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推荐
培训安排:针刀创始人朱汉章老师的第一代传承人—柳百智教授全程主讲针刀医学理论+临床教学全修班
培训时间:6月15日—26日(15日报到)
培训
来自腰4~腰5神经和骶1~骶3神经根。是所有神经中最粗者。坐骨神经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到臀部,在臀大肌深面向下行,依次横过闭孔内肌,上下籽肌及股方肌的后方,支配这些肌肉,并沿大收肌后面,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之间下降,途中发出肌支至大腿的屈肌,坐骨神经在到窝以前,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小腿及足的全部肌肉以及除隐神经支配区以外的小腿与足的皮肤感觉。
坐骨神经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症状,坐骨神经实际上是由腓总神经和胫神经组成。这两根神经自起始部至窝以上,由结缔组织总鞘将其包绕于内,但两神经的纤维并不是交叉连接在一起,坐骨神经大多数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至臀部。继而向外下经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垂直下行至股后部,在人群中坐骨神经在骨盆、臀部存在变异,约40%。由于坐骨神经或其他部分穿过梨状肌、受肌肉收缩压迫的影响而产生疼痛称为梨状肌综合征。
相关疾病——坐骨神经痛
它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按病损部位分根性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前者多见根性坐骨神经痛病变位于椎管内,病因以腰椎间盘突出最多见,其次有椎管内肿瘤、腰椎结核、腰骶神经根炎等。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变主要是在椎管外坐骨神经行程上,病因有骼关节炎、盆腔内肿瘤、妊娠子宫压迫、臀部外伤、梨状肌综合征、臀肌注射不当以及糖尿病等。
胫神经(tibialnerve)行程、分支及其分布
胫神经为坐骨神经本干的直接延续,在腘窝内与腘血管伴行,在小腿经比目鱼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降,过内踝后方,在屈肌支持带深面分为足底内侧神经和足底外侧神经二终支入足底。足底内侧神经,经拇展肌深面,沿足底内侧前行,分布于足底肌内侧群及足底内侧和内侧三个半趾跖面皮肤。足底外侧神经,经拇展肌及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侧向前,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和外侧群,以及足底外侧和外侧一个半趾跖面皮肤。胫神经在腘窝及小腿还发出肌支支配小腿肌后群。
胫神经发出腓肠内侧皮神经,伴小隐静脉下行,在小腿下部与腓肠外侧皮神经(发自腓总神经)吻合成腓肠神经,经外踝后方弓形向前,分布于足背和小趾外侧缘的皮肤。
胫神经受损表现
胫神经损伤的主要运动障碍是足不能跖屈,内翻力弱,不能以足尖站立。由于小腿前外侧群肌过度牵拉,致使足呈背屈及外翻位,出现“钩状足”畸形。感觉障碍区主要在足底面。股骨髁上骨折及膝关节脱位易损伤胫神经,引起小腿后侧屈肌群及足底内在肌麻痹,出现足跖屈、内收、内翻,足趾跖屈、外展和内收障碍,小腿后侧、足背外侧、跟外侧和足底感觉障碍。
腓总神经
腓总神经(
应按损伤原因进行相应治疗。为了促使神经功能的恢复可给予理疗、电刺激、针灸、体疗以及B族维生素等。
细胞最长的突起是轴突,它传导着向外传出的信号。其余的突起是树突,数量不等,主要接收从其他细胞传来的信息。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神经元分为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负责携带信号传向中枢神经系统,而向外传播的信号是由传出神经元传导的。一组组传入纤维从脊椎骨间的空隙进入脊髓形成脊神经后根;传出纤维也从同样的间隙以脊神经前根的形式离开脊髓。周围神经系统的传出纤维可划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植物)神经系统。躯体神经纤维激活对骨骼肌或随意肌的控制,而自主(植物)神经纤维对平滑肌或不随意肌起作用,也对心肌和多种内部器官和腺体起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与无意识功能有关,可被进一步分类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这两种成分经常存在于同一个腺体或器官,彼此相互拮抗。
