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一甲子薪火相传,锦绣华章,年,医院骨科成立60周年。60年荣耀,是几代骨科人,用青春书写历史,用拼搏创造佳绩。我们永远铭记为山大二院骨科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的人,这群最可爱的人,才是骨科可以不断前行、屡创佳绩的“根”和“魂”!
★名老专家名录
马景崑教授
(二院骨科创始人)
包尚恕教授
(创伤外科专家)
刘蔚民教授
(骨显微手外科专家)
胡世宝教授
(创伤外科专家)
史宝琦教授
(创伤外科专家)
高富贵教授
(脊柱外科专家)
张淑奎教授
(骨肿瘤骨病专家)
肖德富教授
(骨肿瘤骨病专家)
韩文启教授
(关节外科专家)
卢汉生教授
(创伤外科专家)
张彦儒教授
(骨肿瘤骨病专家)
裴连魁
(骨显微手外科专家)
薛华新教授
(创伤外科专家)
包勤济教授
(创伤外科专家)
刘登英教授
(骨整复专家)
俞克让教授
(骨整复专家)
张克瑞教授
(骨整复专家)
郑金元教授
(骨整复专家)
吴仰山教授
(骨整复专家)
★骨科人才名录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任山西省政协副主席,山西省卫健委主任,医院院长,骨科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山西名医,山西省10大科技贡献杰出人物,山西省高等院校科技创新标兵,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人工关节学组委员、关节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会长。
从事骨科临床三十余年,熟练掌握骨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尤其在关节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有深厚的造诣,已行上万例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在省内率先开展关节镜的诊断和治疗,在关节软骨的损伤治疗方面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主要科研方向: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共32项,其中主持国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科技部国家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多项。在国内和国际骨科杂志上发表论文三百余篇,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十余次,获中华医学科技三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为骨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分会骨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SICOT中国部骨肿瘤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脊柱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骨转移瘤学组委员。《实用骨科杂志》主编,《中华骨科杂志》《中国骨与关节杂志》通讯编委,《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中文版)》《中国骨伤》编委。山西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山西省骨质疏松学组副主任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治疗和骨病研究工作30余年,在创伤骨科、骨病、尤其是在骨肿瘤和骨坏死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率先开展了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规范的化疗,假体的重建,并建立了化疗病房,使骨肉瘤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达到60%左右,跨入了国内先进行列,近年来,独立开展了髋臼肿瘤的切除与重建,及骶骨肿瘤的全切术,填补了省内的空白,并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开展了脊柱转移瘤的椎体成形术。在骨坏死方面,开展了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核磁诊断及钽棒植入的保头治疗,延缓了股骨头的塌陷,使股骨头坏死的早期治疗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年获山西省科技创新先进个人,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并获得青年医学专家称号,同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记个人二等功。年被评为中共山西省高等院校工作委员会、中共山西省教育厅党组联系高级专家。年7月被特聘为健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目前已带硕士研究生40名,毕业30余名。发表论文40余篇,参编著作和译著9部,承担省级科研项目是四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四项。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副院长,山西省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医院西院管理处副处长,全面主持西院工作,骨科支部书记。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人才工程省级人才,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领军人才工程带头人。山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脊柱外科学组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脊柱运动创伤专业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SICOT中国部微创脊柱委员,SICOT中国部3D与数字骨科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分会腰椎教育工作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胸腰椎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技术与转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从事脊柱脊髓损伤,脊柱畸形,脊柱结核、肿瘤,脊柱退行性疾病,椎间盘突出脊柱骨折的微创治疗及脊柱生物力学方面的研究。脊柱外科方面开展了与国内同步水平脊柱外科手术,不断探索开展多项高风险、高难度脊柱外科技术,开创新术式五项,承担并参加各类课题13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国家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21项。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参与编写著作两部。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山西省医学学科带头人导师。现任医院骨显微手外科组名誉主任。山西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华北地区手外科分会副主委,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山西省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华手外科杂志》《中国实用手外科杂志》《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实用骨科杂志》常务编委。曾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华北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手外科分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临床一线的医、教、研工作,形成了以骨科、显微手外科学为专业方向,以肢体修复与功能重建为主攻目标的专业特色。在学术上针对临床疑难领域刻苦钻研,在国内首创应用桡动脉搭桥技术重建撕脱拇指的方法突破再植禁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承担国家级科学项目及省部级重点项目10项,基金总额余万元。在国内国际专业杂志发表论文余篇,其中SCI文章4篇,主编专著1部,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获“山西省青年科学奖”、“青年医学家”、“山西省劳动模范”、“山西省优秀专家”、“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专家”、“山西省科技功臣”、“中央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名医”等称号。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年9月就职于美国布朗大学,年1月被聘为美国布朗大学副教授,年被聘为布朗大学医学院/医院软骨发育及退变试验室负责人,布朗大学医学院/医院骨关节修复研究中心/分子影像研究室副主任,年根据省委组织部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以及山西省十八厅局联合下发的《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工作暂行办法》的精神,被聘为医院客座教授,医院进行工作与交流。并于年2月正式调入医院工作。
现承担项目10余项,其中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Aircast基金及骨科基金五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项;其科研成果曾获美国NIH,美国第48届骨科研究年会奖及美国国际、骨科研究年会奖,年获得国际骨与骨质疏松大会最佳论文及WebsterJeeTravel奖,同年在华盛顿获得国家生物医学研讨会(NISBRE)最佳进步奖,第5届中华骨科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国际COA大会上,获得“赵以甦优秀论文二等奖”;已发表英文文章54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总影响因子78.。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曾任医院骨科副主任,创伤组主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委员,SICOT(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创伤学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山西骨科分会主任委员,山西省保健干部咨询专家,山西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骨科质控部副主任委员,山西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家组成员,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山西省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组成员,山西省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副会长,从事骨科专业近三十年来,共有十一项科研成果获省卫生厅、教委一、二等奖,一项获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共有23篇论文发表于国家一类杂志,22篇论文发表于国家二类杂志。曾医院、医院学习,在治疗骨盆髋臼、关节周围复杂骨折及四肢骨折的微创治疗有很深的造诣。
