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岁的佳佳因为脚后跟疼痛,由他母亲陪同到门诊来看病,原来是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呢?
那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造成的。通常会觉得脚跟疼痛和不舒服。有时候脚跟压痛较剧烈,而且一直疼痛。早晨起床时疼痛感觉明显,走路多时疼痛会加重,严重的甚至站立休息时也会感觉到疼痛。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可导致足跟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这种疾病可发生在所有年龄段的成年人,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还有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长期行走时姿势着力不当,往往还会引起腰、髋、膝、踝等部位的疼痛。像佳佳这样12岁的孩子发生足底筋膜炎的较少见。当我问清原因时,才知道原来他是因为近来一个月参加在世纪公园进行的足球强化训练,刚刚从北京比赛回来,是过度训练引起的。
足底筋膜炎病人为什么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呢?
这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
得了足底筋膜炎应该如何治疗呢?
一、是休息并以物理治疗来改善足跟的疼痛,包括超短波、电疗等。
二、可使用带有足弓支撑的鞋垫,可均匀分散患者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进而减少反复牵拉对足底筋膜的伤害。
三、可外用贴膏,贴于足跟肌表可刺激神经末梢,减轻刺激,缓解疼痛。四是常用热水泡脚,可以缓解病痛。
足底筋膜炎的预防和康复训练
首先在进行锻炼之前一定要选择合脚的运动鞋,合理掌握运动量。同时加强足底筋膜的韧性,坚持日常快速恢复筋膜功能是最根本的方法。另外由于足底筋膜与小腿肌筋膜相连,它们在功能上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相互影响各自的功能发挥,所以在预防和治疗足底筋膜炎的方案上,一定要重视小腿肌筋膜的放松恢复。
小腿胫骨前肌自我手法放松
坐在凳子上,患侧脚着地,沿着从上向下的顺序,俯身,用双手拇指对小腿前面的肌肉进行按压横拨放松,力量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宜,重复3-5分钟。
小腿三头肌自我手法放松
坐在床边,患侧腿作盘腿状,将患侧小腿平放在床面上,沿着从上向下的方向,用双手依次对小腿的肌腹和跟腱进行按压拿捏,力量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宜重复进行3-5分钟。
足底筋膜自我手法放松
坐在床边,患侧腿作盘腿状,将足底暴露在身体前面,沿着脚底,从足跟向前脚掌,用双手拇指依次对足底筋膜进行按压放松,力量以有轻微的酸痛感为宜,重复进行3-5分钟。当按到痛点时,可以强忍疼痛按压十秒钟,强刺激1-2次。
拉伸脚趾
开始姿态:坐在床上,患侧腿膝屈,患侧脚放在床面上。拉伸方法,用手依次抓住脚趾,向后牵拉,让前脚掌有轻微牵拉感觉,每个脚趾牵拉进行10-15秒,重复2-3组。
滚动足底
开始姿态,坐位,患侧脚脚底踩在网球上或者按摩棒上。训练方法,保持身体平衡,将脚底网球缓慢依次从脚跟滚到前脚掌。左右各完成10-15次,重复2-3组。
脚抓毛巾
开始姿态,自然站立,患侧脚放在一块铺开的毛巾上。训练方法,呼气,脚掌用力,使脚趾屈曲抓住毛巾并轻轻抬起。吸气,缓慢回到开始姿态。抓放动作都应缓慢进行,完成10次为1组,重复2-3组。
温水泡脚
水温在40℃-43℃,进行15-20分钟的浸泡。如果有条件最好用木桶(或者电动泡脚桶)泡脚,将整个小腿都能够浸泡在水中,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对待足底筋膜炎和对待其他疾病一样,要做到预防在先,防患于未然。
作者: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医疗健康专委会
顾友文副主任医师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