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成人获得性扁平足一般是指内侧纵弓的退行性塌陷,这与先天性足弓畸形有本质区别,是一种常见的生物力学问题,其病因复杂。足部的内侧纵弓由静态和动态两组稳定系统组成。骨性的纵弓和它的支持韧带——跳跃韧带和三角韧带组成静态稳定系统。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踇长屈肌,以及腓肠肌或比目鱼肌复合体是主要的动态稳定结构。内侧纵弓塌陷常常由于动态稳定结构薄弱导致,这是因为增加的压力负荷导致支持骨性足弓的韧带失效。典型的获得性扁平足畸形包括足跟外翻、距下关节外翻、前足外展,使得足部相对于距骨向背侧和外侧旋转。
(视频转载至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有些扁平足需要手术?尽管一些获得性扁平足病例可以使用矫形器或矫形鞋类产品进行治疗,但一些伴有疼痛、进展性畸形和行走困难的患者还是具有手术指征。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维持足部的力学机构,从而保证在行走时前足能有效地蹬离地面。扁平足手术一般包含骨性部分手术和软组织部分手术,目的是矫正静态和动态稳定系统的不平衡。常见的用于重建足部生物力学结构的软组织手术方法包括腓肠肌松解术(延长)和趾长屈肌移位(来强化胫骨后肌腱)。骨性部分手术可包括跟骨内侧滑移截骨术、跟骨前侧延长截骨术,以及内侧纵列关节的融合术或截骨术,如第1跖骨和内侧楔骨融合(theLapidusprocedure,拉皮德斯手术)及舟骨楔骨融合。当距舟关节、距下关节和跟骰关节出现明显的退行性改变时,常进行三联关节融合术。严重的成人获得性扁平足畸形也常采用后足融合方法进行畸形矫正。采取何种术式对扁平足畸形进行矫正取决于术前的详细评估(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同时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检查足的僵硬和畸形程度。
为什么需要康复治疗?对于此类患者的恢复,术后康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扁平足畸形常常是历经多年缓慢发展的畸形过程,常导致足内肌肌力减弱和挛缩,以及小腿肌肉失衡。由扁平足造成的畸形和异常的步态模式常常会影响膝关节、髋关节和背部,因此所有这些区域的异常均需要术后康复介入。手术视频(视频转载至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术后康复
引言
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外科手术用于治疗扁平足畸形,但这些手术术后的恢复都是类似的。恢复期较长,需要从制动期到功能康复。制动的目的是使截骨愈合和腱-骨愈合。在制动的过程中,非受累关节(髋、膝,特别是踝)的ROM训练和肌力训练对于预防关节僵硬、避免肌肉萎缩和顺利功能恢复都非常重要。
此外,由于畸形存在时间较长,会导致身体发生适应性的改变,在康复过程中这些改变需要被矫正。患肢可能在术前就表现为整体功能降低。因此,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术后康复的重点是建立中足、踝和足弓的动态稳定。同时,手术前肌肉和力学结构的损伤需要及时处理,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获得良好的疗效。
作者推荐
术前期
进行骨盆及核心肌肉力量训练,包括髋外展肌群,以及需要牵伸髋屈肌群、腘绳肌和髋伸肌群。患者还需实施上肢训练,特别是肱三头肌肌力训练,为使用辅助器具做好准备。
目标
最大化核心稳定肌群,以及上、下肢肌群的力量和耐力。
围术期
患肢置于短腿夹板固定,覆盖下肢的后侧、内侧和外侧。保证踝关节置于背伸中立位,有时也可伴随轻微的内翻,使用这个体位可以消除移位肌腱的张力。医院过夜,期间要严格保持患肢抬高,并接受物理治疗师指导其如何完成患肢NWB的独立转移、行动和上下楼梯。术后1~2天患者可以出院,同时继续实施严格的患肢抬高。在此期间,强化训练肺部深呼吸,经常翻身以预防压疱,以及保证每1小时的下地活动后,患足抬高50分钟。水肿是增加伤口并发症、降低ROM和导致疼痛的重要因素,抬高患肢是预防水肿的重要手段。持续的髋和膝ROM训练会帮助控制疼痛。此外,要教会患者如何自我监测皮肤感觉、颜色和温度的变化。
目标
控制水肿和疼痛是这一时期的康复目标。另外,康复的其他目标还包括患者独立的自我监测技能和掌握在家庭生活中患肢NWB各项活动能力。
限制
在此时期患肢不能负重,将患肢放置于中立下垂位的单次时间不应超过10分钟。
制动I期(石膏固定)
伤口缝合线一般在术后14天拆除,然后使用短腿石膏或石膏靴制动。重点强化膝关节、髋关节的力量和柔韧性训练。肌力训练的例子有在NWB情况下在4个不同方向上的直腿抬高和长运动弧股四头肌训练。在进行以上训练时需要注意的是患肢的石膏会增加训练的负荷。
此外,还需进行腘绳肌牵伸训练。
在可耐受范围内进行骨盆和核心稳定肌群肌力训练。拇趾的ROM训练也需要进行,同时还要教会患者在石膏固定下进行踝关节在4个方向上的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目标
此期的康复目标包括控制疼痛和肿胀,保持非制动关节的功能,减轻肌萎缩及加强近端和远端肌群的肌力训练。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