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yleaves(极鲜月桂叶)英[be?]美[be]
香叶也称月桂叶、香桂叶、桂叶、天竺桂等。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芳香,伞形花序与叶对生,花期春、夏间。香叶是一位中药材。主要成分是芳樟醇,丁香油酚,牻牛儿醇,1,8-桉叶素,松油醇乙酰丁香油酚,甲基丁香油酚,α-蒎烯,水芹烯等;有抗病毒作用,用月桂叶油揉酸制剂滴鼻能预防感冒,无副反应。香叶其主要功效是健胃理气。主脘胀腹痛;跌扑损伤;疥癣。香叶也是一种食材,多用于酱类菜肴或汤类的调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干叶亦可作罐头的矫味剂。为西餐常用芳香调味料之一。
Sagsleaves(洋苏叶)英[s?g]美[sɑɡ]
洋苏叶又名天蓝鼠尾草(Saiviaofficinalis),为唇形科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地上部分丛生,茎近于木质,较矮,叶对生,灰银色,椭圆形有锯齿,叶柄较长,上密布白色绒毛,触感犹如天鹅绒,基部叶片近叶柄较窄,茎上叶片长,较尖。花6-10朵成串轮生于茎顶花序上十分美丽。种子近园形,千粒重4克,发芽力3年以上。成株高80厘米,盆栽30-50厘米,开蓝紫色至粉紫色花,有香味,叶有浓郁的香味。花可用来泡茶,散发清香味可清净体内油脂,帮助循环,能发挥养颜美容之功效。
Basilleaves(罗勒叶)英[b?z(?)l;-z?l]美[b?zl]
罗勒叶(又称九层塔叶,也叫鱼香菜),野生或栽培,味辛,性温分布于亚洲热带。我国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均有野生。喜生于排水良好的土壤中。九月间收采,除去泥沙,洗净,切段,晒干。亦可鲜用。使用部分为唇形科植物罗勒的地上部分。
罗勒叶多年生直立草本,全株芳香。茎四棱,上部多分枝,紫绿色,被柔毛。叶对生,叶片卵形,先端尖,边缘有锯齿或全缘,叶下面有腺点。轮伞花序顶生,每轮有花约6朵,花轴长而被柔毛,花冠淡红色。小坚果卵形,暗褐色。花期7~9月。
Oregano(牛至叶)英[,?r?gɑ?n??;?reg?n??]美[?r?ɡ?no]
种名为牛至,学名为OriganumvulgareRogeukuppel,别名为滇香蕾,科属唇形科,牛至属。性味归经:辛,温;牛至全草含挥发油,主要有对一聚伞花素、香荆芥酚、麝香草酚、香叶乙酸酯等,可利尿、促进食欲、改善消化、去痰、抗菌的作用。
Dilltops(莳罗粉)英[d?l]美[d?l]
使用部分:果实、叶子
香味特征:味甚强烈,清香持久,有点清凉味,温和不刺激,可去除口中异味。
外型特征:莳萝为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高度约为一至四英呎高,伞状花序黄色,茎直立,叶子为针状分枝。商业上使用未成熟或部份成熟之莳萝果实,含有两粒种子,果实呈卵形,头尾略尖,长约0.15英吋,黄褐色籽粒,表面有五条淡褐色棱线,一盎司干燥萝子约有一万个莳萝子。
辛、温,无毒。果实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香芹酮、柠檬烯等。有健胃、祛风、催乳功效,主治小儿气胀、呕吐、呃逆、腹冷、食欲不振。《拾遗》:"主腹冷气胀、两胁痞满、霍乱呕逆、杀鱼、肉毒。莳萝,俗名土茴香。《开宝本草》名慈谋勃。《纲目》曰:"苗作蔬食、下气利膈,子治一切气病。"本品气味虽与小茴香相似,但味加辛,性加烈。另一种毒芹的种子与莳萝子、小茴香易混淆,必须注意区别。
Sweetflag(菖蒲)英[fl?g]美[fl?g]
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状茎粗壮。叶基生,剑形,中脉明显突出,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使用部分:根茎,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
菖蒲可以提取芳香油,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捆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根茎可制香味料。亦称为尧韭。为中国植物图谱数据库收录的有毒植物,其毒性为全株有毒,根茎毒性较大。口服多量时产生强烈的幻视。原产中国及日本,北温带均有分布。
(气味)根辛,温,无毒。权曰∶苦、辛,平。之才曰∶秦皮、秦艽为之使。恶地胆、麻黄。气味:根辛大明曰∶忌饴糖、羊肉。勿犯铁器,令人吐逆。
Greatergalangal(高良姜)英[ɡreit?]美[ɡreit?]/英[g?l(?)?g?l]美[ɡ?l??ɡl]
大良姜(Alpiniagalanga)和小良姜(Alpiniaofficinarum)又叫风姜、小良姜、高凉姜、良姜、蛮姜、佛手根、海良姜。释名:蛮姜,子名红豆蔻。该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使用部分:根、茎。气香,味辛辣,味辛,性温。。
辛,热。归脾、胃经;气味:(根)辛、大温、无毒。
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阴虚有热者禁服。胃热者忌服。胃火作呕,伤暑霍乱,火热注泻,心虚痛,法咸忌之。
Onion(洋葱)英[?nj?n]美[?nj?n]
(学名:Alliumcepa),别名球葱、圆葱、玉葱、葱头、荷兰葱、皮牙子等,.百合科、葱属二年生草本植物。洋葱含有前列腺素A,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粘度,可用于降低血压、提神醒脑、缓解压力、预防感冒。此外,洋葱还能清除体内氧自由基,增强新陈代谢能力,抗衰老,预防骨质疏松,是适合中老年人的保健食物。使用部分:鳞茎。
Welshonion(大葱)英[wel?]美[w?l?]