主任医师,学士学位。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学院医疗系。曾任医院骨科脊柱专业组组长,从事骨科、脊柱外科疾病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年手术量余台。擅长上颈椎疾患、复杂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脊柱脊髓损伤、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以及脊柱手术后失败综合征的翻修手术。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就职山医大附属二院骨科临床工作40余年,历任医师、主治医师、付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各种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近10多年倾向骨与关节的创伤及老年性骨疾病的诊治、关节炎的系列保守治疗和各种关节置换及截骨等手术治疗以及微创关节镜下手术。曾经主持省科委攻关项目并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曾获山西省工会颁发的五一劳动奖章。发表中华级、省级专业杂志论文多篇。医院进修学习并多次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不断更新自己的学术知识。多年圆满完成医科大学骨科专业大课教学及生产实习带教工作。长期工作在临床一线至年正常退休。退休后仍坚持在一线临床工作,并参与组建运动医学学科建设。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学习,年参加工作。年退休,后返聘工作至今。
从事于大外科工作,年固定于骨科专业工作。在骨创伤、四肢骨折、关节脱位、四肢畸形、手外、骨肿瘤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技术。在脊柱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专业特长,如: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管狭窄、颈后纵韧带骨化症、颈椎骨折脱位及颈椎无骨折脱位及颈脊髓损伤、四肢瘫痪、齿状突骨折、环枢椎骨折脱位、环枢椎旋转半脱位、胸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脊柱侧弯、脊柱结核、脊柱先天性病变、脊柱肿瘤、胸腰椎骨折脱位及伴有截瘫。其中,经肌间隙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老年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脊柱结核前后清除病灶减压术、椎间盘突出复发再次手术、骨关节炎关节畸形行腓骨截骨矩形减轻病痛治疗,具有独到的经验。
硕士研究生导师。对微创骨科技术有较多的研究探讨,尤其在脊柱微创-多节段椎体成型,椎间盘消融,经皮撬拨复位跟骨骨折,腕舟骨折固定,微创摘取微小异物等领域处在先进水平。还多次参加社会重大事故和抢险救灾活动。曾任北京奥运村志愿者救援队长。曾多次为社会提供公益讲座和服务。
硕士生导师。曾医院等重要骨科中心进修学习。年-年以国家公派访问学者和AO基金会FELLOWER双重身份在瑞士留学。跟随世界级骨科前背GANZ教授学习和研究髋关节疾病(伯尔尼),DICK教授学习脊柱矫形(巴寒尔)。并参加Nlote教授计算机辅助骨科导航的研发。年以AO教授身份访学MGH(美国麻省总院)上肢骨科,参加肘关节创伤治疗和临床解剖研究。-年担任山西省侨联常务委员。目前主要从事重症疑难骨科疾病的诊断治疗。重点在骨盆髖臼骨折,复杂陈旧骨折和骨折畸形愈合的后期治疗,老年骨折和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和发病机理的研究。从医来多次获省级科研奖,在国内国外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培养研究生42人。
曾任中国医促会骨科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担任过两年山西省科委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评委(。年度)。从事骨科工作近40年,在诊治骨科各类疑难复杂疾病和问题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特别在骨关节疾病、创伤、四肢畸形矫正、脊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及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能够熟练处理解决许多骨科专业的疑难复杂问题和特殊病例(如上世纪90年代在省内率先开展完成了人工肘关节置换手术、髌骨关节置换手术、骨盆肿瘤切除半盆置换手术、脊椎转移癌切除人工椎体置换手术、颈椎病合并颈椎管狭窄症前、后路手术一次完成等等);并且应邀帮医院开展了一些关节疾病、脊柱疾病(外伤)、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技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国家和省级专业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项,省卫生厅科技奖二等奖一项,山西省首届青年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一项。
硕士研究生导师,骨科副主任,骨创伤组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创伤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学会山西分会骨伤科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骨盆髋臼损伤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AO创伤山西省委员会副主席,山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组长,OTC中国分会讲师,SICOT中国部委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理事,《实用骨科杂志》编委。
从事骨科创伤专业30余年,年手术量余台,专业治疗四肢新鲜及陈旧性骨折;简单及复杂骨折,尤其擅长转子间骨折,pilon骨折,平台骨折,跟骨骨折,上肢骨折等四肢骨折的诊断与治疗。发表论文多篇,科研项目2项,参与编著1部。年度-年度获得院先进个人奖,年始参加山西医科大学5年制、8年制骨科学教学。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医学硕士,主任医师,骨科副主任,骨关节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膝关节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关节镜专业委员会会员,SICOT中国部关节外科学会常务委员,SICOT中国部运动医学学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强直髋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骨质疏松关节专委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委员会类风湿学组副组长,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委员会人工关节表界面材料研究学组。山西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组长,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镜学组组长,山西省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运动医学协会副主席,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内镜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理事,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学科带头人,《JBJS专刊》常务编委《实用骨科杂志》《临床骨科杂志》《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编委。
主要从事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关节矫形、膝关节韧带重建以及各关节的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晚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骨科常见病和疑难病症的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获多项省科技进步奖。承担国家自然基金、山西省自然基金项目,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骨科副主任,骨显微手外科专业组主任。担任亚太重建显微外科联盟APFSRM中国部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华北学组常务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分会副会长,中华显微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专业方向:手功能修复与重建、复合创伤显微修复,擅长于手、足外伤的治疗及先天畸形矫形,对肢体离断再植、复杂肢体损伤的治疗以及各种皮瓣治疗骨外露和组织缺损等疑难病症有深入研究,近年来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目前在研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及省级课题4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Tufts医学中心和澳大利亚Macquarie医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医院骨科副主任、脊柱外科病区主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脊柱侧弯研究分会成人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医促会骨科分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科微创专业委员会脊柱内镜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微创脊柱学组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研究工作,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治疗、复杂颈椎病、胸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胸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以及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的诊断和手术治疗。