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持容颜,有的人做美容一掷千金;有的人偏爱手部护理,定期保养做手膜……
相比人们在脸和手上的付出,双脚就显得惨了很多,它就像是一个“苦力”,虽其貌不扬,却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仅满足了人们日常的所有活动,还支撑着人体全身的重量。
脚是万病之源,八大因素危害足部健康,你可当心了!
1.体重超标:脚部受力约为体重的%。美国芝加哥大学足病专家巴特盖斯特沃思博士表示,肥胖会改变脚部承受压力的方式,容易导致足底筋膜炎和脚跟疼痛,也会加重槌状趾和拇囊炎。
你每迈出一步,全身的26块骨头、66个关节和超过块肌肉、筋腱和韧带都要动员起来。这对足部来说,真是一项压力很大的任务。特别是想到至少50年、7.5万英里的行走(相当于绕地球3周)。只要体重每增加1公斤,这马上会给你的大腿、膝盖和踝关节增加8倍负担,而加在脚上的则不止8倍。
随着脚掌和脚趾下的脂肪区会逐渐变薄,如果体重长期超标还会加速这一过程,所以每个人都非常需要有一副柔软的鞋垫帮助减震。
2.糖尿病:由于脚距离心脏最远,因而最容易出现血液循环不良和感觉丧失,这两种并发症都会导致伤口愈合不理想和截肢危险。糖尿病医院检查双脚。此外,鞋子一定要舒适,避免脚部擦伤和挤压。
3.父母有脚痛问题:脚病也会遗传,所以应多 4.扁平足或高弓足:扁平足会导致肌肉和肌腱拉伸力量削弱,引发跟腱炎和关节炎。高弓足会导致脚部动作僵硬,削弱减震作用,增加膝盖和背部压力。前者可用矫正鞋或矫形术治疗;后者应选择宽松软底鞋,以减轻脚部缓冲力。
5.鞋子不合脚:美国足部医学协会调查发现,超过34%的男性没留意自己的鞋子号码是否应改变一下了;20%的女性每周都会让鞋子弄伤脚;8%的人因鞋子不合脚苦不堪言。其实,随着年龄增加,人的脚会变得更宽更长,买鞋前最好多试几次。
怀孕会导致足部韧带松弛,长年的负重也使脚的肌腱劳损。足部变得比以前更大,所以买鞋时最好根据实际情况选大一号的。
6.常穿高跟鞋:专家表示,常穿高跟鞋使脚受力集中于脚跟和前脚掌,会导致槌状趾、神经瘤、拇囊炎和趾甲问题。因此,多数情况下,鞋跟高度最好不超过2.5英寸(约6.35厘米)。
7.双脚不见阳光: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合真菌繁衍,因此,应该常让你的脚晒晒太阳,回家及时脱掉袜子,让脚见光跑汗。平时最好选择吸湿排汗的袜子。
8.不看脚病:身体其他部位生病,大家都会去看医生,但脚生了病却很少有人特别重视。其实,及时治疗、采用药物鞋垫或脚部矫正可以尽快缓解病情。
护脚有3大法宝
这里
足部尤其足底,是很多内脏器官的反射区,按照生物全息理论的观点,脚同耳朵、第二掌骨侧等部位一样,成为人体的一个缩影,与全身脏腑器官有着紧密的联系。从中医理论来说,足部也是人体经络循行和穴位分布的重要部位。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三条经脉走向止于脚部,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三条经脉走向起于足部,与头面部和胸腹部相关内脏器官密切联系。
足部的传统经穴有33个,占全身穴位的1/10,还有很多的经外奇穴,以及足部反射区。它们有一定的诊断查病、治病和保健效果。结合日常生活,足部保健要做到以下3点:
常泡脚
常用热水或者根据自身病情,采用中药进行足浴,可加快血液循环,甚至能起到改善心脏供血的作用,有利于消除腿脚酸困麻木、胀痛不适等疲劳症状。尤其是老年人,建议养成每晚睡前热水或者中药泡脚的好习惯,用约40℃的热水,泡20~30分钟即可,以双脚皮肤发红、面部有微汗为宜。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老瑶医足浴药
常按脚底穴位
足底有与人体各个脏器相联系的穴位和相对应的反射区,常按摩,能加强人体气血流通,疏通经络。
·按摩足三里,可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使脚变得暖和起来;
·按摩承山穴,可缓解脚酸、脚抽筋等症状;常按太溪穴可补养肾脏;
·常按涌泉穴,能改善心肺功能等。
坚持运动
运动能够锻炼脚部肌肉,是保护双脚的好办法。建议每天坚持小腿和足部运动30~60分钟,提脚跟、伸膝勾脚、甩腿运动等都可以。夏天气温较高,脚病也进入高发期,建议大家注意脚部卫生,及时换洗袜子,穿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
脚是万病之源,好好保养脚步,对于身体健康有重大作用。大家不妨选择合适自己的保健方法,呵护脚部从现在开始!
医院|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