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脚底有一片贯穿足底的软组织
起源于根骨
然后分成五小束
沿着脚趾底部向前延伸
称为足底筋膜
它最主要的功能是
给予长足弓支持
足底筋膜除了能维持足弓外
更可减少足部在行走时所承受的震荡
以及提供弹力及扭力
我们常说的足底痛
有个称呼是足底筋膜炎
筋膜炎其实并不是“炎症”
除了疼痛,往往没有肿胀
发红、发热的表现。
近年来
主流观点认为足底筋膜炎
是由于反复的细微损伤
过度紧张引起
足底筋膜的劳损和退化
加之足底筋膜不是肌肉
本身缺乏弹性,仅能延长约4%
当足底筋膜受到很大作用力
比如跑步带来的持续高强度牵拉
难免导致结构受损
在早晨起床踏出第一步
或久坐后开始行走
第一步会明显感受到
足底有针扎或者撕裂的感觉?
这是由于长时间的休息
足底筋膜有些挛缩
脚落地时足底筋膜被撑开
那么在接下来的几步有些僵硬和疼痛
由于足底筋膜是结缔组织
没有大量的血液供给
所以自我康复能力很差
诱发因素
1、过度使用
活动量过大或活动方式不当
不断重覆拉扯足底筋膜
造成小撕裂不断的发生
最后导致疼痛
大量的跑步会让足底疼痛
越野跑也容易诱发足底筋膜炎
2、足弓的状态
前方依附在五个蹠骨上
后方的附着点则为跟骨内侧
拉紧足部及跟骨
令脚底形成弓状
扁平足本身是一种正常现象
许多马拉松运动员也是扁平足
但如果扁平足同时伴随足踝力线异常
(跟骨轴线与跟腱轴线不成一条直线)
高足弓又称为弓形足
也是足底筋膜炎的危险因素
所以足弓的正常很重要
过高过低都不利
过度外翻会导致足底筋膜
受到更大的负重应力
而容易诱发足底筋膜炎
3、勾脚尖幅度不够
脚踝有足够柔韧性和灵活性非常重要
勾脚尖幅度不够
是导致足底筋膜炎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你可以坐在床上
双脚并拢同时用力勾脚
观察自己的伤脚
和健康一侧脚的勾脚幅度
是否相同
勾脚尖不足通常表明小腿和跟腱较紧
4、体重超过正常水平
体重过大使得人体最低处
——足底承受了较大的压力
足底筋膜容易受到过度牵拉而导致劳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