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肌腱断裂生活不便,二十年后通过移

“二十年了,我以为手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会恢复了,没想到专家水平这么高,给我治好了,心里真是太激动了!”4月27日,医院做完肌腱断裂移植手术5天后,贺先生一边活动着手指,一边激动地对别人说。定居青州多年的贺先生,有个心愿未了。多年前一场意外事故,导致贺先生左手肌腱断裂,手部伸曲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给生活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吃饭拿馒头,拿筷子,这么简单的事情,在我这里都是困难的。刚开始的时候,心里很灰冷,感觉整个人生都是不好的。”回想起以往的经历,贺先生深有感触。多年来,因为左手功能受限,出去打工,屡屡受挫。即使找到一份差强人意的工作,也因为左手功能问题,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困扰,自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能换来同样的劳动成果。贺医院就诊,因为受伤时间长,肌腱挛缩,功能退化,手术难度大,且效果不能保证,所以一直迟迟不能下定决心手术。“他们都保证不了效果,说时间太长了,受伤部位太陈旧了,无法实现满意的预期。”贺先生想起求医的经历,连连摇头。贺先生把拍过的片子,一一拿出来给别人看,时间标注的都很清楚,时间也在这些片子上打上了深深的印记。后来贺先生经朋友介绍,打听到了骨科名医施晓明,恰好医院坐诊,抱着试一试医院看看有没有希望。完善术前相关的辅助检查后,经过术前多学科的病历讨论,施晓明主任认为:贺先生病史时间长,肌腱因创伤或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软组织粘连缺损等情况,同时是指深浅两根肌腱出现损伤,手术需层次进行。在鞘管内只能移植一根深腱,并且移植两端结合处必须在鞘管区之外,滑车系统尽可能多予保留;指浅屈肌腱如果完好无损,不应牺牲,移植长度适中,使术后伸屈幅度正常有力量。“之前操作过肌腱断裂的手术比较多,但是时间这么长的还是第一次。经过深入讨论,研究,感觉贺先生的手术还是有很大希望的,手部功能恢复八九成,还是有这个把握的。当时给贺先生交流,没想到他立马就同意了。”施晓明主任说。施晓明主任原医院的骨科专家,在创伤骨科、微创骨科、关节外科、疼痛治疗等领域,具有很深的造诣。医院经过多番努力,将施晓明主任邀请到青州老家坐诊,为青州百姓奉献精湛的医疗技术。4月22日,贺先生实施手术,术前进行了全方位周密的准备。为确保麻醉精准、满意,麻醉师决定在专肌骨超声引导下,行颈丛麻醉+臂丛神经麻醉,施晓明主任在其他医师的配合下,联合实施拇伸肌腱断裂吻合术+指深屈肌移植术。“术中发现肌腱退化严重,部分肌腱仅剩肌腹,虽然片子看了很多次,但是打开后还是和之前的想象判断不太一样,给手术增加了难度。特别是在移植层面,经过了多重考量,一是移植的位置,二是移植的同时,还要保证原先的组织、器官继续发挥功能,移植的组织也要保证成活,双向的考虑,要周全,也要精准施术到位。”在施晓明主任的细心操作下,手术顺利完成,术后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促进肌腱的功能恢复。在细心的术后康复、护理指导下,没想到五天后,贺先生的手指就部分恢复了功能,手指能左右摇摆,能简单屈伸,比预想的要快,要好,欣喜的贺先生逢人就说,于是出现了文章开头激动诉说的一幕。施晓明主任施晓明,男,副主任医师。年毕业于青岛大学医学院。年始专门从事骨外科临床工作,医院进修创伤骨科、小儿骨科,专业研究方向为微创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以期用微小的代价达到治疗目的,进而保全、恢复关节功能。年在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Christ医院进修运动医学、关节镜手术,其间师从北美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主席G.J.Sammarco教授学习,并成为AOFAS会员。能独立开展膝、踝关节镜手术。应德国著名关节镜专家JuergenToft医生邀请,赴慕尼黑ALPHA膝关节中心工作学习半年,进一步提高了关节镜的基础和技术素养。擅长:1、关节镜微创治疗膝、踝部运动性创伤(半月板及韧带损伤等)、膝关节疾病和功能障碍(老年膝关节退变、各类关节炎、屈伸膝受限等);2、创伤后肩、膝、踝关节不稳定、功能受限、疼痛等;3、膝、足踝部畸形的矫正(膝内外翻、手足、高弓足、马蹄内翻足、拇指外翻等)、糖尿病足的保肢治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d/136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