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寻匠什么是匠人精神?耐心,专注,坚持;目光专注,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反复改进;注重细节,追求完美。以毕生之精力,专注一事,求索其间,又何尝不是人生的大乐趣、大智慧、大成就?匠砚山裁云轩,追求极致匠人精神砚者方韶,砚山裁云轩轩主砚田耕秐数十载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砚山裁云轩轩主——方韶
壹非遗传承:大隐于市耕砚田“徽州砚石润无声,巧施雕琢惊鬼神”。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始于唐代,精品辈出,更以“坚润如玉、磨墨无声”之特性而名冠天下。俯首案前、抱石操刀,那一方小小的砚中,就是一个人的世界、几代人的生活。
在新安江边的一处闹市村落,人们行色从容,生活安详静好。砚雕大师方韶先生的工作室就大隐其间,低调雅致。小洋楼的二层平台,摆些花种点草,简单布置下,就成了方韶先生神游天地、挥刀弄笔的创作空间。
贰
初结砚缘:心无旁骛学制砚
如今的方韶先生,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州砚雕省级传承人。而说到初结砚缘,还要追溯到32年前。彼时的方韶,初中毕业就独自背上行囊,踏上了拜师学砚的艰辛历程。磨砚、洗砚、琢砚,所有的手法都必须中规中矩,砚中人物、物件都有固定程式,不允许有半点偏离。
两年之后,方韶凭借一方五寸的《松鹤延年》砚雕与方见尘老师结缘。方韶说,那是他的机遇。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方韶作为人才被引进到屯溪工艺美术研究所。年,方韶在屯溪湖边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叁
志得意满:少年不识砚滋味
独立之后,方韶迎来了自己的另外一番天地。整整五年时间,方韶细心揣摩古砚台的雕刻技法、表达方式,甚至能够不误差一毫米,这也让他的制砚技艺大有提高。正因为如此,方韶的砚台打开了市场,也获得了丰厚的报酬。方韶说,“那时候,就以为砚台雕刻就那么回事。自己走路都是横着走的。”带着这份今日看来盲目的自信,方韶于年在北京天安门附近办起了自己的第一次展览。展览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包括启功、张中行等大家都前来观摩。然而,一个个大家看完之后,都对方韶提出了同样的期待:“技法炉火纯青,文气略显不足。”但当时志得意满的方韶似乎很不屑大家的意见。方韶说,当时,虽然表面上接受大家的建议,但是内心里却更多的是一种不认同,以为你们或者是写字的、或者是画画的,但是对于砚台雕刻,却并不在行。真是少年不识砚滋味。
肆
沉淀自我:独坐岱岭邀明月
然而,大家们一次次的提醒让方韶沉淀。的确,砚台是古代文人的爱物,砚必须可以“用”,要么用来磨墨,要么用来舔笔。倘若砚台只具有技法而没有使用价值、没有灵魂,没有文气,就不是砚台了。方韶说,“我们是做砚雕的,不是做雕塑,没有必要用砚石来表现雕塑。”如同方见尘老师的作品,或者有人能够模仿他的形,但其中的神却是别人做不到的。做有自己风格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让每一件作品打上自己的烙印。方韶决定变革。
然而,否定自己说说容易,真正实践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方韶说,当时原有的已经成熟的市场被自己放弃,转型后的作品还没有找到相对适应的人群,做出来的砚台堆积在家。而另一方面,原来相对优裕的生活被打破,家人需要生活、徒弟需要工资。那真是一段非常难熬的日子。方韶说,那段时间,自己彷徨、无奈,愤懑,忧郁。曾经有一次,有人愿意出钱收购自己的作品,准备拿去修改。方韶气得坐在家门口,将自己制作的砚台一块一块砸碎。方韶说,我坚信自己变革的路子,但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沦落到需要别人像收购垃圾一般收购自己的作品。所以宁愿砸碎也不愿意被别人可怜。方韶说,上百方砚台,就是石头的价值也有几十万元。为了排解心中的郁结,方韶把自己“流放”,歙县溪头的岱岭,婺源江湾的大畈,到那种“路的尽头”去体会砚石的语言。年中秋,方韶独自一人在岱岭之巅,面对皓月当空,兀自消愁。
伍
坚定自信:即使独舞也坚持
年,一封来自四川的信笺让方韶重拾了信心。四川博物院首席专家魏学峰先生及著名收藏家庞钟祥先生鼓励方韶要相信自己,坚持走自己的路。方韶说,魏老师、庞老师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他含着热泪对妻子说,好比一场演出,如果我是演员,哪怕台下只有一位观众,我也要坚持把演出进行到底。自此,魏学峰先生、庞钟祥先生成为砚山裁云轩的终身艺术顾问。
方韶说,为此,他特意雕刻了一方《墨池潜龙》砚,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成功。
年,方韶的作品逐渐被市场认可,尤其是被书画界和收藏界认可。一位业内同行走进方韶的作品陈列室,感叹地说,却原来,砚台还可以这样雕刻。
陆
艺术自我;从心所欲不逾矩
方韶成功了。方韶说,回首自己的砚雕经历,当年是极尽雕刻之美,总想多一份雕工,展示雕刻的技法。今日看起来,那样的作品明显显得俗气。只有匠气,没有匠心;更多是石雕作品,而非砚。可以说是不懂砚,不尊重石头。所以方韶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三不”原则,自己的作品,“不懂砚的人不卖;要立即拿走的不卖;不同意时常去看砚台的人不卖”。方韶说,“与其花心思去骗一百个外行的眼睛,不如下真功夫得到一个内行的认可。”所以对那些懂砚爱砚的人,方韶通过砚石的交流,成为知心朋友。方韶说,云南有一位朋友,收藏了他90多方砚,还打算建一个方韶砚博物馆。
而之所以要把砚台搁置一段时间,是因为从年之后方韶每隔两年都要为自己出一本作品集,开一次研讨会。方韶说,艺术需要交流,需要在交流中提高。如今方韶已经出了3本作品集。这样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有利于非遗技术的传承。方韶说,我每一件作品都是唯一的,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方韶说,正因为每件作品都是唯一的,所以每件作品都倾注了自己的感情。时常,自己总想去看看,如同自己的孩子。如果哪天自己思念哪一个“孩子”却要受制于人,不让看,那肯定不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如今,方韶不仅自己这样要求,而且在传承砚雕时,对自己的弟子也这般要求。要读唐诗宋词,要多读书,即使进来时文化程度不高每年也要写一篇论文,记录自己制砚的心得。方韶说,唯有自己的修养提升,才能提升自己的砚,才能让自己的砚美起来。历经心力而至这般领悟,用心与砚石对话,尊重砚石,让砚石美起来。这就是方韶,一位砚之韶者。
本文来源于:黄山在线-《方韶制砚的心路历程》;黄山台《家园》-砚山裁云——方韶等文章,系网络综合整理,略有改动。
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砚山·寻匠
方韶,字荒原,号一石方圆,砚山裁云轩主。安徽歙县人,年3月生于徽州。年开始学习制砚,国家技能一级(高级)技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安徽省歙砚项目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安徽省工艺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高级会员,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
砚作《三足缠云砚》于安徽省第四届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展览中荣获金奖;《驭风行》于十五届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上获百花奖金奖;《兰亭雅集》获年“青艺杯”工艺美术创新大赛金奖等。
砚山裁云轩致力于追求极致匠人精神如果您也对砚台感兴趣请在文末给我们留言
更多精彩,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