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之跟腱前囊炎2

什么是跟腱前囊炎?

疾病定义跟骨后结节是跟骨特有的解剖结构,在跟骨后结节上缘和跟之间有一个滑,称为跟滑嘉或跟骨后滑装,能够缓冲活动过程中跟和跟骨后结节间的摩擦。由于过度行走、碰撞、压迫摩擦或跑跳等机械性刺激,导致跟腱前滑嚢产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称为跟前炎,或跟骨后炎。

症状:

疼痛:

跟腱前和跟骨上的疼痛,开始为间歇性,后期可发展为持续性疼痛。主被动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行走时疼痛明显。

压痛:

跟腱和跟骨上局部肿张、压痛。两指挤压试验阳性,即当两个手指分别置于跟插入点的内侧和外侧,施加压力时的疼痛。

活动受限:

由于疼痛导致的关节活动受限,主动或被动活动踝关节可以加重跟腱前嚢炎导致的疼痛。

红肿热痛:

跟前和跟骨上可伴有肿张、发红、发热等。

肌增厚:

跟炎累及跟,可引起跟及周组织的慢性炎症,导致局部增生增。

常见原因有哪些?

过度使用:

过度使用导致跟腱前囊炎反复挤压撞击,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

跑步:

跟骨后滑嚢炎在跑步者中尤其常见,特别是那些经常在斜坡上训练的人,因为踝关节背屈增加了对滑嚢的压力。

足力线异常:

后足马蹄内翻、代偿性后足内翻、代偿性前足外翻的人,跟骨结节和跟间间隙变小,跟腱前滑囊压力增高,也易患跟腱前囊炎。

关节炎:

双侧跟腱前囊炎炎往往提示关节炎的发生。

Haglund畸形:跟骨后上结节突出,增加了跟腱前嚢的压力和摩擦,容易发生跟腱前囊炎。

年轻女性:

与经常穿高跟鞋及硬质低帮鞋有关。

运动员:

过度训练、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加剧跟前滑囊的压力和磨损,容易发生该病。

高弓足、足内翻的人:

高号足和足内翻,使跟骨后上结节更靠近跟,活动时加大了跟前滑的磨损,容易引起局部炎症和疼痛

跑步爱好者:

该病的发生与反复的慢性摩擦有关,跑步过程中增加了跟骨和跟的摩擦,造成跟腱前滑囊炎症反应。

硬帮鞋:

硬质鞋帮反复施加压力撞击跟腱前嚢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产生后跟部位的持续性疼痛。

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背柱炎、银屑病关节炎、雷特综合征、假性痛风和痛风患者。

康复训练:

足趾活动

尽可能大范围屈伸活动各足趾,每次活动10分钟,休息半小时。此法主要用于症状严重者,因疼痛无法进行其他活动,为避免踝关节的活动过度,可先进行各足趾活动,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消肿肿胀,缓解疼痛。在进行身体锻炼时,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活动的量和强度。

大腿及小腿部肌肉收缩训练

即大腿股四头肌及小腿部腓肠肌肉绷紧后放松,尽量避免引起踝关节活动,在疼痛不加重情况下可多做,每日次以上。主要针对于跟腱炎患者修养缓解期,主要目的是加强血液循环,防止深静脉栓塞,也可防止肌肉萎缩。

3、踝关节屈伸锻炼

当跟腱炎症状明显缓解后,可加强关节的运动,踝关节主动的尽最大可能的绷直和勾脚尖,出现疼痛需停止,每日可做次以上,此法适用于缓解恢复期患者,目的为尽可能避免跟腱粘连及关节的僵硬。

毛巾延伸拉伸法

坐于床上双脚伸直,患肢足趾朝上,双手使用一条毛巾勾住脚底,向身体方向牵拉,每次牵拉30秒后缓慢放松,后换脚同时进行,力度以疼痛承受内为佳,晨起后锻炼最佳,每日3次。此法适用于恢复期加强训练,目的为增强跟腱耐力,加快恢复。

跟腱离心锻炼

可在楼梯台阶练习,患者患肢伸直站立,前脚掌位于台阶上,另一侧肢体弯曲悬空,患肢脚后跟缓慢下压,出现酸胀感即可开始缓慢踮脚,恢复准备姿势。每组10次,每日3组。此法适用于跟腱炎恢复后期,目的是巩固治疗,加强跟腱力量及周围肌肉韧性。

物理治疗

冲击波治疗:

冲击波治疗可以缓解局部症状,该方法有效、简单、无创,但机制不明。有研究证明冲击波可促进局部止痛、抗炎物质释放,增加受损部位的血流,促进肌修复,抑制疼痛信号传递,改善局部新陈代谢等作用。

注意事项

1、在运动前务必认真做好热身。务必要加强身体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力量训练。

2、如果在进行某项运动时感觉到疼痛,应立即停下并休息。

3、在进行身体锻炼时,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慢慢增加活动的量和强度。

4、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肌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5、运动时穿合适的鞋子。穿鞋不要超过建议的寿命,鞋的寿命取决于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地面和运动的条件。

6、经常牵拉和加强小腿肌肉训练,在日常运动中逐渐增加登山、爬楼梯项目。如果需要,可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

今天跟腱疾病的分享就到这里啦,欢迎来店咨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d/143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