(学名:AlliumfistulosumL.var.giganteumMakion),是葱的一种,可分为普通大葱、分葱、胡葱和楼葱四个类型。大葱味辛,性微温,具有发表通阳,有解毒调味,发汗抑菌和舒张血管的作用。主要用于风寒感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阴寒腹痛,痢疾泄泻,虫积内阻,乳汁不通,二便不利等症状。大葱含有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蒜素,又含有二烯内基硫醚、草酸钙。另外,还含有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等、维生素B、维生素C、烟酸、钙、镁、铁等成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圆筒形,中间空,脆弱易折,呈青色。使用部分:植株。
Chive(小葱)英[t?a?v]美[t?a?v]
(学名:AlliumschoenopasumL.),别名:香葱、绵葱、火葱、四季葱、细米葱。性味归经:味辛、性温,葱,属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葱的茎与叶,上部为青色葱叶,下部为白色葱白,使用部分:叶子。
每克小葱所含营养素如下:
热量(24.00千卡)、蛋白质(1.60克)、脂肪(0.40克)、碳水化合物(4.90克)、膳食纤维(1.40克)、维生素A(.00微克)、胡萝卜素(.00微克)、硫胺素(0.05毫克)、核黄素(0.06毫克)、尼克酸(0.40毫克)、维生素C(21.00毫克)、维生素E(0.49毫克)、钙(72.00毫克)、磷(26.00毫克)、钠(10.40毫克)、镁(18.00毫克)、铁(1.30毫克)、锌(0.35毫克)、硒(1.06微克)
Winterleek(韭葱)英[w?nt?]美[w?nt?]/英[li?k]美[lik]
(拉丁学名:Alliumporrum)是百合科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叫:扁葱、扁叶葱、洋蒜苗。鳞茎单生,外皮白色,膜质,实心,略对褶,花葶圆柱状,实心,伞形花序球状,无珠芽,密集花;花白色至淡紫色;花丝稍比花被片长,子房卵球状,花果期5~7月。使用部分:叶、鳞茎。
韭葱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原(主要在绿色葱叶中含有)、食物纤维以及磷、铁、镁等矿物质等。每克生韭葱中水分占83%,另含蛋白质1.5克、碳水化合物14克,能提供.3千焦的热量。韭葱能除菌、利尿、防,对于消化系统也有清洁作用,另韭葱还具有增进食欲、降低血脂的作用。
Garlic(蒜)英[gɑ?l?k]美[ɡɑrl?k]
(学名:AlliumsativumL.)又称葫蒜,为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味辛辣,古称葫。以其鳞茎、蒜薹、幼株供食用。蒜分为大蒜、小蒜两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百合科葱属。地下鳞茎分瓣,按皮色不同分为紫皮种和白皮种。中国原产有小蒜,蒜瓣较小,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最早在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等地中海沿岸国家栽培,汉代由张骞从西域引入中国陕西关中地区,后遍及全国。中国是世界上大蒜栽培面积和产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使用部分:鳞茎。
Cambodiancardamom(豆蔻)英[k?mb??d??n]美[k?mb?udi?n]/英[kɑ?d?m?m]美[kɑrd?m?m]
植物学名:AmomumkrervanhChinesexGagnepain
别名: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扣米、紫蔻、十开蔻、漏蔻、草蔻、大草蔻、偶子、草蔻仁、飞雷子、弯子。
性味归经:辛,热,归肺经、脾经、胃经。
功能:散寒燥湿,解酒毒,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
主治: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使用部分:果实、种子。
Greaterhinescardamom(香豆蔻)
(学名:AmomumsubulatumRoxb.)又名:嘎哥拉、尼泊尔豆蔻;药材基源:为盖子科植物香豆蔻的种子。
采收和储藏:林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剪下果序,除去杂质,晒干。使用部分:果实、种子。性味归经:味辛、性温;肺、肝、胃、大肠经。功能主治:散寒行气,健胃消食。主脘腹胀痛;食积不化;肺寒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禁忌人群:阴虚内热、胃火偏盛、口干口渴、大便燥结者、干燥综合症及糖尿病人忌食。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适宜脾胃气滞,食欲欠香,不思纳谷,胸闷腹胀,嗳气反胃,舌苔厚腻者。
《新华本草纲要》:有驱风、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胃肠气胀、食滞、咽喉肿痛、咳嗽、肺结核等症。
Tsao-ko(草果)
(学名:AmomumtsaokoCrevostetLemaire),是姜科豆蔻属植物,草果的果实,别名草果仁、草果子。使用部分:果实。性味归经:味辛、性温、无毒;入脾经、胃经。功能主治:燥湿除寒,祛痰截疟,健脾开胃,利水消肿;疟疾、痰饮痞满、脘腹冷痛、反胃、呕吐、泻痢、食积。适用范围:虚热、咳嗽、水肿、小便不利、小儿热惊、头生疮肿等症。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7.5克;或入丸、散。用药宜忌:身虚畏寒者慎用。气虚或血亏,无寒湿实邪者忌服。
后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