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穿了一个月鞋,底就磨坏了,你是不是觉得自己太“败家”?骨科专家说,正常走路的话,鞋底都会磨损,但如果你发现自己3个月内鞋底就磨损掉20%以上的话,则要留心骨骼问题,建议及早检查。1鞋底外侧磨损可能有关节炎隐患
国外专家研究:正常鞋子的磨损重心在脚跟中间,并可从鞋跟外侧看出约4度的倾斜,但如果倾斜大于4度,就说明脚跟外侧受力过多,这种情况通常由于高弓足让体重过多倾向于脚外侧,造成鞋外侧磨损突出。
这种走路方式容易导致关节扭伤和损伤,长期的受力不均也会导致膝盖外软骨的磨损,引发关节炎。这种方式也会给髋骨施压,导致坐立时骨骼的长久疼痛。
2鞋底内侧磨损扁平足,或者腰椎不好国外专家研究:如果内侧的鞋跟出现明显地磨损,这可能由膝内翻或扁平足造成。如果足弓扁平,在脚掌中部着地时,脚会向内倾斜,导致内侧鞋跟磨损突出。扁平足使脚部的弹性作用大大降低,让小腿肌肉过度工作而更加紧绷,进而可能导致频繁抽筋或者内侧踝关节肿胀。这种走路方式也会导致前骨盆倾斜,进而腰背部疼痛。
3大脚趾外侧磨损可能是高跟鞋穿多了大脚趾外翻很多是先天造成的,但是也可能由于久坐,经常穿高跟鞋等导致脚尖长期朝下伸展造成的。
“大脚趾外翻,是目前国内足踝外科手术中最为常见的病情。”特别是尖头高跟鞋。由于鞋面是没有弹性的皮革,脚强行塞入一个窄小三角形区域内,就会迫使脚拇趾外翻、小趾则内翻。让一些爱美女性,出现不能长距离行走、足趾疼痛、两脚边出现老茧等症状,严重者不得不通过手术才能矫正。
4鞋口磨损你的鞋子不合脚国外专家研究:这种情况多由于鞋子太大造成的,走路时,脚为了适应过大的鞋子,时常摩擦鞋口,造成鞋口内侧的磨损。鞋子大,前脚掌与鞋垫间的摩擦也会增加,这也可以从鞋垫前部的磨损程度得知。反复摩擦会造成脚跟起泡,足底筋膜炎等,由于前脚掌过度用力,还会导致胫骨和小腿的急性疼痛。
5双脚鞋底不对称磨损可能是“长短腿”多是因为双膝的受力情况不均导致,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双腿长短不一。长短腿的成因除先天性外,还可能是骨盆倾斜等造成。当人一只脚受伤后,会有意避免受伤一侧用力,这样会形成保护性跛足,也可能使双腿用力不均匀,导致双脚鞋底磨损情况明显不同。
你真的会走路吗?走路姿势不正确会损伤身体!
虾弓式行走
很多年轻人走路时低头驼背、脖子、肩膀前倾,殊不知这样会造成脊柱正常生理弯曲的S形发生改变,周围的肌肉韧带、软组织长期处于僵硬状态;走路时心率加快、呼吸加速,因此低头驼背会使胸廓无法打开,会影响到心肺功能。
不摆臂行走
很多喜欢耍酷的年轻人走路的时候都不太喜欢摆臂,这样容易引起背部疼痛受伤。走路时左腿向前迈时,脊柱会向右旋转,右胳膊也随之摆动。反之亦然。因此,走路时两个胳膊应该自然摆动。不过,现在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走路时双手在玩手机,或者天气寒冷把双手放在衣服兜里,这样容易引起背部疼痛,甚至受伤。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链接,下载万年历APP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