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m.39.net/news/a_6169081.html
《天淳地安》
左口篇
苍山东麓诗画龙源
作者|鲁永筑
大凡有数百年历史的村庄,必有某一姓氏族众的鼎盛之时。每当修辑宗谱,务必邀请名家巨儒,为所处之村域吟唱景诗。从而以彰兹土之钟灵,山水之佳丽,人物之显赫,名胜之迥异。
一般来说,一方水土值得称道之处不会很多,或选八景,或遴十景,可谓至极。而苍山龙源则不同,前有明朝万历年间庠生刘曰谦题咏十景,后有清代洪巽离、洪猷二位庠生搜剔靡遗,续貂十二景,合为苍山二十二景,并赋以七律,蔚为文艺大观。这种现象,在淳安的古村落中甚为少见。
龙源庄乃左口乡的一个小村庄,地域面积仅有18平方千米。但可圈可点的景点,被前人罗列了二十二处之多。可以说只要你伫村环顾,应该是触目皆景。远山近水,古迹新构,既可娱目,亦能悦心,还独具特色,令骚人诗意大发,题咏唱和,传为佳话。
民国十三年绍宗堂镌《还淳洪氏宗谱》卷十一之艺文类所载二十二景为:天马云屏、蔗峰文笔、苍山祖垄、龙门叠嶂、仙洞长春、华盖联星、黄连拱笏、石耳奇形、社岭松风、仙洞昙花、伊山夜月、印石回澜、炉峰卷雾、狮岫嘘雪。锡岩禅宫、寨坪古迹、社潭垂钓、贵岭樵歌、崇和野耕、古楼夜读、石桥残雪、天堂晚钟。
在这些景点之中,前十四项为自然景观,后八项为人文景观。细审这些景点,均有实体,并无重叠,可谓搜罗严谨,所列不虚。更有先贤题咏的景诗,格律规整,意境深远,堪称佳篇名作。让我们追随前贤的目光,领略一番苍山龙源的诗情画意。
首篇《天马云屏》诗云:“山列翠屏天驷名,奔腾万里出离明。乾坤锦绣春华佈,水墨丹青瑞气横。骏足驻云疑立杖,雕鞍拥雾若归营。地灵自古钟人杰,申甫原来岳降生。”这是描写龙源庄的山峰,宛若一堵天然的屏风,如同奔腾而来的骏马,排列在村庄之前,驻云拥雾,气象万千。
次篇《蔗峰文笔》诗云:“峭拔奇峰位震方,势如笔插九霄傍。霜毫不用神工着,翠管难教勇士将。朝染云霞词满纸,夜挥星斗字联行。他年钟秀英才出,好作文戈战试场。”蔗山,是淳安古邑的人文之山,它耸立在龙源庄的东南方,势插云霄,奇峰峭拔。诗人将它比喻成一支神笔,从而暗示着龙源庄的未来,人才辈出,文运昌隆。
诗人接下来交代了《苍山祖垄》:“华盖西来一脉延,先人卜葬几多年。群峰崒嵂濡春雨,万木萧森锁暮烟。左右气腾龙虎绕,古今瑞应凤鳞绵。佳城自是钟豪杰,会见皇封贲墓田。”苍山乃龙源庄的靠山,龙脉西来,少祖山雄浑,其结穴之处安葬了洪氏祖先。以期荫庇后人,大发其祥。
《龙门叠嶂》则是写实之作,描绘了龙源庄村外的石龙门,天关叠锁,旋环梓里。其诗云:“泉泻云根几度村,巉岩石架两龙门。三春雷雨金鳞跃,万壑波澜玉骥奔。地轴重旋环梓里,天关叠锁障微垣。寰区多少蓬莱境,惟在骚人仔细论。”如今这里被开发成漂流项目,每逢夏季,游客纷至沓来,皮划艇顺流而下,应了诗谶:“万壑波澜玉骥奔”。
龙源庄西南部小查坞山塆中有一个古溶洞,俗称“仙洞”。相传南唐宰相宋齐邱曾在此洞中苦读。《仙洞长春》诗云:“天地中分此洞开,清幽隔断世尘埃。灵泉出涧流甘露,寒溜悬崖挂老梅。瑶圃藓花千古色,石田芝草万年胎。骚人几度来游赏,欲探仙源不记回。”
