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力学矫形器持续牵伸训练配合关节松动技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s://wa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河南省足脊异常矫治与运动康复专委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辅具应用专委会科普委员会

·郑大五附院康复医学工程足脊矫治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

肘关节骨折是临床上较常见疾病,占全部骨折7%。术后如果限制关节活动,由于肘关节上下关节面接触弧度大,吻合紧密,很容易导致骨性活动障碍。规范复位、固定和早期康复,对骨折愈合和关节的最大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由于肘关节解剖特性,创伤后很容易发生功能障碍。关节制动5~7d就会出现肌腹缩短;超过3周,关节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会变为致密的结缔组织。术后制动引起血液和淋巴瘀滞,组织水肿,渗出的浆液纤维蛋白在关节囊皱壁和滑膜反折处以及肌肉间形成粘连;制动使关节软骨营养障碍,使其萎缩、坏死、纤维化;制动使滑液囊干涸、粘连、消失,使其关节狭窄而导致粘连骨折切开内固定方法主要为钢板螺丝钉及克氏针钢针张力带内固定,固定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关键,但制动使得关节周围健康组织所受应力下降,从而导致肌肉萎缩、骨密度下降、软骨和关节囊等组织退变、肌键及韧带的抗张强度下降等一系列变化。为了避免肘关节功能障碍,必须尽早进行以关节运动治疗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

术后即介入康复治疗

①术后卧床时垫高患肢;②术后第3天开始患肢未被固定的关节各个方向的全范围活动,每个关节活动15~20次/d;③在复位稳定5d后局部疼痛减轻时,开始被固定区域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训练,④术后7d后腕关节活动,包括主动屈伸腕练习,手部最大握拳及伸指练习,同时进行肩关节内外旋和划圈活动;⑤骨折外固定2周后,每天取下外固定物,辅以蜡疗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手法治疗后立即冰袋敷10min;⑥3周以后,未被固定的关节可渐进性抗阻练习,先采用徒手抗阻方式进行。

术后即开始被动活动。肌肉活动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肌肉和骨骼的营养状况,防止废用性萎缩。肌肉等长收缩能使肌腹和肌腱向近端滑移,防止、减轻粘连,使新生血管较快生长;又可通过肉收缩,产生纵向挤压,稳定骨折后复位的位置,护新生的血管和细胞,防止纤维挛缩和松解粘连,减轻萎缩;减轻疼痛。促进功能的恢复。

肘关节功能评定

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分为以下几项内容:疼痛、关节活动范围、关节稳定性以及活动能力(ADL),总分分,总分≥90分为优,75~89分为良,60~74分为可,60分为差。两组患者随访1年后肘关节活动障碍例数。肘关节活动障碍指肘关节活动范围与健侧比较,差值10°。

肘关节易于在创伤或手术后发生僵直粘连。高能量的创伤容易造成肘关节活动的丧失,轻微的创伤也能导致肘关节的僵直。

麻醉下手法松解往往是以软组织的撕裂或软骨剥离为代价,还很有可能造成医源性骨折。

手术治疗肘关节僵直,无论是切开松解还是关节镜松解,一般认为当标准的保守治疗没有进展时,作为最后的选择。

膝关节粘连,一般认为通过被动训练能增加关节被动活动度,而由于担心异位骨化的形成,肘关节的被动训练比较慎重。连续被动活动治疗已经发生的关节挛缩僵直作用有限,多数学者不主张肘关节康复治疗时使用CPM。

在大多数情况下,配合矫形器的康复治疗,无论是在家中、医院,应该成为关节挛缩僵直的首选治疗。很多原先认为需要手术的患者,经过矫形器的治疗避免了手术。

非手术康复治疗往往需要相应的矫形器,而且时间可能长达6个月去维持或增加关节的PROM。对于手术的患者来说,手术前矫形器的应用可减少关节外挛缩因素,同时也能评价患者的依从性。而对于肘关节僵直手术后患者来说,矫形器的应用往往是必须的。

矫形器治疗肘关节僵直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年,一种松紧螺旋扣夹板(矫形器)就被用来帮助恢复肘关节的活动近年来,肘关节矫形器越来越得到重视,临床研究也发现应用静力递增型矫形器(staticprogressivesplint,SPS)治疗肘关节僵直有良好的结果。矫形器治疗肘关节功能障碍安全,依从性好,且费用合理。

参考文献

[1]崔志刚,刘克敏.矫形器在创伤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15(10):-.

专家介绍

医院

康复医学工程科-足脊矫治与运动康复研究中心主任——解益

香港理工大学硕士(人体结构和人体生物力学方向)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工程辅具专委会常委,

中国生物材料先进制造分会(3D打印)常委

中国康复器具协会委员

中国足踝专业委员会委员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小儿脑瘫专业委员会理事

中国康复医学康复工程与产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青年治疗委员会委员

郑州大学康复治疗专业康复工程课程负责人

中国康复杂志审稿专家

河南省康复医学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

参与《假肢与矫形器的临床应用》、《低温热塑矫形器实用技术》、《矫形器》、《矫形器的临床应用》等12本专业书籍编写,其中2本为副主编。

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主持和参与省课题5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个人研究方向:足脊生物力学的改变对颈肩腰腿痛的影响、儿童先天性四肢发育畸形的生物力学矫正与矫形器设计、脊柱侧弯(驼背)生物力学调整与脊柱侧弯矫形器设计及临床应用等

门诊安排

诊疗范围:脊柱侧弯、脊柱生理曲度改变(驼背)、扁平足、高弓足、X和O型腿、先天性的马蹄内外翻足、先天性的斜颈、运动损伤、创伤性的骨性关节炎、中枢和外周神经疾患导致功能障碍者(如:脊髓损伤患者、脑卒中患者、脑瘫患者、儿麻患者等)、烧伤患者、淋巴水肿患者、骨折术后患者、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截肢患者、足脊结构和人体生物力学改变导致关节的应力性损伤和劳损性的疼痛等,可提供精准的评估、矫治(结构矫治与运动康复)、科学的运动控制和科学的肌骨疼痛的ADL管理。另外,还为各类型功能障碍患者或残疾人提供各种的移动设备、交通工具及家居环境的评估、改造、适应和训练。

END

联系方式

科室()

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s/156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