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骨关节科副主任,山医二院西院运动医学科主任。担任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优秀专家,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人才,山西省卫生厅首批临床高端领军人才,医院“”人才。担任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部骨科基础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基础学组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分会运动损伤与关节镜工作委员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上肢学组青年委员,山西省运动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组长,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保膝学组委员,《中国骨伤杂志》《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与临床康复杂志》特约编委,山西省及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基金评审专家,山西省执业医师考官。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人事部留学项目等多项科研工作。科研成果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著名专业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22年,专业特长为关节外科。擅长四肢新鲜及陈旧骨折内固定,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及翻修手术,骨关节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臼发育不良及畸形治疗,复杂创伤的诊治。熟练运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方法,开展全身各大关节的关节镜手术或关节镜辅助下的微创手术,术式包括膝关节各种韧带损伤重建修复、半月板修复和移植、软骨移植修复、髌骨脱位髌股关节重排稳定术、肩关节镜下肩袖撕裂修补、肩关节不稳、肩峰下减压、关节盂唇修补、肱二头肌腱固定与SLAP修补、踝关节不稳、跟腱损伤与断裂的治疗、肘关节清理、髋关节盂唇修补、股髋撞击症、游离体手术等,还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肩关节置换等人工关节置换手术。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为骨病组副主任。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四肢肿瘤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骨盆肿瘤学组委员,山西省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山西省骨科分会常务委员,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骨科基础研究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山西手外科学会足踝学组委员,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聘任专家,山西省卫生厅骨科质控中心秘书。研究方向:骨肿瘤、骨病。
擅长骨与软组织肿瘤的诊断治疗,骨转移癌的诊断治疗,髋、膝、肩、肘部恶性肿瘤的切除与人工关节重建,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与人工半骨盆重建,胸腰椎及骶骨肿瘤的enbloc切除与重建,成人髋、膝、肩、肘四肢畸形的截骨矫形治疗,骨与关节结核的诊断与治疗。
副主任医师。现任骨科副主任,综合骨科主任。担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凸分会常务委员兼儿童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畸形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畸形教育工作组委员。
主要从事脊柱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脊柱畸形包括先天性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后凸等;脊柱退变疾病,包括上颈椎疾病,颈椎病,腰椎退变,腰椎滑脱;脊柱肿瘤及脊柱创伤的诊治。曾作为访问学者在美国著名脊柱外科中心TSRH医院和德克萨斯州脊柱外科研究所(TBI)研修脊柱畸形、脊柱肿瘤和脊柱微创。对脊柱侧弯的治疗有近30年的经验和很高的造诣,累计完成脊柱畸形矫形手术余例,在国内率先提出半椎体切除或Y型截骨结合单侧短节段固定技术治疗早发型先天性脊柱侧凸,经过长期随访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得到国内外脊柱外科同行的肯定,相关论文在国际脊柱权威期刊发表。目前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4篇发表在国际脊柱领域权威杂志Spine,JournalofOrthopaedicSurgeryandResearch,CaseReportsinOrthopedicResearch和Medicine上。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骨科骨盆髋臼组学科带头人,山西省科学技术带头人,省优专家,瑞士访问学者,中国肩肘关节外科协作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山西省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多发伤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委员,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骨外科学组委,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委员,SICOT中国部足踝外科学会委员,AO创伤山西省委员会常委,山西省伤残安全委员会常委,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理事,山西省医学会创伤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委员等。任《创伤骨科杂志》、《中华肩肘外科电子杂志》《实用骨科学》等杂志编委。
主要从事四肢复杂创伤及骨盆髋臼治疗,尤其是在多发骨折、骨盆骨折、足踝部骨折、肩关节和膝关节的复杂骨折有很深的造诣,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出版论著3部,担任两项省级科研项目,入选领军人才项目,多次在省内举办学术研讨会议,并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
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
长期从事骨科骨病的研究和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对膝关节积液治疗有非常好的疗效。对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很好的诊断和治疗。开展的“颈脊髓后方致压三维运动下生物力学分析和临床研究”在年获得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十篇,代表作有《钽棒植入治疗成人早期股骨头坏死》、《帕瑞昔布对骨科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等。年,作为山西省第一批援疆干部,在新疆开展援疆工作,圆满完成援疆任务。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延长重建学组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主任委员,国际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协会中国部秘书长,国际ASAMI协会中国部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肢体功能重建与外固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Ilizarov技术学组常委,医院协会骨外固定学组副组长,山西省抗癌协会加速康复外科(ERAS)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主要从事矫形重建骨科和创伤骨科。在山西省率先开展了Ilizarov技术治疗肢体缺血性疾病,关节牵伸治疗膝关节、踝关节的创伤性关节炎,率先开展了牵拉组织再生技术技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复杂畸形,牵拉组织再生技术治疗复杂创伤,牵拉组织再生技术治疗严重创伤后遗症等。曾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省内基金六项。发表论文40余篇。组织全国同行编写了“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的治疗指南”成为国内成人僵硬性马蹄内翻足治疗的纲领性文献;并且和国内同道一起编写了三部该领域的经典书籍并已出版,分别是:《Ilizarov技术骨科应用进展》、《外固定与足踝重建》、《肢体延长与重建》、《实用骨外固定学》。主要的研究方向为牵拉组织再生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骨与软骨的组织工程。
医学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任山西省医学会小儿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儿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促会儿骨委员会委员,中国骨科创新与转化儿骨委员会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骨科分会常委。曾参与国家重大课题关节软骨修复的研究及省内科技厅骨骺损伤修复课题研究,发表中华级及相关论文二十余篇,参编关节软骨,主刀兵法等专著。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两次。
