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大爷,68岁,糖尿病史8年,由于没有什么症状,没把糖尿病当回事,平时在家也不经常监测血糖,近几日,赵大爷因双下肢疼痛难忍,影响睡眠到我院就诊,查体时发现双下肢皮温低,皮肤颜色紫暗,足背动脉波动已经消失,行双下肢动脉彩超检查,结果是双下肢动脉闭塞。
通过询问病史我们得知,其实赵大爷近半年就开始出现双下肢麻木刺痛感,但是因为赵大爷脑梗塞病史14年,遗留左侧肢体的活动不利,加之平时不监测血糖,以为这些症状都与脑梗塞有关并未引起重视,近2周其症状越来越重才觉医院就诊。现在赵大爷可能面临外科的手术治疗,而且效果可能不理想。
其实,赵大爷的遭遇是可以避免的,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很多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足不了解导致的,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一下。
什么是糖尿病足?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足的定义: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糖尿病足的危害有哪些?
糖尿病足食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糖尿病足溃疡与坏疽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患者的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15-20倍,是非外伤截肢的首要原因。我国糖尿病患者15%左右发生糖尿病足,人均医疗费用超过元。早起正确的预防和治疗使45-85%的患者免于截肢。
糖尿病足的一些蛛丝马迹
歇性跛行为下肢早期表现。下肢缺血使肌肉供血不足,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乏力、劳累、麻木,重者小腿腓肠肌疼痛,停止行走或休息后使症状缓解。
休息痛:是病变中期表现,多局限在足趾或趾远端,夜间尤甚,卧位时疼痛加剧,下肢垂下可缓解。
小动脉阻塞,微循环障碍表现为:足背、胫后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
神经营养障碍表现为:皮肤干燥,角化变脆。裂隙,痛觉消失,出汗减少,皮肤干燥裂痕。感觉神经减弱或消失,通常呈袜套样表现,容易受到外伤感染,形成神经损害顽固性溃疡。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多样。
1.早期
感觉改变通常呈袜套样表现,首先累及肢体远端,然后向近端发展。轻触觉、本体感觉、温度觉和疼痛感知的共同减弱;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足内在肌萎缩,出现爪状趾畸形;自主神经受累表现为皮肤正常排汗、温度及血运调节功能丧失,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开裂。
2.后期
继上述早期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外,还可出现溃疡、感染、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多样。
1.早期
感觉改变通常呈袜套样表现,首先累及肢体远端,然后向近端发展。轻触觉、本体感觉、温度觉和疼痛感知的共同减弱;运动神经病变表现为足内在肌萎缩,出现爪状趾畸形;自主神经受累表现为皮肤正常排汗、温度及血运调节功能丧失,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降低,形成厚的胼胝以及更易破碎和开裂。
2.后期
继上述早期神经病变引起的症状外,还可出现溃疡、感染、骨髓炎、Charcot关节病等。
糖尿病足如何治疗:
1、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合理应用降糖药:控制血糖正常水平。病情轻者可用口服降糖药,病情重者如湿性坏疽有严重感染必须用胰岛素治疗。
2、改善下肢循环的药物:中西医结合效果更佳,可应用静脉输注活血化瘀、扩张血管的药物,常用的中药有:丹参、川芎嗪、等,西药如前列地尔注射液等。
3、降低血液凝固性: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潘生丁等。
4、改善周围神经病变:如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弥可宝、维生素B6、B12等)、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药物(硫辛酸),缓解神经病变疼痛的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
5、抗感染治疗:糖尿病足常合并足部感染,致病菌多以革兰氏阳性球菌多见,常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等抗生素等。
重在预防保健
1、患者应穿着质地柔软、吸水性、透气性良好的棉、麻质地的袜子,不宜穿过紧或过硬的鞋,并且鞋袜应经常更换。
2、每晚用温水洗脚,注意趾间皮肤清洁、干燥,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等,并及时处理。
3、剪趾甲时勿用力过猛,要注意修平,不要修剪过短,以免伤及甲沟。
4、适当按摩患肢,保暖、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肢体坏疽。
5、适当运动,促进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供给。
定期复查及就诊 每3~6个月进行一次复查(包括血糖、血压、血脂、糖化血红蛋白、ABI、动脉彩超等)。
请内分泌代谢病,辽宁中医内分泌代谢科
33号辽宁中医病房8楼,
内分泌门诊1、3、5诊室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能够治好的办法从事白癜风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