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怎么能治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706972.html
脊柱检查:视诊→触诊→叩诊
四肢和关节:视诊与触诊相互配合
视诊:
病人取直立位,双足并拢,双臂自然下垂,护士从侧面视诊病人的脊柱有无前凸或后凸畸形,然后从背面视诊脊柱有无侧凸畸形,或用手指沿脊柱棘突自上向下稍用力划压,使皮肤出现一条红色的充血线,以观察脊柱有无侧凸。检查脊柱活动度时,嘱病人分别做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旋转等动作,观察脊柱的活动情况。检查颈椎活动度时,应固定病人双肩,使躯干不参加运动;检查腰椎活动度时,应固定病人臀部,使髋关节不参加运动;已有脊柱外伤、可疑骨折或关节脱位者,应避免脊柱活动,防止损伤脊髓。触诊:病人取坐位,护士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自上而下逐个按压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询问有无压痛,常以第7颈椎棘突作为标志计数病变椎体的位置。
叩诊:直接叩诊法:用叩诊锤或护士中指直接扣击每个脊柱棘突,询问有无疼痛,多用于胸椎和腰椎的检查。颈椎疾病,尤其是颈椎骨关节损伤时,因颈椎位置深,一般不用此方法检查。
间接叩诊法:病人取端坐位,护士将左手掌面置于病人头顶部,右手半握拳以小鱼肌部位叩击左手背,询问有无疼痛。
反甲、匙状甲缺铁性贫血、高原疾病杵状指肢端缺氧、代谢障碍、中毒性损伤,如支气管肺癌、肺脓肿、先天性心脏病肢端肥大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爪形手是尺神经损伤时,大部分手内收肌麻痹,造成握力减弱,持物不稳,动作不灵活等,其典型表现为手指的精细动作消失。此外,尺神经损伤后屈腕力弱,无名指、小指末节不能屈,小指不能外展。餐叉畸形即Colles骨折,即桡骨下端骨折的一种典型畸形。侧面观见患部呈餐叉样外观,故称“餐叉样畸形”,而正面观则呈枪刺状畸形。梭形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爪形手尺神经损伤猿掌正中神经损伤腕垂症桡神经损伤餐叉样畸形见于colles骨折关节腔积液时,膝关节均匀性肿胀,双侧膝眼消失并突出,可出现浮髌现象。浮髌试验:病人平卧,患肢放松。护士左手拇指与其余手指分别固定在肿胀关节上方的两侧并加压压迫髌上囊,使关节液集中于髌骨底面,右手食指将髌骨向后方连续按压数次,如下压时有髌骨与关节面碰触感,放开时有髌骨随手浮起感,则为浮髌试验阳性,提示关节腔积液达中等量以上。(A膝内翻,“O”形,常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B膝外翻,“X”形)佝偻病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方颅”、佝偻病串珠、“鸡胸样”畸形、韧带松弛可致脊柱畸形,“脊柱后凸”、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X”形)样下肢畸形肌力评估
肌力:指肌肉作出主动运动时最大收缩力。分为六级:
5级肌力正常
4级能对抗阻力,但较正常差。抗动。
3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抬动。
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平移,但不能抬离床面。平动。
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不动。
0级完全瘫痪无反应。