擅长微创治疗青少年及儿童的各种创伤及后遗畸形的治疗,各种先天及后天性疾患(发育性髋脱位,畸形足,脊柱侧弯等)的治疗;常见肿瘤及感染的治疗。新生儿先天性马蹄足的早期系列石膏矫正(ponseti方法),其中儿童肘部创伤的微创治疗技术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科技处处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代谢疾病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脊柱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技术创新与转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基础与转化学组长等。担任《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骨质疏松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等杂志审稿专家及编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山西省科技专家库专家,广东省科技专家库专家。
从事骨关节专业20余年,曾赴多国学习,擅长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友病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病、髌骨脱位、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肩关节顽固性疼痛等关节疾病的治疗。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10项。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7部,发明专利3项。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药学发展奖杰出青年学者奖、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山西省科技贡献二等奖等奖项。荣获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山西省青年名医、山西省“”人才、山西省“百千万人才计划”领军人才、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等。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脊柱脊髓损伤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脊柱专委会委员,《医学参考报骨质疏松频道》编委。中国医师协会山西脊柱委员会常务委员,北美脊柱外科协会(NASS)会员,华裔骨科学会会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山西考区总考官。
目前专业方向为复杂疑难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每年独立完成脊柱手术例左右。包括寰枢椎疾患、严重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的前后路减压重建。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的序贯治疗。青少年早发性、特发性脊柱畸形及成人脊柱畸形矫正。颈椎、胸椎、腰椎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的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包括全脊椎切除的脊柱肿瘤切除与创建,脊柱手术后失败的二次或多次翻修等。在寰枢椎(上颈椎)椎弓根固定和经皮脊柱微创方面有独特的经验和临床实践。科研兴趣为脊柱外科及骨移植。已经毕业研究生16名,主编参编论著5部,发表专业论文30多篇。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哈佛大学医学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医院教务处副处长。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骨盆肿瘤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副组长,世中联骨与关节医师会脊柱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脊柱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实用骨科杂志》编委。
擅长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柱畸形等脊柱骨病的诊治,率先在省内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中取得良好效果;成功实施山西省首例脊柱肿瘤一期后路enblock切除术以及半骶骨联合髂骨整块切除术;开创的一期后路三椎体联合肋骨整块切除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独创的WPLIF术式使得传统的腰椎手术微创化。
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副主任医师。现任特诊科主任。担任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委员会保膝学组组长,医院膝关节保护与矫形学组副组长,医院膝关节部分置换学组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全国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会老年骨科分会“关节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骨缺损与骨坏死专业学组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青年部常务委员,医院学会髌股关节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修复重建分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关节疾病防治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菁英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肢残康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中国青年部常务委员,白求恩基金会骨科基层教育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卫计委首批临床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医学会科学普及专业委员会志愿者服务队副队长,山西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学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内镜专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委员会关节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关节镜学组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熟练掌握髋、膝、肩、踝等关节疼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折等骨关节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断治疗。擅长保膝手术(截骨矫形术和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炎、膝髋关节置换术及翻修、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半月板及韧带损伤、腘窝囊肿、髌骨脱位等关节损伤。培养硕士研究生23名,毕业15名。主编和参编各类教材、专著5部。发表国家核心期到论文4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主持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留学归国人员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山西省人社厅留学择优资助重点项目5项,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日间手术部主任,山西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副组长。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多发伤专业委员,AO山西分会委员,?实用骨科杂志?审稿专家,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中心专家组成员,民进山西医科大学委员会副主委。
从事骨科临床20余年,熟练掌握骨科常见及疑难疾病的诊治。擅长各种复杂骨盆骨折及髋臼骨折的诊断与救治,对骨盆骨折前后环的复位固定手术,复杂髋臼骨折的前后联合入路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率先在我院开展stoppa入路处理髋臼顶四边体骨折以及前后柱同时复位固定的手术治疗;首次提出对冲伤理论在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为理解和处理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擅长四肢及关节脊柱创伤的手术治疗,尤其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骨折不愈合、复杂肘关节损伤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率先在我院开展了后外侧旋转损伤和后内侧旋转损伤所致肘关节脱位的一期韧带修复重建,效果满意。利用日间手术的便捷优势,把ERAS理念引入到老年粗隆间骨折,将粗隆间骨折的术前时间缩短至24-72小时,大大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参与关节软骨的前沿研究,了解本学科的学术新进展,对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等退行性疾病有较深的科学认识并掌握相应的治疗手段。主持及参与国家及省级科研4项,发表国家及省级论文30余篇,sci收录1篇。国家级专利2项。参与编著骨科临床著作1部。目前已培养研究生25名,毕业17名。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现任医院人事处处长。担任山西省医师协会青年医师分会副会长,山西省康复医学会骨关节及风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运动医疗委员会上肢学组委员。参与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论著1部。目前主要从事足踝外科工作,在踝关节骨折、跟骨骨折、距骨骨折及踇外翻畸形、踝关节创伤后遗症,足踝部运动损伤的治疗等方面积累了较多经验。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中西医结合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微创脊柱外科学组委员。“全国中青年骨科医师手术标准化大赛”中获得优胜奖,“首届海峡两岸脊柱内镜比赛”大陆赛胜出赴台湾参加总决赛。
擅长脊柱微创、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擅长颈椎病、胸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脊柱感染及脊柱骨折等疾病的诊治。
