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致。最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感。足底筋膜炎是运动引起的慢性损伤,过度训练也可导致跟骨疼痛,有时放射到足掌前面,这种疾病可影响所有年龄段的成人。一、病因由于超负荷压力的长期作用,造成足底筋膜的急性或慢性损伤,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最常见的原因是经常长时间走路包括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逛商店等活动,连续走上几天,就很容易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足底筋膜炎。另外从结构上有导致足底筋膜不正常拉力之因素,例如扁平足、高弓足、足跟肌腱过短等,长期下来可能因行走时姿势着力不当,引起腰、髋、膝、踝等部位的疼痛。
二、临床表现
患者承载重量时足跟疼痛,疼痛通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尤其是晨起或长时间不活动后。一般而言,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足底筋膜不再负重,会处在较为缩短的状态。因而当早晨下床踩地时,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较快的牵拉,进而引起疼痛。但在行走一段时间后,足底筋膜会变得较松,因而症状会缓解。但若过度行走,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渐增,症状又会再现。压痛点常在足底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导致的疼痛特点为搏动性、灼热、刺痛性。
三、检查
1.X线检查:可显示足跟部软组织钙化或跟骨前部产生骨赘,即跟骨骨刺。有无跟骨骨刺的发现,对足底筋膜炎的诊断没有帮助。
2.骨扫描:可显示跟骨的钙摄取增加。
3.磁共振:可表现为足底腱膜增厚。
四、传统治疗方法
1、致力于减少炎症反应
2、减少负重使筋膜不过度紧张
3、口服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4、足跟垫
5、冰敷
6、弹性运动绷带
7、矫形器
8、局部封闭治疗。
传统的治疗方案容易复发。25-30%患者会在6周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10.9个月。SIRS-运动损伤康复专家武汉站8月16日-8月18日??:-联系OneFit工作人员进行报名五、如何才能让足底筋膜在我们控制下重新负重呢?
筋膜和肌腱类似,肌腱疼痛不是炎性反应,减轻负重会使肌腱弱化,它是一种退行性改变,最佳的治疗方法是逐渐增加肌腱的负荷,帮助它重塑,筋膜也是如此。很多人知道拉伸放松小腿后侧肌肉和贴肌效贴可以缓解足底筋膜炎的疼痛,但是可能不知道足底的趾短屈肌对于缓解足底筋膜张力至关重要。通过加强趾屈短肌,可有效缓解对足底筋膜的压力,彻底告别它的困扰。另外,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效果更好。
1、名片测试:测试趾短屈肌肌力患者坐于凳子上,然后测试者用一张名片放于患脚的外侧4个脚趾下方,患者用四个脚趾向下压住名片,然后测试者往外侧抽拉名片,根据名片抽出的容易程度来判断趾短屈肌的肌力是否偏弱。2、力量训练:加强趾短屈肌力量A、坐姿弹力带趾短屈肌训练
患者坐于凳子上,用外侧四个脚趾用力将弹力带向下压,脚趾贴近地面保持两秒然后放松还原,重复15次左右,完成2-3组。B、站姿弹力带趾短屈肌训练患者站立,用外侧四个脚趾用力将弹力带向下压,脚趾贴近地面保持两秒然后放松还原,重复15次左右,完成2-3组。
C、平地站姿提踵(脚趾下面垫毛巾卷,充分伸展足底筋膜)患者站立于平地,用毛巾将患脚脚趾下面垫上毛巾,将脚跟抬离地面,最高点保持2秒,然后慢慢还原于地面,重复15次左右,完成2-3组。
D、台阶站姿提踵(脚趾下面垫毛巾卷,充分伸展足底筋膜)患者站立于踏板边缘,用毛巾将患脚脚趾下面垫上毛巾,然后将脚跟抬离地面,最高点保持2秒,然后慢慢还原于地面,重复15次左右,完成2-3组。
六、如何预防
1、如果有足弓异常,除了矫正和功能训练,也可以通过配置专业鞋垫预防足底筋膜炎的发生,此类鞋垫可均匀分散足底压力,可在下肢负重时有效降低足底筋膜所受的拉力,减少伤害;对于没有足弓异常的人来说也是防止足底筋膜炎的有效方法。
2、对于爱运动的人,要有一双合适的运动鞋,平时可以多做一些下肢小腿的肌力、离心控制训练、拉伸放松以及足底肌肉和筋膜的按摩放松。必要时,咨询专业的康复师进行足部生物力学分析,了解足部是否存在力线不良,及时矫正以确保足部的正常功能。
3、热衷于逛街的小姐姐,尽量选择一双有支持足弓构造的鞋子,不宜过高或过平,间断性休息也能有效减缓对足底筋膜的拉力。
4、控制体重,适当减肥。
-近期课程安排-
SIRS-运动损伤康复专家武汉站
8月16日-8月18日
??:-
联系OneFit工作人员进行报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