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足就是不好看,也没什么大不了。”这是不少人对平足症的误解,2月2日下午14时至15时,医院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张涛值守本报“专家坐诊”健康热线时表示,随着病情发展,平足症不仅不易治疗,而且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
张涛说,足弓是脚的重要结构,既可在人行走活动时吸收地面对脚的冲击力量,保护足底神经血管,又可在行走过程中锁定中足关节,使脚变得坚硬且富有弹性。
一旦足内侧纵弓完全或部分消失,就会形成平足。那好端端的怎么足弓就消失不见了呢?对此张涛解释说,诱发平足症的原因有很多,除先天性因素外,诸如站立过久;双足负重过大;足部韧带、肌肉逐渐发生慢性劳损和萎缩;营养和休息不足等因素,均可造成弹簧韧带和跖腱膜破裂,诱使足部的内侧纵弓塌陷,最终导致平足症的形成。
此类人群站立或行走过久后,脚部会感到疲乏、又酸又痛,脚底部会出现发热,脚底中心和脚背还可能出现浮肿。
此时,若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让病情随之发展,不仅脚部的疼痛感会逐渐加重,不能够持久地站立和行走,甚至还会诱发其踝、膝、髋及腰等负重关节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还处于生长发育的儿童来说,由于双足力线的长期不正,还会造成足踝部外翻畸形,骨骼发育障碍等并发症,导致患儿出现X型腿、O型腿、长短腿等。
可见,平足症并不只是影响美观这么简单。所以,一旦发现自身患有平足症,医院的足踝外科进行就诊,查明原因后对症治疗。
辨别平足症有方可依既然平足症有这么多危害,那到底该如何辨识是否存在平足呢?对此张涛表示,一般平足患者的踝关节内、外侧部时常会有明显的疼痛感,有时上述部位还伴有红润肿胀。期间,一些患者的小腿下段外侧,还可伴有痉挛性紧张感。即便是一些症状不重的患者,在进行长距离行走或负重行走时,足部也会因塌陷的足弓比正常人更快出现疲劳感。
其次,看鞋跟。因为平足症患者的脚是外翻着地,脚会向外侧倾斜,如此就容易导致内侧鞋跟磨损严重。所以,对于内侧鞋跟存在明显磨损的人,也应警惕是否是由于平足造成。
此外,看脚印。如果在站立时,光站立足弓消失或伴有跟骨外翻的情况,足底的印迹会比较宽,则很可能是平足症所致。
所以,一旦发现上述情况,医院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鞋子是否合脚与平足症关系密切“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这句话很好地印证了平足症与鞋子的关系。对此张涛表示,对于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来说,如果长时间穿一双不合脚的鞋,会使得孩子的足弓处于一种不正常的受力状态,久而久之也会诱发平足症的发生。
为此建议,家长在为青少年选择鞋时,首先应选择具有足弓承托垫的鞋,如此有助于舒缓足部疲劳,同时降低平足症发生的几率。
其次,应选择鞋跟部、鞋帮稍硬一些的鞋子,可紧包足跟。青少年足部发育还没定型,相对偏硬的鞋跟部、鞋帮,有助于保护和稳定足后跟,同时,穿有鞋带的鞋可以使鞋和足内侧贴的更好,不仅可保护足部的健康发育,还能辅助孩子培养正确的步态。
另外,鞋子的前部要稍宽,以保证足趾可有活动的空间,这样可减少双足因长时间行走而出现的疲劳和疼痛感。
最后,为孩子买鞋一定要孩子亲自试穿,这样才能准确选择到合适的尺码。正常情况下,选择鞋子的内长应该比孩子脚长多出0.8至1公分,约放入一根食指的距离空间即可。
此外,家长还应注意,要顺应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不要让孩子过早站立、过早学步或盘腿呈“W”型坐姿。与此同时,要增加孩子的活动量,训练跑跳能力,让孩子多进行户外运动锻炼足部肌肉、韧带,多做一些弹跳性运动如足尖运动、跳绳等弹性运动,以强健小腿以及足底的肌肉,从多方面进行监督,预防平足症的出现。
应对平足症可先矫正再手术张涛说,有相当一部分平足症患者是自幼就患上该病,只是没有引起重视,直至后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后,才考虑治疗,但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黄金”治疗时期。
