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对于一个跑步者来说,是一项高回报的投资。一个全程马拉松,我们的脚与地面的冲击会达到3万到4万次,每一次的冲击,脚都要承受近3倍于体重的反冲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一双合适的鞋子,将脚与地面隔离开,吸收更多的冲击,降低脚和整个身体损伤的风险。
尺码
正确的尺码是选鞋的首要原则,除了能够提高运动效能,也能够预防运动损伤。不正确的尺码,是大多数运动损伤的根源。尺码过小,容易造成足痛、足部变形、皮肤摩擦损伤;尺码过大,则容易造成运动过程中的不稳及水泡。
如果以正装鞋来做参考,合适的运动鞋的尺寸一般会比你的正装鞋大半码到一码,或者是在你最长的脚趾与鞋内最前端留有1厘米左右的空间,这主要是为了预留出运动的伸缩空间,防止足趾与鞋的冲撞。
选鞋的时间
选择运动鞋时,最好在下午或者剧烈运动之后,因为这时脚的尺寸是最大的。另外,我们左右脚的大小是不同的,需要按照较大的脚来选择合适的尺寸,如果有特殊的功能鞋垫,或运动时需要穿的袜子,也一并需要穿上。
一双合适的运动鞋的结构
坚强的足跟包裹:足跟在运动的时候会出现内外的翻转,当肌肉由于疲劳,或者由于距下关节(跟骨和其上的距骨之间形成的关节)本身存在不稳,就会增加这种翻转的幅度,容易造成相关韧带的急慢性损伤,坚强的后跟杯将会在你无法控制足跟翻转时提供足够的握持力。
蹬伸结构:鞋的前掌,就是脚趾和脚交接的关节部分,需要能够比较容易折弯,这种弯折的结构将会让我们在蹬伸期(足趾蹬地推动身体前进时)更容易向前奔跑,难以折弯的前掌会降低我们的运动效率。
坚强的中足保护:在与我们足弓相接触的部分,需要足够的坚强,当一只手握持住鞋跟,另一只手握持住鞋的前部尝试像扭麻花一样扭动鞋体时,具有较好保护能力的鞋子将会很难扭动变形。整个大底柔软的鞋子看起来很好,但并不合适大多数人,尤其是有足部结构性问题或肌力较弱的人,选择时需要慎重。
你的脚是什么类型
在确定如何选鞋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足的翻转。
足的翻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运动过程中,从足跟着地到足趾离地过程中脚向各个方向活动的特点,比如,脚可能是一直处在内翻状态,也可能是触地时外翻,蹬伸时突然转换为外翻。翻转的方式将会决定你适合穿什么样的鞋子。
看穿过的鞋底磨损情况是最简单的判断脚属于哪种翻转的方法。
一般有三种翻转方式:
中立:这是一种正常的足翻转方式,磨损的一般是足跟的外侧,前足的中部或前内侧。
外翻(扁平足多见):鞋底的内侧磨损较为厉害。
内翻(高弓足多见):与外翻相反,磨损的是足底的外侧。
上图即是鞋底磨损与足型的对应方式。
一般来讲,对应不同的翻转方式,有三种不同类型的运动鞋类型,稳定型,运动控制型及缓震型。
稳定型的运动鞋混合了保护、缓震的作用,特点是有一个半曲的鞋型,适用于中立或轻度外翻的足型。
上图左一为直板鞋型,左二为半曲鞋型,左三为全曲鞋型
运动控制型则主要是缓解足内侧压力,用于防止足的过度外翻,鞋型是直板,主要是用于扁平足型,或是外翻足型。
缓震型则加强了缓震的性能,比如足跟的气垫,全曲的鞋型使得足弓的支撑部分更加坚强,能够让足的内侧分担更多的压力,适用于高弓足及内翻型足。
不同的厂家对运动鞋的类型定义有所不同,但功能基本相似,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复杂的翻转需要进行专业的检测。
鞋子有寿命
选择完鞋子,至少穿上适应10分钟,需要有舒适的感觉,绝对不能够有踩踩就好,穿穿就舒服了的想法。一般来讲,运动鞋缓震功能的设计寿命是跑步~千米,但大多数时候,建议在~千米时就需要更换鞋子,否则失去缓震的运动鞋更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另外,不同的运动形式对鞋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以上仅是一些常规原则,当我们大量进行某种特定的运动时,比如篮球、网球,就需要根据他们的运动特点来选择鞋子。如果有可能,最好是能够测量一下足型及足的运动特点,这样会更加精准的选择运动鞋,减少运动损伤。
本文原发表于《家庭医生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