龙源庄西部绵延而至的群峰,乃该村的龙脉,层峦叠巘,夏木连云。《华盖联星》诗云:“脉自金峰百里遥,层峦叠巘郁岧嶤。云连夏木排青嶂,日映春花丽绛绡。南纪秀分人物显,中天象纬斗牛昭。拭眸应接无边景,只恐良工画莫描。”
龙源庄村旁有一小丘,古称黄连岗,其形宛若朝笏。作为祖墓的案山,顾盼有情,吉兆盈盈。《黄连拱笏》诗云:“老却灵苗不记春,荒邱幻作石嶙峋。案朝祖墓为宾从,笏拱微垣立圣真。揽胜每招湖海客,孕灵应出庙廊臣。我来奋步凌高顶,一啸乾坤醒万民。”
龙源溪中段,岸边耸立着一块巨石,奇形怪状,宛如人耳。《石耳奇形》诗云:“异石高悬耳不殊,奇形怪迹耸溪隅。侧轮似听红尘语,反目疑观赤伏符。造物化胎遗半面,巨灵垂首隐全躯。气分光岳成佳境,付与丹青入画图。”
龙源村外有坛神庙,位于印石之东。古时此处有小岭,岭上苍松林立。每遇大风,呼啸之声振聋发聩,故称《社岭松风》:“海沸山崩大地倾,分明社岭起松声。长林欲雨云先乱,古径无人鸟尽惊。一片惊涛秋万壑,半空灵籁月三更。非金非石非丝竹,别有宫商在树鸣。”
苍山龙源的古溶洞中,有很多发育较为成熟的钟乳石。有的像玉柱从顶垂直到地,有的像雨云倒悬空中,还有一种石花附着在洞壁之上,好像盛开的花朵,连缀成片,蔚为大观。《仙洞昙花》诗云:“石室琳宫销野烟,奇花簇簇吹岩前。偏饶佛国旃檀气,不着人间雨露鲜。白鹿衔来知献瑞,老僧拈处笑参禅。问谁拾得蓬莱种,移植苍山不记年。”
《伊山夜月》则写了龙源庄的秋夜,月亮高挂于伊山之巅,光照清夜,静谧而安宁:“村烟初歇雨初收,月上伊山景倍幽。乍见冰轮离海角,旋看宝镜挂峦头。涵空讶把楼台浸,到处凭将竹树搜。欲问广寒宫里事,桂花早已馥三秋。”
印石位于龙源庄五圣殿前的溪边,其石似印,故名。《印石回澜》诗云:“玉帝当初玺失传,刚风吹落下重渊。镇来贝阙千般怪,印破鸥波万里天。虹气直将干日月,篆文犹是带云烟。冯夷献出无人管,化作溪头石一拳。”
蔗山之巅原有铁炉庵,故有《炉峰卷雾》诗:“高峰插入斗牛躔,古刹依山不记年。客至鸟喧香雾里,僧归犬吠白云边。澄波滉瀁天光接,树影迷离野色联。卷起晴岚新似沐,分明一幅画图传。”
铁炉庵原名白云寺,因寺内有一只超大的铁香炉,民间乃俗称之。相传该寺始建于宋代,占地面积约平方米。一横三间二进,内分前后厅。前厅供奉观音菩萨,对面立韦陀。后厅供奉关圣帝。农历二月十九日为庙会,八方香客前来朝拜,人群川流不息。年,寺庙被拆除。遗址上有一棵古老的桂花树,其花并生金银两色,尚有古碑1通。
龙源庄村北贵坑口山岗上孤立一石,广达亩余,其形若狮,乃有《狮岫嘘雪》诗云:“怪石狰狞类伏狮,峦头嘘气五云滋。咆哮宛挟风雷势,吞吐还将日月欺。豹隐南山空歙迹,龙兴北海讶争奇。锯牙钩齿凭真假,拭净苔痕一笑骑。”
《锡岩禅宫》,写了天堂山的汉峰禅寺。据传该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年(),由龙源、奎星桥、山峡、杨岸、光昌边五个村合资建造。寺院占地面积约平方米,有正殿和偏房,建筑群气势宏伟。正殿为“大雄宝殿”,分前后两进。前堂塑有“弥勒佛”神像,侧立四大金刚;中堂供奉“千手观音”,侧供“十八罗汉”;背供“韦驮”菩萨,两侧为普贤、文殊菩萨。后堂为“释迦牟尼”大佛。偏房有藏经阁、会客厅、厨房和僧房等。寺院鼎盛之时有主持方丈和僧众数十人。诗云:“禅宫深处露华浓,花老瞿昙书老松。石上藤文和雨篆,岩前药碓带云舂。僧归净土留遗迹,世变尘寰觅旧踪。胜境不殊金界地,访幽何必愿相从。”
