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是小儿疾病之一,相信不少患者和家属对于脑瘫已经不是很陌生了。小儿脑瘫给患者和患者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一般小儿脑瘫都会出现各种方面的障碍症状,小儿脑瘫的治疗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也不能忽视小儿脑瘫康复训练,小儿脑瘫的康复训练可以最大程度的矫正小儿脑瘫的各种行为障碍等。脑瘫孩子大多小的时候都存在着这些问题,3个月抬头困难,6个月不会翻身或翻身困难,9个月的时候不会坐,1岁之后还是不会走路,或者姿势异常等情况出现,孩子一旦出现此类情况超过2个月的时间,就不在是单纯的发育慢的问题,这时候家长就要警觉了。很多人会说,有的孩子1岁半才会走路的但是还是很正常啊。但是大多数的脑瘫孩子如果一岁不会走,同时还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走路姿势怪异,行走困难、脚尖走路的情况,孩子不会走肯定伴随着其他的问题。
常见的有侧弯倾向的非对称的痉挛,一侧下肢较另侧呈很大内旋,躯干一侧短缩并伴有骨盘侧斜;足内翻、跖屈伴有下肢伸展、内收,以及脊柱的后弯、侧弯、尖足等重症畸形。早期注意观察可以看到,大多数患儿如能早期治疗可以防止其恶化。
预防脑瘫患儿的肌肉挛缩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鼓励儿童以良好的体位进行主动运动(儿童自己运动),并使正确的主动运动贯穿于日常生活活动中。应用正确的训练方法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恢复和获得,是预防挛缩的重要手段,上文叙述的各种训练方法均可应用,均可起到预防挛缩的作用。
2、被动牵拉:治疗师帮助患儿做被动运动,尽可能保持各关节最大活动范围。
3、体位支具或夹板的使用:如有挛缩倾向者,在增加被动牵拉的同时,应用支具或夹板固定,并与主动运动相配合。
如何做被动牵拉肌肉训练?
首先取得孩子的配合,将其放在一个能减轻僵硬或异常运动的体位。握住肢体,缓慢轻柔来回牵拉肢体,并逐渐加大关节运动范围。注意要非常慢、非常轻地牵拉,不要让患儿有任何疼痛和恐惧。
如牵拉踝部,须从侧位托起膝部和脚跟,缓缓做脚背屈活动,保护踝关节,在牵拉时不要让足跟偏向某一侧。
有些肌肉跨越两个关节。如腓肠肌跨越膝和踝关节。如果腓肠肌太紧,牵拉一个关节将引起另一个关节僵硬,牵拉膝关节会使脚跟部更难背屈,所以最好同时牵拉膝和足根部,使该肌全部受到牵拉,能使双脚放平,促其正确站立。
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重点是什么?
脑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主要训练患者的什么能力呢?第一个是训练患者合适的肌张力,第二个训练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康复训练的作用主要是锻连肢体,恢复患者正常运动。对于这些情况的具体怎样来做:
1、患者肌张力的锻炼:我们通过简单的肌张力,肌力牵拉训练来缓解患者的肌张力,但是这种牵拉训练需要坚持才可以。肌张力就像弹簧,每天都要牵拉,这样才能慢慢的降低“弹簧”的弹性,这是肌张力和肌力的康复训练;
2、平衡力和协调性的锻炼,这个可以通过给孩子进行平衡球训练还有平衡杠的训练,另外对于身体协调性的训练。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手脚配合的锻炼,通常让孩子做一些需要手脚综合使用的动作或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说做感统训练,这种训练方式最早是出现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具体的训练器材,常见的有滑梯,平衡台,圆筒吊缆,跳跳床,脚步器这些训练器材。可以说这些都是为了对患者的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进行训练的器材;
我们在训练的时候一定要明确我们训练的目的,为了让患者肢体和身体其他功能得到恢复,所以我们就要以这个目的为出发点,围绕这个目的来训练患者。不同的脑瘫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肢体症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就要针对不同的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康复治疗方式,这样才能有利于脑瘫患者更好的康复。
医院诊疗范围:小儿脑瘫、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小儿麻痹后遗症、马蹄足内翻/外翻、长短腿、脑瘫后遗症、马蹄足、肌张力、尖足、剪刀步、高弓足、臀肌挛缩综合征、脊髓栓系综合症、O型腿、x型腿、K型腿等疾病,关爱脑瘫及肢残患医院一直在行动。如您有任何关于脑瘫及肢体畸形的疑问即可咨询在线专家或拨打我院24小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