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出生到十七八岁
双脚每天都在生长、变化和发育
有数据表明,中国人健康脚型不到20%
扁平足、后跟外翻和步态八字脚等足部问题
困扰着中国儿童
这些问题不仅会导致行走姿势不美观,
而且长期站立或行走
容易引发疼痛导致孩子行走(奔跑)能力下降
这时候,粑粑麻麻可以通过认识“足印”
了解宝宝成长各个阶段足部发育情况
以便第一时间帮助宝贝预防或矫正
认识足印
足印是辨识足弓类型最直接的工具。脚底足弓是一个拱形的结构,在行走或跳跃时,可缓冲脚部所受的地面反作用力,达到吸震的效果。
足弓的类型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足部健康,而不同的足弓呈现出的足印也各不相同。
—1—
正常足弓
足印呈约半个足弓状,属正常脚型。适配各类鞋款。
—2—
平足弓
足印几乎能看到整个脚掌,说明孩子的足弓很平,即我们说的扁平足。
扁平足俗称「鸭母蹄」,指足部在站立或踩地时,内侧纵弓塌陷或消失,足底因而变得扁平,甚至平贴近于地面。
扁平足的小朋友大多会出现足弓塌陷、走路容易跌倒、脚部容易疼痛疲劳、脚跟外翻、X形腿、走路外八、鞋跟内侧比外侧磨损快等相关症状。
先天因素:先天性跗骨黏合、韧带松弛、肌肉张力太低,或来自遗传。
后天因素:在孩童时期足弓缺少刺激,脚部的肌肉、韧带缺乏锻炼,力量不足,造成足弓发育不良。
另外,幼童太早穿鞋,或者长期穿着带跟的鞋子也容易造成扁平足。
—3—
高弓足
足印若仅呈现出脚跟、前脚掌以及脚外缘,就是典型的高足弓。高弓足是常见的足部畸形,多为神经肌肉性疾病引起的前足固定性跖屈,从而使足纵弓增高。
步态上容易有出现内八及脚趾后缩。足部缺乏稳定性,并有长茧现象。
在走路、站立及跑步时因肌腱过短拉力不平均而感到内纵足弓筋膜疼痛,足踝也较容易扭伤。
而且因膝盖骨向外侧角度过大,造成膝关节外侧张开,引发病变,使得下坡及下楼梯时膝关节容易疲劳和疼痛。
先天因素:80%高弓足属于神经肌肉性疾病,致使足弓降低的动力性因素如胫前肌或和小腿三头肌肌力减弱,以及足跖侧内在肌挛缩,从而造成足纵弓增高。
后天因素:小朋友长期穿着过小、过紧及过窄的鞋子,使足部骨头无法正确伸展,导致足跟在行走时有不当的外旋,影响足部骨骼正确发展。
正确了解足印知识,能够帮助粑粑麻麻同步跟踪宝贝的脚部发育情况,及时发现和重视孩子的脚部健康,让宝宝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留下的都是健康而有力的“足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