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步态异常足踝疼痛肿胀,你

医院订阅哦

受益于国内足踝健康知识的普及、国民足踝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出现足踝部畸形或疼痛时,医院就诊。医生坐门诊时经常会遇到家长带着孩子来“我家孩子是不是扁平足?畸形严重吗?需要治疗吗?应该怎么治?”回顾家长们着急焦虑的表情,有必要在此对“平足”进行简单的介绍。

什么是扁平足?扁平足,又称“平足”,俗称“平脚板”,是指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以足弓塌陷为特征的一类疾病。如果平足合并疼痛等症状时,称为“平足症”。足弓的构成与功能

足弓是由足部骨骼形成的拱门样结构,依靠骨骼本身的形状、强有力的韧带及肌肉来维持足弓。在人体行走、弹跳、落地时,足弓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蹬地时足弓变得坚硬,推动身体向前,落地时足弓变得柔软,吸收地面的冲击力量,避免身体的关节、脊柱及重要器官受到损伤。

扁平足是怎么来的?扁平足可以是先天发育形成的,也有可能是后天逐渐发展而来的。婴幼儿时期,足弓尚未发育,所以小朋友们的脚丫子基本都是平平的。大约在6岁左右,足弓开始发育,9到10岁左右基本定形,这阶段出现的扁平足往往与先天发育有关。有些成年人在他们的青少年时期足弓发育正常,但随着年龄增长,足弓逐渐塌陷,这一类扁平足称为成人获得性平足(AdultAcquiredFlatFoot)。此外,足踝部位的外伤也可以造成创伤后扁平足,但相对较少。扁平足是一种病吗?

扁平足是一种偏离正常范围的结构状态,可以理解为畸形(Deformity),但不一定就是病。很多扁平足的运动爱好者,一直到五六十岁还一直活跃在运动场上,打篮球、跑马拉松,不亦乐乎。

当扁平足畸形引起疼痛、易疲劳等一系列症状,导致行走或者运动障碍的时候,才成为一种疾病,称为平足症。什么是青少年平足?

儿童的足弓常常在4-6岁时形成,所以在学龄前期,足底较平都属正常现象,无需治疗,家长不必着急。如果在学龄期以后足弓还没有形成,或者发现孩子步态异常(走路外八字),出现明显的畸形(包括跟骨外翻、前足外展、足内侧突起等),孩子自诉长距离行走或跑步时易疲劳或出现足部疼痛,这时考虑孩子存在平足畸形。

大多数儿童及青少年平足是先天性的,其中有些平足患儿可能终身都没有症状,但有些患儿可能合并足部骨骼结构异常,如垂直距骨、跗骨联合等,需要及时治疗。

平足症有哪些表现

平足症最先出现的症状往往在足踝部的内侧,这是因为扁平足除了足弓塌陷,还会伴有脚跟(后足,Hindfoot)的外翻,导致内侧的结构承受过多的张力。久而久之,位于内侧的胫后肌腱(PosteriorTibialTendon)出现劳损并引起疼痛;另外,一些人原本存在副舟骨(AccessoryNavicularBone),这时候也会出现副舟骨的疼痛。随着病情进展,会慢慢发生中足关节炎(足背中央区域的疼痛)与距下关节炎(脚跟周围的疼痛),罹患足底筋膜炎与应力性骨折的几率也大大增加。特别严重的畸形,跟骨与腓骨在外侧发生撞击,导致外侧的疼痛症状。平足症甚至还会自下而上影响膝、髋关节以及腰椎,引起不适。

青少年平足怎么治疗?畸形不明显或者无症状的平足患儿,无需治疗,观察平足进展情况即可。如果孩子平比较明显,或者出现相应的症状,行走时佩戴适合的足弓垫就可能缓解症状,还可以避免平的进一步加重。但足弓垫不可能矫正畸形,而且长期佩戴足弓垫可能引起足部肌肉萎缩,所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正规的足部功能锻炼,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平足患儿穿鞋要求更加严格,不适宜穿平底鞋或者高跟鞋,最好穿鞋垫内侧增高的运动鞋,可以起到支撑足弓的目的。畸形明显或者有症状的平足患儿,可以选择在骨骼发育完成前的黄金时期(8-10岁),行距下关节稳定术(EOTTS)。该术式简单微创,术后恢复快,可以多平面矫正平足畸形。如果孩子骨骼发育已经完成,则需要行截骨矫形或肌腱转位等组合手术来矫正平足畸形。如果青少年平足没有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畸形继续发展。早期柔软可复的平足畸形,后期可能发展为僵硬性平足,出现肌腱疲劳变性、韧带撕裂、关节软骨磨损,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改变。手术治疗的方式包括:肌腱转位重建、截骨矫形或关节融合等。了解自己足弓的简单测量方法

一、把脚底弄湿,印在地板或薄纸上。如果是扁平足者,脚底内侧的足弓弧度小,站立时整个脚板几乎贴着地面;高弓足者则相反,足弓弧度太高,难以贴近地面。

二、拿一双久穿的鞋,观察鞋跟处的磨损情况也可以判断足弓,大多数扁平足者会有跟骨外翻,所以鞋跟处内侧磨损严重;反之,高弓足者外侧磨损会严重一些。

供稿:医院

出品:岳阳市卫健委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z/140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