治疗,大脚趾的疼痛都无法很好解决,影响日常生活,可以考虑手术治疗,纠正前足的畸形。

2

高弓足

高弓足畸形是指足弓异常增高,在行走或者负重时足弓失去弹性,不能相对变平,从而不能完成正常站立和行走功能。

1.由于足弓的改变而失去弹性,使得行走过程中足部受力部位位于前足足趾和后足足跟,部分畸形较重患者还会合并足内翻,导致足部受力位于足部外侧缘。长时间的受力位置改变,可以引起胼胝形成,受力部位疼痛,同时,由于改变了下肢力学环境,还可能使患者站立或者行走过程中感觉疲劳。严重的病例可以引起踝关节甚至膝关节的退变。

2.大多数高弓足畸形是包括跟骨倾斜角增高、跟骨内翻、前足内侧跖屈、前足内收、爪形趾。高弓足主要畸形表现在后足、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其畸形可由不同疾病所引起,但多见于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引起的下肢肌力不平衡。若要治疗疾病,需要专业的医师进行评估,以便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3

扁平足

扁平足俗称“平脚板”,是指足部正常的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站立或者行走时足弓塌陷,除了在外观与正常人不一样,扁平足可引起足部疼痛,且站立久或者运动量大后疼痛会加重,也是足部的一种常见畸形。

平足不等于平足症,只有同时出现疼痛、肿胀等合并症状时,才能被称为平足症。

1.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而大部分儿童和青少年扁平足是先天性的,成人扁平足可以是青少年扁平足的延续,也可由后天因素所继发。(如:外伤、骨关节炎、慢性劳损等)

2.足部的畸形包括:足跟外翻,跟腱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足弓消失。严重者足部僵硬,固定于外翻、外展和背伸位,活动明显受限,在足跟的内侧、足底中央、小趾前外侧易出现“胼胝体”。

3.扁平足早期发现非常重要,以便尽早确认病因,对于大部分的扁平足症状较轻的人来说,功能鞋垫是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

4.对于畸形及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采取相应的软组织和骨重建的手术治疗方案,以重建足弓。

最重要的还是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避免出现僵硬足或者关节炎的出现。

4

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大家通常称之为“崴脚”,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损伤。大多数情况下,损伤的原因往往是足向内过度内翻,足外侧着地,相对薄弱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容易受到损伤,主要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下胫腓前韧带和下胫腓后韧带。

表现:多数情况下有明确的外伤史,踝关节外侧疼痛、肿胀或足内外侧缘出现瘀斑,严重者还可出现踝关节骨折。

1.分级:

1级:韧带存在拉伸,没有撕裂。踝关节轻微肿胀、酸痛不适,伴或不伴有轻微按压痛。踝关节活动无明显受限,可正常行走。

2级:韧带部分撕裂。踝关节持续疼痛,肿胀伴皮下淤血,局部按压痛,踝关节活动度轻度受限,受伤的足踝不能完全负重。

3级:韧带完全撕裂。受伤时可听到踝部发生响声,踝关节周围严重肿胀,伴剧烈疼痛和广泛皮下淤血,踝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感觉足踝不稳定,完全不能支撑任何重量。

2.踝关节扭伤后急性期处理方法:经典的“RICE”原则:Rest(休息):避免负重,减少进一步损伤;Ice(冰敷):减轻局部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和抑制肿胀。每次10-20分钟,每天数次(可每2小时一次),不要让冰块直接接触皮肤,用毛巾等隔离,避免出现冻伤。Compression(加压):使用弹力绷带、支具、石膏等制动踝关节,能够有效减轻踝关节肿胀、促进康复。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过心脏水平,能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减轻肿胀。

3.踝关节扭伤经急性期处理后疼痛和肿胀可能消失,但如果早期治疗不当,损伤的韧带可能过度松弛,可造成慢性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反复扭伤,甚至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因此明显的踝关节扭伤,建议就诊先行X线检查排除,是否有踝关节骨折,再进行核磁等检查,进一步确定韧带损伤的情况,并了解关节囊及软关节软骨损伤的情况。

5

跟痛症

有很多人都有过足跟痛的经历,尤其是早上起床后脚接触地面的一刹那,足跟处出现一阵刺痛,但行走几步后,疼痛变得缓慢减轻。在久坐后突然站起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这种病症通常称之为跟痛症。而跟痛症的常见病因有如下几种:跖腱膜炎、跟腱炎、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等。

小编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下跖腱膜炎是怎么回事。

首先给大家普及下跖腱膜是什么?

1.跖腱膜由起源于跟骨结节前内侧面并止于近节趾骨基底的纤维组织构成。强韧的垂直方向隔膜将跖腱膜分成内侧、中间和外侧三部分,像连接足弓两端的弓弦。

跖腱膜缺乏弹性,在步态周期中是高能张力通过足部“卷扬机”效应集中在跖腱膜起点。长期站立的工人和跑步运动者,可能导致跖腱膜起点的应力超负荷、微损伤、炎症以及退行性改变,最终引起疼痛症状。在临床上高弓足、扁平足患者更容易出现此类情况。

2症状:跖腱膜炎疼痛位于足跟下方,疼痛特点为起步痛,晨起时下地,第一步剧烈疼痛,行走或活动后有所缓解,行走脚远距离后再次出现疼痛。再就是,久坐后站起的第一步引发剧烈疼痛,行走或缓解。疼痛剧烈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3.预防和治疗:

(1).预防跖腱膜炎,可以挑选合适的鞋子,合理安排自己的运动量,并做好拉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跖腱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经保守治疗后通常预后良好。

(3).若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手足显微外科病区健康-

供稿:手足显微外科病区

编审: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x/15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