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搜集一个新的模型,叫跷跷板模型,其本质是双足足底压力分布内外侧不均衡,继发功能性脊柱侧弯。就像人踩在跷跷板上,脊柱会反应性地进行姿势调整以维持人体平衡。
这是一名15岁的女孩,全脊柱正侧位片示:脊柱侧弯,主弯在腰(L2-3平面),顶胯向左,骨盆旋移,胸腰段和上胸段有轻微的功能性代偿弯,risser征4度。
根据危险系数的计算公式预测,这孩子脊柱发育趋于稳定,排除外伤和器质性病变等因素,基本上不存在恶化的可能性。
姿势评估:L:踝旋后,为主要的负重足,足底压力分布区域偏向足外侧半R:平足,内侧纵弓塌陷,踝旋前,膝外翻,髋内扣,足底压力分布区域偏向足的内侧半。
下面选取了一个更为夸张的病例,给大家加深印象、方便理解和记忆。
原理弄明白了,我们来谈治疗:
1.定制并规范佩戴鞋垫。一般来说足弓系统的发育在孩子4-6岁就基本结束,佩戴鞋垫的意义不在于促进足弓发育,而在于稳定距下关节,使足部中立。同时,平衡内外侧足底压力分布,调整下肢力线。笔者认为,这件事什么时候做都不会迟、不会晚。
2.扬达:足踝部的力量训练:a.左:牵拉小腿三头肌,增强背屈和外翻力量(腓骨长短肌、第三腓骨肌)b.右:牵拉腓骨长短肌,增强跖屈和内翻力量(比目鱼肌、胫骨后肌)c.促进右下肢(非负重足)的髋外展外旋功能和单腿负重能力(臀中臀大肌)3.斯罗特:拉伸右侧腰方肌,调整足底压力分布下的侧移训练4.NPT:平衡训练(平衡板平衡垫抛接球),促进左足平均负重,通过平衡反应诱发有利于脊柱侧弯的调整姿势反思:一般来说,年纪越大的孩子,其柔韧性越差,纠正效果越不明显,而且,孩子现在的稳态是多年累积的结果,我们想要打破现有的平衡去建立一个新的平衡绝非容易,我们做侧弯治疗更加大的意义在于降低患者日后发生各种因为肌力不平衡和代偿姿势引起疼痛的可能性。这也提示我们,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