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水民间文艺第期洹河水治好了高

南北朝时期,北朝高欢明为东魏宰相,却暗立北齐王朝。他以晋阳为根据地,建都邺城(今安阳北)。他的正宫娘娘娄氏是鲜卑人,仗势娘家势力,欺压汉族西宫娘娘。两宫不和,引起两族矛盾,阻碍高欢政权的建立。高欢从中调和说:“鲜卑将,汉族谋;将为手,谋为足,手足何须争曲直?”正宫娘娘阴险奸诈,哪管他这一套;西宫娘娘心地善良,常受娄氏的窝囊气。因此,心中闷闷不乐。天长日久,郁结成疮。先从腋窝发印,再延伸到脖颈,溃串成洞,不可收口,浊液外流,其味腥臭,欲称“老鼠疮”。娄氏趁此将她赶出皇宫。

黄华山西北的插天峰下,有高欢的避暑宫,娘娘曾到过这里。早听说过黄华圣水治百病,就领着两个丫环向太行山走去。走啊,走啊,走落了太阳,迎来了星辰;走过了平地,迎来了山岭。来到洹河出山口东河糟。这里有片深水渊,幽深不见底,一眼望不到边。即使在最旱的年头,水也没有少过。渊边山上有座山神庙,她们就住下来。

一天晚上,山风呼呼响,洹水哗哗流,夜深人静时,只听庙门“吱咕——”一响,庙门开了。从空中游来了一位手拿仙人鞭,脚蹬莲花盘的老妇人,身后跟着童男玉女。童男提灯笼,玉女端仙瓶。老妇人发丝银白,面目慈祥,进门朝娘娘努了努嘴,玉女就端起仙瓶往娘娘的疮患处洒仙水。霎时,娘娘觉得疮位有舒服感。娘娘悟出这位老妇人就是黄华老奶奶,就连忙追出庙外面,远远望见有盏明灯,朝黄华方向游去。隐隐约约听见老妇的嘱声:“风落渊边住,渊水治疮灵”。

第二天,满山遍野长满了猫爪草、大黄、当归、薄荷等中草药。这些药材的花粉、花汁、根、茎、叶、花随同皂角树上落下的针刺(穿山甲),以及河里的鳖甲,一同冲人洹河,流入东河槽的深渊内。这些中草药散结、解毒、清热、活血,是治“老鼠疮”的灵药。娘娘用河水一日洗三次,从不间断,不久就痊愈了,恢复了当年的容貌。

附近山庄里,也有人生同样的疮,娘娘就把治疮的方法介绍给他们,还亲自提水走村串户,帮助人们洗疮治疗。山里人待娘娘像亲人一样,核桃香,柿子甜,板栗面,山楂酸,山里人的深情厚意她饱尝。春天,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在这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她沿着崇山峻岭,曲涧怪石,穿过云拥翠柏,木秀山巅,参禅了如同仙境、令人神行的洪谷寺。夏天,一片片黄花,散发出一股股清香,她到“酷暑藏冰的冰冰洞”,立时感到寒气逼人,冰凉彻骨。秋天,一洼洼的柿树枝,压得颤巍巍的,柿叶一片片火红。她和丫环走在春秋时期赵武灵王修筑的赵南长城上,看到的是果实累累的丰硕景象。隆冬来临,冰天雪地,百花纷谢,桃花洞周围的山桃凌寒怒放,娘娘和丫环观赏了“三月桃花腊月开”的人间奇景。娘娘被黄华山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她再也不愿回宫了。

高欢听说娘娘的疮治好了,三番五次派人请娘娘回宫,娘娘执意不肯。高欢就亲自带领文武大臣来接娘娘。先锋领兵到达娘娘住处的东边山上停下。娘娘望见举“齐”字大旗的人马蜂拥而来,一时百感交集,思绪万千。她回忆起过去宫中生活的苦闷,比比现在山乡生活的欢乐;想想娄娘娘的凶狠,看看山里人的善良。她越想越觉得泼出去的水不能再收回,飞出的鸟儿怎能再入笼?与其笼中被缚鸟,不如山里自由魂。她一头栽到深渊里,两个丫环跟着也跳了下去。霎时,渊里怒浪迭起,翻起团团旋涡……

君臣将士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将士们纷纷脱袍卸甲,下水打捞娘娘和丫环,后来附近这个村就叫卸甲坪村。娘娘投河,深得河神同情,它愤愤不平,水势猛涨,怒涛翻滚,把将士们的盔甲冲得七零八落,冲到下游一个村庄附近,被石头顶住,这个村庄后来就叫丁甲沟村。高欢令文武百官把娘娘和丫环的尸体抬到山上埋葬。娘娘墓在中间,丫环墓分列两旁,这座山就叫娘娘墓山。高欢当即下旨整修山上这座山神庙,并改称娘娘庙。至今遗迹还依稀可见。

林州民间文艺家协会

横水民间文艺工作委员会主办

编审:郭富庆郭进法王长顺

编辑:斌子

投稿邮箱:zxz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hz/159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