医学硕士,讲师,主治医师。山西省医师协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承担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发表论文10余篇,主编及参编专著2部,做为成员之一,荣获中华医学奖二等奖。从事骨科、脊柱外科专业10余年,擅长颈、胸、腰椎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使用经皮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道下腰椎减压融合术,在省内率先开展显微镜下颈椎前路,胸椎后路,及通道下腰椎MIS-TLIF术。
现负责骨科家庭病房工作。
从事骨科整复工作38年,年门诊量0余人次,有丰富的骨折闭合复位临床经验,尤其擅长治疗复杂桡骨远端骨折等四肢骨折保守整复。骨科整复室的工作有其特点,工作时间无定性,很少按时下班,加班加点是常事,医院报过加班,多年来从未享受过国家规定的年休假,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要对患者及时的治疗。每月就诊病人余人次,在.3-.3间治疗各类骨折脱位例,其中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例、桡骨远端骨折例、手部骨折例。对小儿新鲜孟氏骨折手法复位有较好的研究撰写了孟氏骨折合并骨间前神经损伤发表数篇国家级和省级学术论文15篇。在年04月22日组织召开了山西省第一届骨科整复学术会议。在骨折闭合整复工作了近四十年为我院、科创造了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及经济价值,我将继续继承老一辈传统,发扬光大祖国传统医学—手法复位。
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北地区手外科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省分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周围神经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显微足踝外科委员会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30余年。副主编专著两部。参编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获山西省医药卫生引进新技术三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和山西省青年科学大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30余年。长期致力于骨科显微外科及手足外科学为专业方向疾病诊疗,以肢体修复与功能重建为主攻目标的专业特色。在断肢(指)再植与再造、肩肘腕手足外伤修复与重建、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损伤修复、手足畸形矫治等方面有着独到造诣。
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医疗系。年获山西医科大学硕士学位。从事从事骨科专业的研究和治疗三十余年。对骨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对四肢肿瘤的保肢治疗有较深的研究。开展了四肢脊柱骨盆骨折及不愈合的手术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作有颈椎管狭窄测量的临床意义、《四肢恶性肿瘤保肢治疗的临床观察等。年,作为山西省第二批援疆干部,在新疆开展援疆工作,独立完成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腰椎管狭窄及滑脱骨盆骨折等高难度手术治疗。多次受到授援单位的表扬。被兵团日报采访并表扬圆满完成援疆任务。
从事临床教学工作三十年,对骨科临床诊断及治疗基础扎实、全面,对骨科基础手术及疑难手术有全面的功底。骨科细分专业后从事骨关节专业十余年,对骨关节疾患有精细的了解,临床经验丰富,精通骨关节疾患的诊断治疗,关节镜手术,骨关节置换及修复。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骨科工作将近30年,硕士研究生学历。对复杂四肢骨折,及骨科感染有一定的治疗经验。在省内较早开展腹直肌旁入路治疗髋臼骨折,对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针治疗,有一些独特的认识和治疗体会。
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在国内及省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编著本专业书籍二部。年赴四川参加了汶川大地震山西省抗震救灾医疗队工作。
从事骨科工作25年,对于创伤骨科多发病、常见病的诊治。以及严重创伤,多发骨折的诊断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对于复杂的粉碎性四肢骨折及四肢关节内骨折,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盆髋臼骨折,脊柱骨折,有较多临床经验。尤其擅长于对中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转子间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及股骨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肱骨外科颈的手术治疗。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留学归国专家。担任医院学会足踝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足踝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足踝外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老年医学会足踝外科分会副会长,美国骨科医师协会会员(ORS和AA0S),太原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实用骨科杂志》编委。近年,分别在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骨科、哈佛大学医学院骨科、医院、医院足踝外科学习骨科及足踝外科。
从事骨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23年。擅长于足踝部疾病的治疗,如:踇外翻、类风湿足、糖尿病足、平足、高弓马蹄内翻足等足踝部畸形,以及足踝部关节炎、足踝部运动损伤、骨折和骨折后畸形矫正等。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回国留学基金等四五项基金研究,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主编和参编骨科专著7部。
医学博士,博士后,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小关节学组委员,亚太腕关节镜学会委员,中国骨科创新与转化-周围神经修复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师学会手外科分会委员。目前兼任《NeuralRegenerationResearch》杂志编委,《中国组织工程杂志》杂志编委,《实用骨科学》杂志编委。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SCI收录9篇,参编著作1部,主持参与国家与省级科研项目共4项。
师从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前任主委劳杰教授,参加欧洲、亚太、美国合办的腕关节镜学习班,受到国外腕关节镜专家的亲自传授。学成归来,我们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微创的腕关节镜手术。擅长肢体修复与功能重建,肩肘腕手足外伤修复与重建,四肢神经、血管、肌腱损伤修复,臂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手足畸形矫正,腕部外伤及疾病腕关节镜下诊断及手术治疗。
医学硕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受山西省委组织部委派医疗技术援疆,任新疆医院骨科科主任。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周围神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华北手外科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足踝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骨科外固定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创伤骨科、矫形骨科、骨显微修复科、手足骨科的教学与临床研究工作26年,在肢体重建与功能再造、手、足功能修复与矫形、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损伤修复、四肢及手足畸形矫治,骨髓炎、骨折不愈合及假关节形成、骨骼缺损及皮肤肌肉软组织缺损、陈旧性骨折畸形愈合矫形诊治、伴神经血管损伤的多发骨折、严重创伤等方面具有特长。主持完成了“省部级院级”项目各一项,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中华级别论文4篇,其他论文20余篇。主编及参编医学著作各1部。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担任中国创伤委员会灾难与创伤急救医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工作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外固定与肢体重建学组副组长。是山西省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
主要从事创伤骨科和矫形重建骨科临床工作。擅长于复杂四肢关节骨折的治疗,创伤后遗症的治疗及肢体畸形,骨髓炎和糖尿病足的治疗。获得第三届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优秀论文级经典病例大赛优秀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发表国家级论文数篇。
擅长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及手术治疗,如:颈胸腰椎骨折脱位,退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滑脱、韧带骨化等),感染,肿瘤,畸形,骨质疏松性骨折等,脊柱外科微创技术。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担任山西骨伤学组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骨科脊柱专业、颈椎病、颈椎管狭窄、颈椎间盘突出以及颈椎外伤,包括骨折、脱位等前路、后路复杂的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胸椎肿瘤、复杂的腰椎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脊柱结核肿瘤等的手术治疗、脊柱的微创治疗、骨质疏松引发的病理骨折的微创治疗,各种脊柱畸形的矫形治疗。
