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贤论将二

三、斗蟋初探

引言

蟋蟀天生好斗的品性,被我们祖先发现,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由于它有天生好斗的特性,我们的祖先在它遗传基因专题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创立了六色定论,并系统地论述了六大品种的要领和各自不同的特点,形成今天的青、黄、紫、红、白、黑六色分类。

蟋蟀分先天(以色为主)和后天(以形为主)二大要点,先天是遗传基因的组合;后天是指成长发育的结果。

前者决定其是否凶猛善斗而吃痛,是否有一战到底的精神。后者反映其是否健康成长、强壮有力。

遗传基因的组合是一锤定音,不可更改,它表现在色的分布,色与色的不同组合,星门眉线的生相,斗丝耳线的不同颜色和形状,头色、牙色、整体色、肚背色的定位和搭配,须尾的粗细长短和形象,翅衣的纹路形状颜色及鸣叫的发音声波等等,这些都是遗传基因的定位,是不能以人为的力量更改的。

将坯的挑选要从色与形两大方面着手,树立起色与形二者不同观念的基本理论。

蟋蟀的色尤为重要,往往一只超品蟋蟀反映在虫的颜色上,其根源是遗传基因的优秀组合。而形的产生是先天的壮籽在后天大自然中适应成长的结果。

同是二条外五行相仿的虫,色好的一条其战斗力要强于对手几倍。色与形虽然都很重要,但相比之下,尤以色更为重要。

1、蟋蟀知识的集中点

蟋蟀是两代不见面的直翅目昆虫之一。它的生理结构是无内骨架的昆虫。它像螃蟹一样是由外骨架来支撑身体的各部位,故蟋蟀的外皮成了蟋蟀的唯一骨架。

蟋蟀的许多学问,包括色与色的搭配,头色、眉线、星门、斗丝、耳环和项色的深浅和各部位的形状,六足斑块的分布等等都印刻在蟋蟀的外表皮上,使我们一目了然。

故蟋蟀的外骨架整体色浓,代表其优良基因到位,骨架厚实则代表虫坚,钙化度高;骨架势宏,代表相雄伟;骨架细糯干老起腊光,代表虫干老、色苍秀。

故蟋蟀的外骨相是审视蟋蟀的重要环节,是辨别蟋蟀优劣的集中点。

2、蟋蟀的指挥中心(肚背)

蟋蟀的肚背是审视蟋蟀优劣的重要部位,不能忽视,它是蟋蟀的指挥中心,并担负着营养之素的输送和全身经脉的通畅。

它由五大部门组成,即背及蛉门、尾锋、主肚腹(副肚腹、两肋)组成,各有分工。

蟋蟀的主肚腹是蟋蟀的中心点,也是心脏、肠胃的要害部位,它担负着蟋蟀全身各角部位营养元素的传递,只有肚腹饱满、坚实有形的蟋蟀才能把营养元素输送到各角部位。

蟋蟀有三大远点:一是须角,二是尾锋,三是大腿后爪钩。如须角粗活,尾锋舒展细长,大腿后爪花金钩粗壮、间距大,腿部胫节蓝刺粗长有力,就证明离肚腹中心的三大远点部位营养元素已输送到位。

蟋蟀的副肚腹(两肋)生在主肚腹左右两边,要皮厚坚挺、平整有型,它担负着保护主肚腹的作用。两肋坚突就是腰肌发达,是蟋蟀打斗时的发力指挥中心。

两肋与背肌相连是蟋蟀神经系统胫脉相连的传送纽带。两虫相斗时发生的左转圈和右转圈是两肋受伤、神经系统经脉受阻的现象。故两肋是蟋蟀发力和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

蟋蟀的背脊是鉴定蟋蟀是细肉身还是粗肉身的标记。以细肉身为佳,不论是白肉身、蓝肉身、黄肉身或紫肉身,其背部一节一节的轮廓、色、凹凸感要越明显越好,这是要点所在。

在其一节一节的轮廓和外凹凸中,布满了胫肪,是神经系统的集中点,它和两肋相连是调度蟋蟀各种指令的指挥中心。蟋蟀的背型要中间隆起,四面舒展下沉、弓腰驼背,呈反船型。

蟋蟀的鸣叫就是由背部神经系统发出的指令来完成的,有一个好背型的蟋蟀,它一定是声波宏实、翅高撑、复形快、紧贴身;有一个完美的肚腹,其蛉门定是干洁下垂,尾锋根粗,内弯度明显,舒展细长。

蟋蟀的肚腹还是审视蟋蟀寿延的最佳看点,如肚腹饱满,起腊光,证明此虫正好是壮年期,是打斗的鼎盛时段;如肚腹色晦暗、皮起皱,即是衰老期了;如肚腹色黑干瘪,那就接近死亡期了。

