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容颜,很多人可以在美容院挥金如雨;为了美手,很多人可以把做保养当做习惯……
相比人们在脸上和手上花费的财力和精力,双脚却像后娘养的,独独一个“苦力”,虽其貌不扬,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仅要满足我们的日常活动,还要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
而事实上,脚其实是全身健康的“放大镜”,它的细微变化可以折射出多种身体潜在疾病。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专家为我们解读双脚的健康秘密。
一半以上人有脚病数据显示,人的双脚一生平均要走12.5万公里,每走一步要承受3~5倍的体重。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两个人中就有一人患有脚病,成年人患病比例更是高达75%。
多数人对脚部的卫生和护理都不重视,不洗脚、一双鞋袜穿好多天不换。很多女性喜欢穿高跟细,脚在狭小的空间内得不到放松,而导致变形、足癣、过敏、高弓足、足底筋膜炎等表层疾病。很多看似轻微的脚部疾病,背后隐藏着更大的危害,因人们缺乏脚部保健意识,而导致患者有病而不自知。13个脚部症状别忽视人的脚是由26块骨头、33个关节、条肌腱肌肉组成,它联系着我们的心脏、大脑、脊椎的神经和血管,那么,脚部表现出的异常,都可能是给我们发出的疾病信号。
脚干心血液循环障碍。脚部皮肤干燥不仅是由于脚癣或过敏而导致,也很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的原因,使脚部无法接收足够的供血。
脚伤难愈顽固的溃疡是糖尿病的严重预警信号之一,这是由于血糖升高导致的神经受损,出汗功能和愈合能力减弱,而出现“糖尿病足”,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感染甚至截肢。
脚部感觉冰凉甲状腺功能减退会出现脚部冰凉。甲状腺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新陈代谢,其分泌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和体温调节出现异常,身体产生热量的能力大受影响,致使手脚冰凉。
麻木麻木多与神经病变有关,若你的脚经常出现麻木感,可能是由于足部、脚踝或后背的神经萎缩引起的。短暂的发麻,可不必担心,多是因鞋子太紧所致。
脚抽筋脚部抽筋是一种肌肉痉挛的表现,多是脱水所致,同时,钾、镁和钙等营养元素的缺失也会出现痉挛。
脚跟痛这可能是足底筋膜炎、跟骨高压症。主要表现是起床或从椅子上站起时,脚后跟底部出现剧烈疼痛。行走数步稍缓解,随后疼痛又加重。注意,穿太紧、太旧的鞋、人字拖等都会加重症状。
大脚趾突然增大关节上突然发作的红肿热痛需及时就医,这可能是痛风、关节炎、感染和外伤所致。
脚部有黑痣黑色素瘤可能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包括脚趾,所以检查皮肤时不要漏过双脚,一旦有不明原因的黑痣出现,可能是皮肤癌的征兆。
脚趾甲发黄脚趾甲受到真菌感染易变黄,指甲增厚;此外,有呼吸道疾病、淋巴水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也会导致脚趾甲发黄。
脚踝肿胀当心肾病。肾脏有筛选营养素的作用,一旦工作失常,体液就难以及时排出体外,导致浮肿,脚部肿胀最为明显。
脚趾无毛脚趾上的毛发突然缺失不见,很可能是外周动脉疾病(肢体末梢供血不足)所致。它是心脏病或中风的重要警示信号,腿部动脉堵塞通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堵塞有关。
脚趾甲下出现红线警惕心内膜炎。这是小血栓破坏脚趾甲下毛细血管后导致血管破裂的结果,心内膜炎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脏衰竭。
护脚有3大法宝常泡脚常用热水或根据自身病情,采用中药进行足浴,可加快血液循环,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
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或者中药泡脚的好习惯,用约40℃的热水,泡20~30分钟即可,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
常按脚底穴位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常按摩,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
按摩足三里,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脚变得暖和起来;
按摩承山穴,可缓解脚酸、脚抽筋等症状;常按太溪穴可补养肾脏;
常按涌泉穴,能改善心肺功能等。
坚持运动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都可以。
夏天气温较高,脚病也进入高发期,建议大家注意脚部卫生,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
老年大学、活动赛事、互动娱乐、学习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