年参加援疆工作,在当地开展了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微创治疗以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微创治疗。发表国国家级省级论文数篇,其中国家级论文两篇,省级四篇。参与编写专业论著一部。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熟悉掌握骨科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擅长四肢骨折胸腰骨折治疗,对腰椎退行性变及髋关节退行性变治疗有一定造诣。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参与多项国家,省部级课题。《低氧对软骨细胞影响》获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基础研究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国际CORS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临床系,年7月年获得山西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硕士学位,年12月获得山西医科大学骨外科学博士学位。从事骨科专业临床工作达二十余年,掌握了四肢、脊柱骨折和关节疾病的诊断治疗。先后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发表文章三篇,国家核心期刊发表文章四篇,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年2月-年8月代表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干部人才援疆,并获得山西省第三批医疗系统优秀援疆干部荣誉称号。
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组中青年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骨组织库分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关节外科工作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骨再生专业学组委员,中国骨科菁英会关节专业创始会员,ASIA(亚洲关节学会)中国部委员,ICJR(国际关节重建学会)会员。赴美国进修学习一年,医院(MGH)医院(HSS)做临床研究员,潜心致力于人工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的理论和临床技能研究。临床专长: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和翻修手术;髋膝关节疾病诊疗;特别对晚期严重膝关节畸形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较早提出“快速康复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先进理念并成功实践,绝大部分患者不输血、不放引流、术后基本无痛,第一天下地,第二天坐便,第三天出院,让患者有极大的获得感。
医学博士,讲师,主治医师。担任山西省关节镜学组委员,运动医学上肢学组委员。
主要从事关节运动损伤疾病诊断和治疗,擅长膝关节和肩关节损伤的镜下治疗,完成了山大二院第一例Latarjet手术,在省内率先开展了巨大肩袖损伤修复手术、肩关节脱位的镜下治疗、保残重建前交叉韧带手术、前交叉单股损伤重建手术、半月板后根重建术、膝关节后内侧结构损伤修复手术等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专注于关节运动创伤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从事骨科专业2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关节软骨的损伤和修复,擅长于创伤及关节疾病的诊治,尤其关节镜的诊治和关节置换。年参与项目“体液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早期诊断膝骨性关节炎”获山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参与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血清和关节液中MMP-3和TIMP-1含量测定早期诊断膝骨性关节炎”;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髌股关节功能紊乱致软骨损伤的研究;主持完成院级新技术新项目“血清和关节液透明质酸含量测定早期诊断膝骨性关节炎”。参编?关节软骨?、?主治医师问答丛书?和?现代骨科基础与规范化诊疗?。在中华级和国内杂志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担任山西省运动医学协会第五届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委员,山西省运动医疗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委员兼秘书,山西省医学会第二届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秘书,山西省医学会第二届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上肢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
擅长复杂四肢骨折、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及运动损伤的诊断与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规范性治疗,老年髋部、肩部骨折的综合性治疗,《山西健康之声广播》特邀嘉宾,热衷于骨科疾病的科普与宣传,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第二负责人参加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年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发表10篇国家级学术论文(SCI一篇),参编4部骨科及生物力学著作,其中主编一部。先后3次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学术大会暨国际COA学术大会作主旨发言,年3月参加美国骨科年会ORS,并作壁报交流,年9月在西安参加国际骨科研究协会联合大会(ICORS),并做大会主旨英文发言。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现为《中华实验外科杂志》特约审稿人。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山西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质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秘书,《实用骨科杂志》编委。
研究方向创伤骨科和足踝外科,从事临床骨科工作20余年。曾到医院和医院研修创伤和足踝外科,多次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创伤中心进行会议交流和学习。对于严重多发骨折、复杂骨盆髋臼骨折、复杂胫骨平台骨折、髋部粗隆间和股骨颈骨折的规范化治疗、四肢骨折的髓内钉固定、复杂肘关节骨折、肱骨近段骨折的整体治疗、陈旧性骨折、复杂的关节内骨折、老年骨质疏松骨折、骨折不愈合等疾病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和临床治疗经验,尤其对足踝部创伤如严重粉碎的Pilon骨折、距骨骨折、跟骨骨折的开放和微创治疗、Lisfranc骨折脱位、踇外翻、高弓足、平足等足踝部疾病,有着很深的造诣。发表国家核心期刊专业论文20余篇。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从事骨专业19年,对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可作出正确诊断,能够独立完成四肢多发骨折内固定、脊柱骨折内固定、骨盆及髋臼骨折内固定,颈腰椎间盘摘除术,腰椎管狭窄、腰椎滑移椎板减压椎间植骨医院要求的手术。现从事骨科微创专业。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共发表论文7余篇,并参与编著专著一部:《主治医师问答丛书》。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医院关节外科医师。山西省运动医疗委员会青委会委员。主要从事髋、膝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关节镜微创手术、四肢关节周围复杂骨折手术,对于髋、膝关节疾病及运动损伤、关节周围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医院脊柱外科医师。《实用骨科杂志》编委,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骨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常委。主要从事颈胸腰椎骨折、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退变性腰椎侧凸等脊柱疾病的治疗,在寰枢椎骨折、上颈椎畸形治疗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完成院教学基金一项,参与省级科研基金项目一项。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年山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北地区手外科学组第八、九、十、十一届委员。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北地区手外科青年委员会第十、十一届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二、三、四届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学分会第一届委员总干事,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小关节学组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学分会肢体修复与功能重建学组委员,《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实用骨科杂志》审稿人。