故审视蟋蟀的肚腹至关重要,它一好百好,一劣全劣。

3、尾锋点滴

尾有玉尾、燕尾、夹尾、过身尾、铁桅杆尾等品名。

尾以质白细糯为佳,不能起硬性。附生在表面的细毛要尖软,双尾不能向左右敞开,或向上翘起,尾锋要加紧下垂。这是尾锋的基本要求,想必虫友们早已知道。

余经过数十年的观察和实践,除了以上所说的要求外,有几点体会:

(1)虫不论大小,整体比例,尾锋要有长大之感,要突出长大二字。

(2)尤其重要的是尾锋根部要粗壮,根部粗壮部位要有内弯度,成弧形角度。内弯度后半段尾锋要舒展细长,内弯度生的越明显越好(这是要点所在)。

(3)凡将坯之材定要生此尾锋,如尾锋根部细瘦,无一点内弯度,都是潮嫩皮薄、无力无用之虫。

4、蟋蟀的项三角

每一只蟋蟀都有项三角,但其角度有大有小,有深有浅。那什么叫项三角呢?项三角生在蟋蟀哪个部位呢?项三角对蟋蟀有什么用处呢?

项三角生在蟋蟀的项下方,紧靠翅衣的位置,在前爪后端部位。接近蟹跻底部后接近肚腹。在这个部位上,每只蟋蟀的项下端部位都向里斜进,形成项三角,如蟋蟀的项生得长宽厚,那项三角的斜度就越明显。项三角的斜度越大越好。

项三角斜度明显之虫,其生相定是腰背丰满成弓背型。其斗品有以下特点:

(1)动步快捷,转身灵活,不易吃冷夹。

(2)力大发夹重,能连续不停发夹。

(3)斗限长,能出大斗而不变口。

(4)食量好,收拍快,且寿长。

5、头大不如脸大

头大之虫常能见到,单凭头大,不能说明其它各部位都大。有些头大之虫,皮薄色嫩,养了一秋,缩身变瘦。这是潮嫩之虫,生长在湿地草丛中的假大头。

有些头大之虫后身短尖,成为大头尖尾梢,没有后劲,终究不能成将。也有些头大之虫,头大牙不大,六足短瘦不成比例。故头大之虫要各方面匹配才能成将。

脸大之虫就不同了,它是难得之将才。脸大之虫可绝对排除先天不足、底板潮嫩的顾虑。

脸大之虫有一大特点,在盆中长势较快(一只6厘的虫可以长成8厘),证明虫底干老,潜力巨大。只是脸大之虫它一定是立身高厚,腮帮厚实,牙根粗壮且牙长。

脸大之虫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项背肚腹丰满,六足超大,须尾超长(此超常比一般超长更明显)。

余平生得到三条脸大之虫,其中淡青、白青各一条,花项白肉淡紫一条。通过实战验证,都有以上所述的共同特点。

脸大之虫是千年难得之超品,其战绩可登峰造极(其代表性的有后附鲁虫功虫五例之无长将军),可为参考。

6、飞翅点滴

飞翅是蟋蟀中的一个品种,因为能飞翔,故属异相虫之列。

蟋蟀翅衣下面都生有一对小衬衣,唯飞翅没有小衬衣,而被一双会飞的翅膀所代替。

如飞翅翅膀下再生一对小衬衣,就被称为六翼飞,是飞翅中的佼佼者,列为超品。但也要看整体匹配到位,才能成将。

有关飞翅的一般情况,想必虫友们早就一清二楚了。今天要谈的内容是通过本人长期观察和体会得出的个人观点,仅供虫友们参考,仅作交流之谈。

飞翅出土成熟后,能大面积远距离长途飞翔,飞跳自如,日伏夜飞,见光不怕,故常能在灯光下捉到飞翅。

飞翅在飞翔时全力拍打翅膀,使其项背弯曲,呈弓背形。长期飞翔使项背肌肉发达,故真飞翅形态定是弓腰驼背,力大无穷。

飞翅基本上有黄飞、青飞、紫飞等,有人说以黄飞最佳,我的观点,青黄紫都一样,只要生相到位,没有上下之分。

假飞翅没有长距离飞翔的力量,只能短距离飞飞停停,大多数飞翅都属假飞翅之列。此类飞翅的体重要比常规蟋蟀轻得多,食量要比常规蟋蟀少得多,故假飞翅是潮嫩瘦弱,底板不老之虫,应弃之。

余年曾于宁津县城收得一紫飞,此虫一身浓黑,项背发深蓝光,头小牙大,白牙大的出奇,弓腰驼背,后身丰满,行走如飞,力大无穷。

此虫开盆即飞,逃不止一次。每斗都是闪电式解决战斗。在顶级赛场中连胜六场。在第六场中有盘打现象,随即封盆。此虫封盆后才把飞翅脱落,真奇虫也。

有关飞翅总结下来有如下几点经验:

