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朋友圈里开始流行晒步数。
每天走满一万步,
变得跟每天过满24小时同等重要。
作为一名足踝外科医生,
我一边看着你们晒步数,
一边在心里默默算着一笔账:
每天一万步差不多消耗~大卡的热量,
是什么概念呢?
每走步相当于消耗2.6碗米饭
=4个苹果
=克小白菜
=3.8个鸡蛋
=94克(两块)蛋糕……
等等等等,算岔啦!
足踝医生的算法其实是这样的:
一万支箭什么概念,差不多
了
诸葛孔明
满满一草船!
难以想象这一万支箭不是由木头削成的,
而是实实在在的你的整个身体。
没错!包含了你的鞋子、袜子、衣服、
帽子、眼镜、手表、手环、戒指……
所有毛重的身体。
就是说你的身体每天被当作箭一样被发射了
一万遍,
这个任务一般需要一门人间大炮来完成,
而你,
是如何做到的呢?
正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你脚底的一张弓(足弓)
和一根弦(足底筋膜)。
足弓的功能就像弓(就是射箭的弓),
足底筋膜就像弓的弦。
“弓弦”的张力保持拱的形状。
但每次你走一步,随着你下肢肌肉的牵拉,
“弓弦”不断收紧和伸展,
把你的身体像箭一样射出去。
可当拉伸太硬和太频繁,这根“弦”被激怒了,
然后它就会像“弹棉花”一样,
“咯嘣”一下弹在你的脚上!
这时就发生了困扰大家的跖筋膜炎,
俗称足底筋膜炎。
咳咳,继续说得专业一点:
足弓的组成,
可分成骨性结构的排列与软组织的悬吊支撑,
足踝处有许多小骨头,
彼此之间有韧带去维持其稳定度,
形成一个如拱桥般内高外低的弓体,
而足底筋膜是脚跟(跟骨)
与前足(趾骨)之间的强韧肌束,
就像弓箭上的弦一样,
具有维持足弓形状与结构的功能,
当足弓过高或低时,
容易造成足底筋膜张力与压力不平均,
行走时的反复拉扯便容易产生发炎反应,
适当的休息可得到缓解。
夜间因睡眠时发炎物质持续累积,
所以在晨间醒来下地的最初几步
会在脚跟底部感到异常疼痛,
待肌肉活动开来才会逐渐缓解,
一旦又过度使用就会再次感到不适。
年的一项研究,
对多名患者进行超声诊断发现:
足底出现退行性改变的部位很分散,
不仅仅局限在足跟周围,
但以足跟周围最多。
有4%的患者全足底疼痛。
再对照下面这张足底负重分布区域图,
你会明白什么叫“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嗯,感觉怪怪的,
换一句:
“高处不胜寒,低处不堪重”。
(1)扁平足导致足部过度内翻;
(2)高足弓;
(3)足部负载过重,例如:怀孕或肥胖;
(4)跟腱紧缩过短;
(5)年龄增长,足跟部衬垫的萎缩变薄;
(6)穿不适当的鞋子,
如硬式鞋底的鞋子或鞋垫足弓支撑不良。
另外,身边的跑步爱好者或者广场舞阿姨,
如果运动不当,也是易发人群哦,
赶紧把方也医生的文章转给他们看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