主要从事骨显微外科、手外科、周围神经外科专业,主攻方向骨科肢体创伤后保肢、四肢慢性创面的修复、断指断肢再植、手功能修复重建、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与功能重建、失神经肌肉萎缩。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二项,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年荣获山西省医师协会首届好医生奖。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北地区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上肢学组委员。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专业方向为骨显微手足外科。长期从事骨显微手足外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曾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年获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个人”。能熟练掌握骨显微外科手术技术,擅长手足先天畸形矫治,各种皮瓣、肌皮瓣及骨皮瓣移植修复组织缺损,显微外科治疗骨折不愈合,皮瓣移植修复肢体损伤,断肢(指)再植,周围血管、神经损伤治疗,手功能修复与重建,各种复杂手足外伤治疗。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外科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年美医院骨科研究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年)。年美国南加医院脊柱畸形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半年)。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多项;SPINE发表论文1篇,其他论文10余篇。从事脊柱外科专业,擅长结合临床问题进行实用性研发,在未成年人脊柱畸形治疗领域有一定突破。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主要从事骨科手外科专业,擅长断指再植,各种创面皮瓣修复,复杂手外伤及手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参加年无锡全国手外科显微技术高级学习班,医院进修学习,医院创面修复与重建学习班。现任华北地区手外科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山西省分会手外科青年委员。
医学博士,讲师。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骨与关节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骨质疏松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关节外科学专业委员会骨科手术加速康复抗凝止血研究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学组委员,关节镜学组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学组委员。《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审稿人。
长期从事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方面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骨关节炎生物标记物的临床检测,为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擅长髋膝关节置换及关节镜微创手术。国内外期刊发表文章20多篇,参编著作2部。曾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年参加哈佛大学医学院临床学者科研培训项目(GCSRT),以优异成绩顺利毕业。
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担任中华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华北地区青年委员,山西省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秘书,山西省医学会手外科专业委员会足踝学组委员,山西省专家学者协会医学分会骨科专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骨病的专业委员会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专注于脊柱疾病如椎间盘突出的微创治疗、椎管狭窄症、脊柱骨折,脊柱退行性疾病诊断与治疗的深入研究,擅长于四肢骨折及髋膝关节退变的准确诊断治疗,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和老年骨病的治疗及预防。主持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参编著作2部。年“5.12汶川地震”远赴灾区,完成使命,被省卫计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称号”。医院开展医疗精准扶贫工作获“先进个人称号”。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第一届创伤骨科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培训基地青年教育工作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山西省分会秘书长,AO创伤山西省委员会秘书长。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参编专著三部,在各级杂志发表论文6篇,获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山西省高校科技进步奖一项,年获院优秀共产党员,年获院“十佳青年”称号。对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擅长创伤骨科的微创治疗,四肢骨折、骨盆髋臼骨折、脊柱骨折及关节周围骨折,对复杂胫骨平台骨折、Pilon骨折、肱骨髁间髁上骨折等关节内骨折的微创治疗及足踝损伤、骨折不愈合、感染性骨不连等有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主要从事复杂创伤的救治,评估和治疗。尤其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有者独到造诣。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再生医学工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骨科再生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运动健康科普专委会委员。
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熟练掌握骨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开展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目前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包括SCI论文4篇,EI论文1篇,申请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作为主要负责人获年中华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年度山西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入选“山西省骨关节病诊断与治疗科技创新重点团队”,《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国药物与临床》等杂志审稿专家。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担任中国老年学及老年医学骨质疏松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师协会脊柱外科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山西省健康协会脊柱脊髓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山西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风湿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年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外科学-脊柱外科专业,获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医院骨科。年10月至年10月于美国芝加哥Rush大学医学中心访问学习,师从著名脊柱外科专家HowardS.An教授,主要从事脊柱生物力学、椎间盘退行性变与再生基础研究及脊柱退行性疾患的临床研究。目前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自然课题1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获山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两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6篇,中华级3篇,参与发表论文10余篇。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担任国家教育部学位中心学位论文评审专家,山西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山西省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专业青年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基础学组秘书,中华实验外科杂志审稿人,实用骨科杂志审稿人。主持国家青年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级高校优秀带头人支持计划1项,近5年发表多篇SCI论文,国家核心期刊论文15余篇,并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支持计划”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
长期进行软骨对于关节修复重建研究,对关节软骨的营养来源与软骨退变进行了深入研究,建了局部阻断关节营养的动物模型,其造模方法及工具申请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擅长各种关节退行性疾病诊治及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各类脊柱疾病、创伤、腰腿疼痛的诊治。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复医院。担任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小儿骨科学组委员兼秘书。
主要研究方向:小儿骨科,肢体创伤与功能重及周围神经损伤与治疗。擅长微创技术治疗儿童肢体创伤,熟悉掌握在儿童髋关节脱位/发育不良、股骨头坏死(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髋内翻、儿童四肢畸形、儿童骨代谢及良恶性骨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5篇。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临床医学本科毕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