(1)飞翅受惊即飞是真飞翅,只跳不飞是假飞翅。

(2)要色浓牙大

(3)要弓背驼腰,后身丰满。

(4)要行走如飞,闪电式结束战斗。

(5)遇盘打即封盆不可再斗。飞翅是早中秋宿将,不可多得。

7、难以追踪的蟋蟀档案

蟋蟀生长在大自然的田野中,备受大自然的支配,从幼虫到成虫,不知要经受多少磨难和意想不到的遭遇。

有的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健康成长;有的饥寒交迫,受尽天敌的侵害,受伤累累,有的早早就夭折了。生长在田野里的蟋蟀,我们是无法跟踪其生长档案的。

蟋蟀又是好斗的昆虫,早在几龄幼虫时,碰到同类就有打斗的习性,一旦变成成虫后,为了占地、霸洞、求雌等原因,在大地里它们早就战斗过了。

故一只看上去色相尚好的蟋蟀一旦到我们手里,此虫也可能是锋毛未动的佳虫,也可能在地里已打斗过十次或二十次了。至于胜过多少次、败过多少次,皆不可知。

故蟋蟀一生成长过程的档案,事实上我们无法追踪,成为神秘莫测的死角。使我们收虫者防不胜防。

8、收虫经验谈

收虫有三大要领:择地、时令、相虫。

首先择地很重要,要首选名虫产地,要选集市大、虫源广、蟋蟀成交量大的市场。

要选吃住行方便,收虫方便,交通方便,安全系数高的地方住下来,千万不可轻信道听途说,盲目跟随他人。

要知道去一个陌生地方收虫,如消息不确,当地没有市场,只有自己捉虫,当地村民又不知蟋蟀为何物,闹成各种误会,人单势孤,吃尽苦头。虫季苦短,再要回头晚矣。

收虫时令是收虫的要点。以历年积累的经验,最佳时段是8月10日——8月25日,8月25日后,山东暴雨较多,气候转冷较快,后期蟋蟀萌油、受伤者较多,故不宜迟收。

早秋出土之虫,父本、母本的壮籽较多,这批虫先天足,受大自然和天敌的侵害相对来说也少,地斗的几率也少。

早秋出土之虫,有个大籽壮,先天足,盆长快,斗限长,且寿长之特点。

相虫、选虫是收虫的重中之重,要想秋战辉煌,收虫是头等大事。要把好每一道关。除了必要的常规看法外(如头项、翅衣、六足、牙色、肉色、皮色、骨相等基本要求,这里不再赘述),还要注意秧子虫和白虫的掺杂。

(1)收虫最基本要求,看虫是否动步迅猛,性急躁,野性十足,这是首选要求。

(2)凡长衣大翅、督銮、尖鸡,尤其是黄督銮,如生相到位,脑盖麻路丝占满头者,要多收。大翅类,麻路开花丝占满头者,多出将。

(3)三大远点生相到位之虫要多收。三大远点是:须角、尾锋、大腿后爪花双钩。因这三点离蟋蟀中心部位的肚腹距离最远,故称三大远点。

三大远点的要求:

1、须要超长粗活,不但须根要粗,须尖也要粗。

2、尾锋要超长细糯,尾根部要粗壮有力,内弯度明显,内弯度后面要舒展细长。

3、大腿后爪花双钩要粗大,间距要宽,有此生相者,定是战绩超群(后爪花双钩粗大尤为重要)。

4、收虫时把虫放在网罩上看其蟹跻和肚腹,看是否饱满,干洁起腊光,两肋(副肚腹)是否厚实坚挺。凡虫生此相者,定是底板老足,内力充沛之虫,且寿长。

5、收虫时用草碰其后腿,看是否弹腿有力,还要有连续弹腿有力的能力。把虫放在手上,用网罩罩住,猛翻转度,看蟋蟀是否丝毫不动,能停在手心上。这是考较蟋蟀爪花是否有力的最好的办法。要知道蟋蟀打斗时,爪花有力的虫基本上是上风夹居多,爪花无力的虫是没有上风夹的。

6、阔方虫多收。身狭细长者不收,虫大相小不如虫小相大。

7、要以色与型两大方面着手来审视蟋蟀。黄虫要色鲜丽娇嫩,形阔方,性猛虫烈;紫虫要色浓铺沙;青虫要色正,体形雄伟,后身丰满。

以上几点纯属个人观点,请虫友仅作参考。(未完待续)

摘自《中华蛩家斗蟋精要》

志同道合者请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s/158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