寨坪位于龙源之南隅,有古代山寨遗址,石垣高筑,宛若城堡。相传为山越人的啸聚之地,因岁深年远,其来历已无从考据。《寨坪古迹》诗云:“石垣高筑寨峰头,不识缘何设此谋。尘劫变迁春草茂,皇图巩固景云稠。芳邱雨霁眠麀鹿,古树风高啸沭猴。岭下居民千万竈,泰和无异葛天流。”
《社潭垂钓》则是描写先民在坛神殿前溪潭中垂钓的情景:“湮波盘曲育鱼肥,伴鹭垂纶坐钓矶。银鲫啣钩如雀跃,金鳞脱饵趁龙飞。乡村两社人谁老,树影一潭鸟自归。三月残花浮水去,桃源洞里是耶非。”
贵坑是龙源庄北面的一个山坑,此地山高林密,乃古时龙源人砍柴烧炭之处。有《贵岭樵歌》诗云:“岭树葱茏足断樵,村庄稚子学蒭荛。本为稼圃权肩荷,为谙宫商信口谣。伐木歌来夸紫贵,遏云响处入青霄。夕阳斜挂苍山上,唱起归兮曲乱调。”
龙源庄前有田畈,古称崇和畈。《崇和野耕》诗云:“崇和有鸟促深耕,四野农人荷插行。积翠山前滋旧雨,堆蓑垅上唤新晴。烟锄芟处春云澹,黄犊犁时白鹭惊。此地年年歌大有,吹笙鼓瑟乐升平。”山中布谷声声,身穿蓑衣的农人驱赶着黄牛,白鹭在田间伴飞,诗情充斥着田园野趣。
龙源洪氏的始祖乃东晋兵部尚书洪绍,裔孙以耕读传家,村中建有洪氏宗祠绍宗堂。景诗中当然少不了簧门学子的表现,《古楼夜读》诗云:“别墅巍峨接斗牛,高人肄业况优游。诗题四壁藤萝篆,学足三余夜景浮。村口远闻金井汲,簷牙近看月华流。图书满架功宜邃,试问蓬仙读几周。”
龙源庄金竹坞出口的溪流上架有长生桥,始建于民国戊午年(),今保存完好。《石桥残雪》诗云:“两岸溪山驿路通,桥头雪过又春风。群龙夜战余残甲,双蜺秋蟠截半弓。客袖寒清堪倚柱,马蹄痕浅试乘骢。孟公诗致翩然在,今古清吟逸兴同。”
幽幽清夜,天堂山汉峰禅寺传来钟声,响彻云霄,惊醒诗人名利梦。《天堂晚钟》诗云:“梵宫午夜蒲牢吼,响彻云衢度远空。特与尘寰开梦觉,长依法界振宗风。诸天佛号低相和,万户鸡声大略同。惊醒庄前名利客,起看纤月映苍穹。”
龙源庄建村于五代十国时期,地处苍山东麓,环村皆山。东有天堂名寺,南有寨坪古迹,西有黄龙啸天,北有狮岩突地,村庄坐落在环形山坳里,环境之优雅,他村难出其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有金竹坞和贵坑坞两条支流,自溪北向东南而流,在庄东汇合后,经下龙源注入进贤溪。天堂山“汉峰院”与蔗山铁炉庵遥遥相对,相距不过数里,佛教文化氛围极其浓郁。其经久不衰的农历九月十九传统庙会,是龙源庄人千百年来不舍不弃的精神寄托。
二十二首诗,二十二处景,构成诗画龙源。它们不仅是龙源庄历史文化之瑰宝,更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理想打卡地。在倡导乡村振兴的今天,龙源庄人完全有必要重新盘点旧山河,倡导古为今用,开创新时代文旅融合的新局面。
主办
淳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责任编辑
佘坡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