单瘫:单一肢体瘫痪,多见于脊髓灰质炎。偏瘫:一侧肢体瘫痪,见于脑血管疾病,如脑出血,脑动脉血栓,脑栓塞,脑肿瘤。截瘫:双侧下肢瘫痪,见于脊髓外伤。交叉性偏瘫:一侧肢体瘫痪及对侧脑神经损伤,见于脑干病变。肌张力:指静息状态下肌肉的紧张程度。肌张力增高,见于锥体束和锥体外系损伤。折刀现象,铅管样强直。肌张力减退,表现为肌肉松弛,见于小脑病变、脊髓灰质炎、周围神经炎。肌强直是牵张反射增强的结果,牵张反射阈值降低,导致对被动运动的抵抗增加。但当最大程度地伸展肌肉时,抵抗会突然消失,就是所谓的“折刀现象”。在关节作被动运动时,增高的肌张力始终保持一致,而感有均匀的阻力,称为“铅管样强直”。不自主运动是指在意识清楚的状态下,病人随意肌不自主收缩产生的一些无目的的异常动作。多见于锥体外系损伤。1、震颤:静止性震颤安静状态下出现,运动时减轻,睡眠时消失见于帕金森病姿势性震颤维持某一特定姿势时出现,运动及休息时消失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性脑病运动性震颤运动时出现见于小脑病变2、舞蹈样动作:面部肌肉及肢体的快速、不规则、无目的、不对称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做鬼脸、转颈、耸肩、手指间断性伸屈、摆手等舞蹈样动作。多见于儿童期脑风湿性病变。3、手足抽搐:见于低钙血症和碱中毒。共济运动:是指完成某一动作需要一组肌群协调一致的运动。
1、指鼻实验:睁眼时准确,闭眼时出现障碍,为感觉性共济失调。睁眼闭眼变化不大,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
2、跟-膝-胫实验:病人仰卧,高抬一侧下肢,然后将足跟置于对侧下肢的膝部,再沿胫骨前缘向下移动到足背,先睁眼后闭眼。感觉共济失调者闭眼时足跟难以寻到膝盖。
3、快速轮替动作:共济失调者动作缓慢不协调。
4、闭目难立征:病人直立、双足并拢、两臂前伸,然后闭目。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为阳性。若睁眼时能站稳,闭眼时站不稳,为感觉性共济失调,提示两下肢有深感觉障碍。闭目睁目都不稳,提示小脑蚓部病变。
浅反射:角膜反射、腹部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
深反射: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阵挛。
病理反射:Babinski征、Oppenheim征。
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Kernig征、Brudziinski征。
脑膜刺激征
颈强直:病人仰卧,护士托起病人枕部作被动屈颈动作,可见抵抗力增强。也可见于颈椎或颈部肌肉病变。
Kering征:病人仰卧,使一侧髋、膝关节屈曲呈直角,用手固定膝关节,右手将小腿尽量上抬,使膝关节伸直,正常者可伸达°以上。阳性为伸膝受限,且伴有疼痛和痉挛。
Brudzinski征:病人仰卧,下肢自然伸直,护士一手维持胸部位置不变,另一手托起病人枕部使头部前屈。阳性为双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同时屈曲。
病理反射
Babinski征:阳性反应为拇趾背伸,其余四趾呈扇形散开。Babinski、Oppenheim,Gordon,三者阳性表现相同,以Babinski最常见。Hoffmann征:阳性反应为其余四指轻度掌屈。见于颈髓病变。深反射
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所引起的反射。
深反射减弱或消失见于器质性病变,如末梢神经炎、神经根炎、脊髓前角灰质炎;亢进多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表现。深反射亢进时,突然牵拉引出该肌腱,且出现持续紧张,该牵拉部位出现持续性、节律性收缩。
肱二头肌反射颈髓5~6节肱三头肌反射颈髓6~7节桡骨骨膜反射颈髓5~6节膝腱反射腰髓2~4节跟腱反射骶髓1~2节阵挛见于锥体束以上部位的病变浅反射:
角膜反射正常时可见该侧眼睑迅速闭合,称为直接角膜反射,如刺激一侧角膜,对侧眼睑也出现闭合,称为间接角膜反射。直接消失,间接存在,见于该侧面神经瘫痪。直接和间接均消失见于三叉神经病变。深昏迷病人角膜反射完全消失。腹壁反射上部反射消失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部见于9~10节、下部11~12节均消失见于昏迷或急腹症病人??单侧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提睾反射双侧反射消失见于腰髓1~2节病变一侧消失见于锥体束损害跖反射消失见于骶髓1~2节病损往期推荐实验室检查2之血液检查
实验室检查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