对此张涛进一步表示,2岁时,孩子的足底跖面脂肪会随着身体的发育逐渐减少,同时足外翻的情况也会逐渐消失,足部纵弓和横弓会越发明显,直到8岁足弓才会基本发育完全。此时,若出现了早期平足的迹象,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因为此时是治疗平足症的一个最佳时机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平足症一旦形成,单纯依靠休息、少运动无法改变足弓本身。所以,为了避免病症不断加重,就应该尽早对症治疗。
对于病症较轻的早期平足症患者,可采用矫形鞋、特殊鞋垫等方式进行矫正治疗。在此期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足底肌肉的锻炼,可有利于恢复足底的支撑结构,缓解平足带来的症状。
同时,在平时要注意避免参加久站、重荷劳动等增加足部负重的行为。对于需经常活动的地面,可铺橡皮地毯等物,缓解足弓的负担。
此外,还可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接受结合蜡疗、考电、冲击波等缓解平足症的理疗方法。
如果上述保守治疗效果均不明显,还能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但相比不动刀即可解决该病来说,肯定越早治疗越好。
互动问答长期穿高跟鞋可能造成拇外翻问:专家,我今年22岁,平时因工作原因时常需要穿高跟鞋,有人说经常穿高跟鞋有可能诱发平足症,请问这是真的吗?
专家张涛:目前,还没有研究证明穿高跟鞋会引发平足症,但是长期穿高跟鞋会导致你的前脚掌持续受压,造成关节拇外翻畸形,影响您的膝关节、髋关节以及下腰部的畸形,进而导致您的腿型畸形。
因此,还是建议您尽量少穿高跟鞋,同时也医院进行检查,看看您的相关部位的状态,以便医生进行诊断治疗。
高强度运动诱发扁平足的几率较小问:专家你好,我看网上有传闻说,对于处于生长发育的孩子来说,经常从事一些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会有损孩子的足弓,严重者会诱发平足症,请问事实是否真的如此?我家里面没有扁平足,但我是扁平足,是不是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专家张涛:高强度诱发平足症的说法不是很确切,从平足症的发病几率来说,脚部维持平衡主要是由内侧的稳定系统比如韧带、肌腱以及骨头等,当在进行高强度体育锻炼的时候,如果造成内侧稳定系统的损伤,且未进行系统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平足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高强度运动都会导致平足的发生,这种情况出现的概率较小。
由于各种因素,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是扁平足。您从小就是扁平足,且在进行锻炼时足部没有受过伤,目前平足也不对您的生活造成影响的话,那么暂时不用进行干预。
幼儿足部扁平属于正常情况问:我家二宝今年1岁多,他的脚我看有点像扁平足,走路的时候不想大宝1岁时候那么稳,我担心他的足部会越来越平,医院吗?
专家张涛: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平足,因为足弓是随着人的发育而发育起来的,您小孩才1岁,不能断言他会发展为平足症。这需要动态观察,一般10岁后,人的足弓才会慢慢出现。
如果感觉小孩走路不稳定,可以在晚上对他的足部进行适当按摩。如果还是不放心,医院拍个片子,看看是否有跗骨联合的情况。
专家简介张涛医院足踝外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任中国康复技术转化及发展促进骨外科学与康复技术转化委员会委员,河北省科技厅奖励评审专家库成员,贵阳市科技专家,贵阳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
擅长于复杂足踝部骨折微创,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慢性踝关节不稳,踝关节骨性关节炎周围截骨保踝及踝关节距软骨损伤治疗。
坐诊时间:每周五上午
--转载自《贵阳晚报》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王杰陈佳艺
发布信息供稿:贵阳晚报
排版:宣传科
审稿:党办
医院实时门诊动态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