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期讲述了关于脚崴了该如何紧急处理的方法,然而是否做到这样就够了呢?很明显,答案是否定的。急性的踝关节扭伤(脚崴了)未得到及时的正确处理,或者过早的就大量运动,容易演变成慢性的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不稳的分类
慢性踝关节不稳由分为机械性不稳和功能性不稳。
机械性
指的是踝关节比较松弛,稳定性比较差,距骨会有异常的移位。医生会通过“抽屉试验”和核磁共振结果来判断是否有这些情况。对于机械性不稳,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功能性
指的是会反复的扭伤,有“打软腿”的现象(下楼梯时或者走路时脚不听使唤的发软)。这些表现主要依靠病人自身感受来判断。对于功能性不稳,踝关节的功能锻炼可以成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
此外,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需要在扭伤后的2-3周开始进行适当的功能训练,这样可以有效的预防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
功能训练
第一部分:恢复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
1、踝关节内翻、外翻练习
坐在椅子上或者床的边缘,双脚踩地,用受伤的那只脚缓慢的向内侧(内翻)或者外侧(外翻)用力。每天3组,每组10-15次。
2、画字母练习
坐在椅子上或者床的边缘,以保证你的脚底不接触地面,保持膝关节屈曲放松的状态,然后用脚在空中写字母表的每一个字母。每天2组。
3、踮脚练习
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在地上,双手扶在椅背上,慢慢的踮起脚尖,脚跟离地,维持该姿势3秒后再慢慢的放下。每天3组,每组10-15次。
4、抓毛巾练习
坐在椅子上或者床的边缘,双脚放在毛巾上,用脚趾同时屈曲用力抓起毛巾。每天3组,每组10-15次。
第二部分:恢复小腿肌肉的力量
1、单脚站立练习
受伤的脚踩在地上,另一只脚离地,手扶在桌边或者椅背上,维持该姿势15-20秒,放松一会,再重复进行。训练一段时间后,可使手离开搭扶的地方或者尝试闭眼练习。每天3组,每组15-20次。
2、扶墙练习
面对墙站立,双手扶墙,受伤的脚伸直放在后面,另一只脚屈曲膝关节放在前面,呈弓步形态,身体前倾。然后使受伤的脚尽量往后伸,拉直受力。保持该动作15-20秒,放松一会,再重新开始。每天3组,每组15-20次。
3、毛巾牵拉练习
人坐在地面或者瑜伽垫上,腿伸直,双手抓毛巾的两端,将毛巾套在受伤的脚的前端,然后向身体方向牵拉,保持该动作15-20秒,放松一会,再重新开始。每天3组,每组15-20次。
4、抬腿练习
人平躺在地面或者瑜伽垫上,双腿伸直,缓慢的抬起一条腿,再缓慢的放下,双腿可交替进行。每天3组,每组20-30次。
5、踢腿练习
手扶在桌边或者椅背上,一只脚站立,另一只脚先向外侧慢慢的抬起,再向前方慢慢的抬起,双腿可交替进行。每天3组,每组20-30次。
注意:如果以上动作您坚持了一段时间,但情况并没有好转时,医院找专业的足踝医生进行咨询与治疗哦!
曾林如主任医生
擅长足踝创伤修复,在足踝部疾病如拇外翻、扁平足、高弓足畸形以及足踝部创伤后遗症、足踝部复杂骨折损伤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完成浙江省卫生厅、杭州市科技局多项课题,在全国各级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