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教育大讲堂,看柳林大教育三交中心校教师

每年开学前的培训是广大教育系统人员的必修课。能将本县的“教情”与培训做到无缝对接一直是众多教科人梦寐以求的事。

人常说,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工作结合起来是人生最幸福的事。我想说,将我们的实际工作需要与培训学习结合起来才是最有实效的培训。8月25日,柳林教科局首届“教育大讲堂”在鑫飞中学报告厅如期举行,全体教科人在新学年即将到来之际严阵以待、整装待发。

柳林教育再次以勤勉的态度、务实的作风、前瞻的思路、迅捷的执行全新亮相,展示了良好的新形象。

首届“教育大讲堂”创新了教育培训形式,从柳林教学改革实际出发,展示了“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近一年来的阶段性成果,也让我们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教育工作不再是“继续走在大路上”,而是考虑如何根据本县情况,结合上海思想,“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教育不能是亦步亦趋的跟风,也不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的随意,更不是不加反思的照搬,教师和学校不再会有“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尴尬。

执教将近二十年,未曾见过多少政府领导在台上直接做有关柳林教育的讲座。这次教育大讲堂的高规格对广大教科人来说无疑是一种从未有过的震撼和鼓舞。

多年来,沉迷于泡沫经济的柳林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当日新月异的新教育忽然在一夜之间袭来时,人们顿时如云遮雾罩,手足无措。只得在诚惶诚恐中将一批批的优生送往他乡“优质学校”,试图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

但是,教育的普遍规律无论在哪都适用,每年的外出结果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金榜题名者必能光宗耀祖,荣归故里,名落孙山者只可隐姓埋名,自吞苦果。于是,成功、成才者的范例传被广为传诵,滚滚优生外流。“名校”的教学质量被不切实际地神化,本地的教学成绩被无下限地低估,柳林人一时找不到教育的自信力。

当痛定思痛之后,我们有时或许会清醒地发现,异乡的月亮也有阴晴圆缺,倒是觉得杜甫的那句“月是故乡明”还有几分亲切。民众对于现实的柳林教育仍有一种若即若离的距离感。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柳林教育的现状有着多方面的历史和现实原因,是多年来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背负沉重的教育历史,我们唯有直面现实,负重前行。

有实力才有魅力,防辍保学的最佳途径当然是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但是面对已经形成的严峻的优质生源外流现象,太多的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我们只有用卓有成效的行动来说话方可直面现实,方可逐渐缓解足以影响柳林今后长足发展的生源流失潮。

现实早已让人们感受到了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但极少有人会专注思考振兴教育对振兴柳林的重要意义。曾经的资源大县在面临产业结构调整、转型,环境转优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走出一条新路,如何才能找到发展的新的突破口?

可喜的是,当前柳林良好的教育生态给了我们走出困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现实条件。听着刘县长的报告,我想起了柳林教育的历史,也找到了柳林教育的现在,更看到了柳林教育的未来。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发展是关键。近年来柳林政府在教育方面的大投入、大手笔足以显示出县委、县政府在发展教育方面的坚定决心。柳林教科局锐意改革,奋发有为,依托上海先进理念,结合柳林教育实际,对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实践。

面对全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现阶段教育方式的转变是摆在广大教育人面前的一大难题。教育改革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迫切,这中间,学校管理改革、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又首当其冲。

改革的思路和方法决定了改革的效果,改革的效果决定了教育的魅力,教育的魅力决定了今后教育的命运走向。与上海的全方位合作无疑为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使新时期柳的林教育发展的可操作性更强。柳林县上海实验小学的建设则为柳林教育的发展树立了典范和标杆,让我们有目标可循。

回到现实中,不管做任何事情,执行力是最关键的。教育改革20条的贯彻落实是实现上海理念在柳林落地生根的助推剂,是在柳林教育肌体上注入的一剂强心针,更是实现柳林教育长足发展的政策保证。相信,在教育改革20条的作用下,柳林教育的许多沉疴顽疾将逐步得到治疗,也必将为风清气正的柳林教育界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首个“基础教育行动三年计划”、首所上海实验小学、首届“柳林教育大课堂”、首次“全民参与”、首次城郊教师招聘、首届高规格的县级教育培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柳林教育将还会有更多的“首”字出现,有更多的首创人先。柳林教育也必将保持昂扬锐气、浩然正气、铿锵勇气、扎实底气,用独特的教育魅力树立起属于柳林自己的教育品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zd/10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