从事脊柱及脊髓损伤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多年,重点研究急慢性脊髓损伤的序贯整体治疗,特别是手术治疗急性及慢性脊髓损伤。近年来在国外期刊发表SCI文章多篇;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年作为山西省第三批援疆干部,医院开展脊柱及四肢骨折等手术,为偏远农牧区群众巡回义诊,受到当地患者及家属的热烈欢迎。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山西省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从事骨关节及关节周围疾病、四肢创伤的诊治。尤其是髋、膝关节退变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的人工关节置换术。膝关节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等运动医学疾病的关节镜手术治疗。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参加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参编著作一部,并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担任山西省医学会运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上肢学组副组长。《中华全科医学》青年编委,《实用骨科杂志》《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审稿人。
从事关节软骨、韧带损伤与修复的研究,以及骨关节炎的研究。擅长关节镜微创手术。擅长膝、肩、髋、踝等关节疾病的诊断和关节镜微创治疗,骨关节炎的规范化治疗和关节置换。发表SCI论文4篇,国家级论文4篇,参编译著1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项目1项,院级基金项目1项。多次在国家级会议进行大会发言。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成人髋、膝关节疾病的阶梯治疗;髋、膝等人工关节置换及翻修术;四肢运动医学疾病的诊治等。同时长期从事骨科循证转化工作、生物材料、软骨再生、骨再生及干细胞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现任山西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委员会上肢学组委员兼秘书,山西省科协科学传播专家,《中华关节外科电子版》以及多本SCI期刊审稿人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课题2项,院博士基金1项,同时参与多项国家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和研究项目。参与翻译书籍一部,参与编写书籍一部。获国家专利3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RheumaticDisease》《ScientificReport》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6篇。作为丁香园《骨科时间》及《骨今中外》等多个专业网站的原创作者,发表多篇短文,多次赴国内外参与大会交流。曾荣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一等奖学金,山西省阳泉市技术能手,强生关节镜优秀选手,25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年会青年论坛优胜奖。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骨科研究学会(OrthopedicResearchSociety,ORS)会员,国际华人骨研协会(InternationalChineseMusculoskeletalResearchSociety,ICMRS)会员。
擅长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脊柱内镜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退行性疾病,如胸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滑脱症等,脊柱骨折脊髓损伤诊断和治疗。主要研究方向为骨与软组织退行性改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参与多项,并参与科技部国际合作与交流专项1项,SCI收录论文13篇,国际会议论文12篇,多次受邀参加美国ORS年会并做大会交流发言,年入围NewInvestigatorRecognitionAward,年获得WebsterJeeYoungInvestigatorAward,年入选第五批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目前兼任第九届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创新与转化分会委员,山西省青年科技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中国医疗保健交流促进会脊柱侧凸研究分会儿童脊柱畸形学组委员;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脊柱损伤与功能重建学组委员;山西医学会第九届骨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BiomedCommunication》杂志及《实用骨科杂志》编委;SICOT官方期刊InternationalOrthopaedics杂志审稿人。
专业方向为脊柱外科,包括脊柱畸形,脊柱创伤,脊柱感染及脊柱退变性疾病,尤擅长脊柱侧弯矫形。目前从事骨科,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并进行先天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以第一作者在SPINE,EurospineJournal,Medicine,BiomedEngOnline,JOSR等SCI杂志以及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9篇。参与三部论著的编写工作:《儿童脊柱外科学》,《综合征性脊柱侧凸的诊断与治疗》及《脊柱侧凸外科学》。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1项,山西医科大学博士启动基金1项。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美国骨科研究学会(ORS)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骨与软骨损伤与修复,目前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著作1部。多次参与国内外骨科学术交流。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美国骨科研究学会(ORS)会员,山西欧美同学会?山西留学人员联谊会会员。年9月-年9月在山西省留学人员管理委员会和山西医科大学资助下赴美国布朗大学医学院/医院骨科做访问学者。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长板发育与软骨修复,目前承担山西省教育厅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医学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5篇,参编著作1部。多次在中华医学会骨科年会及美国骨科研究学会年会发言,荣获年度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年7月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现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骨肿瘤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第九届骨科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第九届骨科学专业委员会骨与软组织肿瘤学组委员。主要从事脊柱外科及脊柱肿瘤的临床工作及研究,开展3D打印多孔材料在骨缺损修复重建的应用的相关研究。主持省基金一项,院基金一项,发表多篇SCI论文及中华级论文。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于年9月至年6月就读于中山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获临床医学学士学位。年10月至年12月就读于英国邓迪大学(UniversityofDundee),从事糖尿病骨折基因治疗方向研究。年2月获颁该校肿瘤与外科学博士学位。年10月至今于医院骨科从事临床工作。
回国工作后,本人在医,教,研三方面仍不断努力。完成临床日常病人管理和手术的同时,年11月在山西医科大学双语教学竞赛中获全校第二名。年10月在“金手奖”病例大赛华北赛区决赛中获优秀奖。博士期间所得实验成果在投稿发表中。
医学博士,主治医师。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及关节专业方向的研究,曾在ChinMedJ(Engl),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与关节外科等医学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多次参加髋膝关节置换学习班,擅长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类风湿关节炎、髋关节发育不良、运动系统急慢性损伤的诊治,尤其对膝关节运动学及单髁关节置换有较深研究。
担任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秘书,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神经电生理学组组长,实用骨科杂志编委,从事骨科神经电生理(肌电图)20余年,主要对周围神经电生理诊断、特别是周围神经卡压、外伤后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定位、定性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论文10余篇。
医学博士,副主任技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医院骨科实验室主任。担任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中国部基础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协会肢体功能重建与外固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第九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基础学组委员,山西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基础与转化学组副组长。
目前主要从事软骨组织工程和关节软骨损伤的研究。截止目前为止,先后以第一负责人承担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因项目1项。在国际骨科基础研究杂志发表SCI3篇,其中一篇的影响因子达到5.8。近年来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获太原市-年度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一篇、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COA骨科基础研究优秀论文三等奖一篇。作为参与人先后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骨科青年医师
会议日程
年12月21日
14:00-20:00报到(发展大厦)
年12月22日
08:00-09:30庆祝大会(二院核磁六楼会议厅)
09:30-18:00山西省骨科专科联盟第二次会议及学术交流
会议授予II类学分
—END—科训
和谐|奋进|创新|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