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处理
错误的处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为羽毛球运动爱好者,很容易在运动过程中扭伤脚踝。由于缺乏运动保护常识,常常会犯如下的错误
(1)扭伤脚踝之后感觉问题不大,继续运动;
(2)扭伤之后,立即热敷,或抹擦红花油之类的药品;
对运动损伤错误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损伤的加剧,进而逐步变为习惯性扭伤。极大降低了运动能力,并更容易产生反复扭伤。反复发生踝关节扭伤会导致功能不稳和正常踝部运动能力以及本体感觉丧失,进而引起反复受伤、慢性不稳、早期退行性骨改变(距骨软骨损伤)与慢性疼痛。即使是业余运动爱好者,也需要养成合理健康的运动理念。从而更加从容地进行体育运动,并尽可能的延长自己的运动生涯。
脚踝扭伤后,踝关节内部的软组织出现损伤与毛细血管的破裂,通常也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肿胀。想要尽可能大程度的降低扭伤引起的肿胀,需及时地在运动损伤出现后的止损期,根据PRICE原则处理伤处。
Protection保护:
受伤后,需立即停止活动、保护受伤的部位,避免受伤部位二次受伤或负重。
Rest休息:
是指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都尽可能降低受伤处的运动;休息的目的是为受伤的软组织提供一个较好的止损环境。
Ice冰敷(降温):
冰敷的目的是在受伤后,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使血管收缩、降低受伤部位血液流通,从而尽可能使伤处的肿胀最小化。同时,冰敷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实际上,受伤后48小时内,都会持续不定程度的继续发生组织液和血液的外渗,故建议每隔一段时间就进行冰敷。
冰敷时切勿将冰块直接放置在皮肤表面(冰按摩等非静止冰敷除外),单次冰敷时常不得超过20分钟,冰敷时间过长可能损伤皮肤或导致冻伤。最佳冰敷方法是每敷15分钟后将冰袋拿开,让皮肤充分回暖后再进行下次冰敷。
Compression压迫
压迫的目的与冰敷类似,可以进一步减小肿胀。通过物理压迫的方式减少内出血,减缓伤口发炎并减少组织液渗出。最简单的压迫方法是使用弹性绷带做包扎压迫,如果绷带缠绕过紧或有跳动感则应解开弹绷重新包扎。最有效的压迫方法是缠绕压缩绷带。压缩绷带是卷桶状的弹性绷带,可以有效贴合受伤关节。它的好处是容易操作,并且绷带的弹性可以有效压迫受伤区域、达到止血目的。压迫可与冰敷同时进行(冰敷压迫),将冰袋用绷带包裹在伤处或手动操作。
Elevation抬高
通过抬高受伤处的方式,有助于积聚在受伤部位的组织液回流,同时减少血液流向患处,继而减小肿胀和疼痛。最有效的抬高方式是使受伤部位高于心脏,只有极少数3级损伤的患者,通过几个月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需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一般是损伤严重,存在明显不稳,且对运动要求很高的人群。手术方式可考虑关节镜或开放重建,修复韧带结构。应尽量使受伤区域高于臀部。应在受伤后的第一个48小时内将受伤部位抬高,持续时间应越长越佳。
踝关节扭伤后建议咨询专业的足踝医生,已尽量减少损伤,促进恢复。对于踝关节扭伤处理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非手术处理
对于1级和2级踝关节扭伤,数天后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并逐渐增加负重可以使得患者踝关节扭伤恢复更快。对3级踝关节扭伤患者(完全性韧带撕裂),有证据支持伤后10天内早期制动,此后开始踝关节运动。
一般推荐
第一阶段,1周内PRICE原则,休息,保护踝关节,减轻肿胀;
第二阶段,第2-3周,逐渐恢复关节活动度、力量和柔韧性;
第三阶段,接下来几周至几个月内,逐渐开始恢复运动,从不需要扭转踝关节的运动开始,最终恢复体育运动。
手术处理
只有极少数3级损伤的患者,通过几个月系统的非手术治疗失败后,需进行手术治疗。这些患者一般是损伤严重,存在明显不稳,且对运动要求很高的人群。手术方式可考虑关节镜或开放重建,修复韧带结构。
距腓前韧带损伤是踝关节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往往都需要行距腓前韧带的修复,目前,我科已开展关节镜微创行距腓前任带修复及重建术,小切口可解决大问题。
足踝门诊
医院医院足踝专科门诊开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