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叫综合征属因第五对染色体短臂缺失,导致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目前没有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仅是对症处理。前段时间浮针四段于波治疗一例,发现浮针对该患儿的发育迟缓有作用,生长发育得到改善。
这个病例对我们很罕见,刊登在此,为的是给大家一个提醒。
夏xx,男,7月龄。年5月26日初诊
主诉:发育迟缓。现病史:患儿1月前因发热,咳嗽,痰鸣就医时被告知孩子发育迟缓。患者发育明显晚于同月龄孩子。发育迟缓,喝奶量少(无母乳喂养)颈软,瘦小,哭声低弱似猫叫,喉中哮鸣音,双眼无神,对外界反应差,头后仰呈角弓反张位,腿软屈曲无力,左侧更差,双上肢无力,左侧更差。足内翻(左重于右),扶站时以脚尖着地,双腿交叉屈曲不能负重。肌张力高,异常姿势(竖抱时头后仰)。
外院实验室检查:1、染色体检查:第5对染色体短臂缺失。
诊断:1、猫叫综合征2、胼胝体发育不良3、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卵圆孔未闭)4、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肌主要在:竖脊肌、腹直肌。诊断:猫叫综合征;脑发育不全;先天性心脏病。浮针治疗,即时效果:搀扶右足可站立,左足无改善,颈软有所改善。继续治疗。
-6-6二诊右足基本正常,左脚足内翻减轻不明显,颈软改善,双腿力量增强,继续治疗原则同初诊。
-6-9三诊哭声中猫叫声音减少,喉中哮鸣音有改善,声音渐有力,双腿力量较前增强,喉中痰鸣减轻。左足内翻改善不明显。
-6-12四诊角弓反张好转,哭声好转,哮鸣音如前食奶量增加,精神状态好转,患儿家属述抱着的时候明显的感觉双腿有力量,继续治疗。
-6-18五诊哭声趋于正常,喉中哮鸣音较四诊好转,左足内翻情况好转,肌肉痉挛好转,少出现角弓反张位,可以坐一会了,少于15秒,双腿有力量,可自行翻身,俯卧位可抬头。家人转述,孩子会笑了,对外界反应力增强。。继续治疗。今天测量:头围42cm身长62腿长26cm臂长24.4cm体重克。
-7-6六诊因治疗期间出现发热,哭声较五诊低弱,喉中哮鸣音较五诊减轻,俯卧位了可抬头,测身长72厘米,比此前长约11cm;体重增加克,可自行翻身,左足内翻情况好转,左手抓握和灵敏度有所好转。
-7-11七诊患儿各体征较六诊有所改善,哮鸣音好转,左足内翻改善不明显,搀扶站立时腿部力量增加,角弓反张发生在哭闹时。左手力量较前好转,俯卧位时可以把手伸出。继续治疗。
-7-16八诊患儿姥姥今天来开心的告诉我孩子发了两颗牙,确实值得开心。家人转述逗孩子有反应,眼睛看东西比较有准,能爬一会了。左足内翻改善不明显,右足尚可,搀扶站立可,双手比较有准头了,继续治疗。
-7-24九诊患儿哭声较前响亮,猫叫声掺和其中,左足内翻较八诊有所改善,双双上肢力量接近。继续治疗,位置:胫骨前肌,竖脊肌,腹直肌,肱桡肌。
-8-5十诊患儿发了四颗牙,可以随意翻身,可以坐一分钟左右了,左足内翻情况如前,双腿肌张力较前改善,肌肉痉挛好转。哭声较前响亮,猫叫声几不可闻较前明显改善,双手握力增加,孩子姥姥述手拿东西时间很长(具体没记时),眼睛较前有神,喉咙哮鸣音明显改善,最近患儿体质增强,未再出现发热。查:腹直肌+,竖脊肌+继续治疗,治疗位置:胫骨前肌(双侧),腓骨长肌左侧,竖脊肌(双侧)腹直肌(左侧)臀中肌(双侧)肱桡肌(双侧)。
讨论:对猫叫综合征的学习了解仅限于百度百科,在此前没有听说过,感谢万能的度娘,提供参考资料。猫叫综合征患者第五对染色体短臂缺失,故又名5p—综合征,因婴儿时哭声有猫叫样啼哭而得名,其原因在于患儿喉部发育不良或未分化而得名。目前无特效治疗方法,只是对症处理。此例患儿,共计治疗十次,浮针对患儿的生长发育起到了明显的干预作用,无论是体重还是身长、牙齿发育都有明显的促进。患儿治疗期间的免疫力明显提升,治疗期间出现三次发热,对患儿喉中痰鸣改善明显。
浮针,给予我们的惊喜太多,感谢浮针。
视频为十诊治疗时的视频。
浮针威海教学基地于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