一般地说,交感部分在需要快速行动时起作用,而副交感神经可以拮抗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调节正常情况下无意识的生理活动,比如呼吸、心率、血液流动、体温控制、消化、腺体分泌及排泄。
小知识库1.人体最大的细胞是成熟的卵细胞(直径0.1毫米)。
2.人体最小的细胞是淋巴细胞(直径6微米)。
3.人体寿命最长的细胞是神经细胞。
4.人体寿命最短的细胞是白细胞。
5.人体中分布最广的组织是结缔组织。
6.人体中最长、最粗大的神经是坐骨神经(约1米长,直径1厘米)。
7.人体中最大的器官是皮肤。
8.人体皮肤最厚的部位是手掌和足底(约4毫米)。
9.人体皮肤最薄的部位是眼皮(约0.5毫米)。
10.人体最长的骨是股骨。
11.血浆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12.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红细胞。
13.人体血液中数量最少的血细胞是白细胞。
14.人体中管壁最厚、血流速度最快的血管是动脉。
15.人体中管壁最薄、血流速度最慢的血管是毛细血管。
16.血压最高的血管是主动脉。
17.血压最低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
18.含氧气最多的血液是肺静脉中的血液。
19.含二氧化碳最多的血液是肺动脉中的血液。
20.心脏四个腔壁最厚的是左心室壁。
21.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是脾。
22.人体中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1.5千克)。
23.人体中最长和最大的消化器官是小肠。
24.人体中含养料最丰富的血液是肝门静脉中的血液。
25.人体中含有毒物质最少的血液是肝静脉中的血液。
26.人体中含尿素最多的血液是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27.人体中含尿素最少的血液是出球小动脉中的血液。
28.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是甲状腺(30克)。
29.人体最小的内分泌腺是垂体(约0.5克)。
30.人体中含脂肪最多的血管是上腔静脉。
——人体之最
经验针刀出血血肿的处理及预防
防针刀闭合型手术的创口出血很少。I型针刀操作,一般无出血,有出血也只几滴而已,经压迫止血即可。多年来,从不在术前、术中或术后给予止血剂,从未发生血肿或大出血的情况。据了解,也有发生针刀手术后血肿的情况,因此不能认为针刀的刀刃小,而忽略了切割血管而发生出血、血肿的问题。本节只讨论椎管外的血肿,硬脊膜外血肿另有专章讨论。
1、血友病病人和未确诊的血友病患者这类病人应特别注意,绝不可漏诊。这是最易发生出血的病人,而且一旦有出血发生,将较难处理。
2、出凝血时间、血小板不正常术前应做常规检查,不能忽视。
3、女性经期全身血管均处轻度扩张充血状态,应避免做针刀操作。这一点,只要注意询问就不会遗漏。
4、对针刀手术部位较大血管解剖不熟悉,针刀切破较大血管,因而产生出血或血肿;较大范围的针刀松解术,特别是瘢痕大、粘连多、涉及面广的关节松解术(使用Ⅱ、Ⅲ型针刀者),往往刀口处渗血较多。既使外渗不多,手术部位的肿胀,除水肿外也有血肿的原因。
5、针刀操作粗暴切割、剥离过多,损伤了某组织的小血管造成血肿;听病人反应,某医院做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刀治疗,竞在臀部的一个点上反复切割15分钟;然后,让病人家属按压该点半小时;并嘱咐不得偷懒,否则会出血。这种粗暴的操作,岂能不出血1
6、针刀操作不到位特别是在肌腹中的操作较大、较多。针刀操作,绝大部分都是在肌腱、韧带、关节囊等部位。这些部位,特别是有粘连、瘢痕的部位的血管应较少,血液循环状态应较差。如果这些部位血液循环丰富,它就不该有瘢痕等病变了。一位医生(也是学员)做臀中肌损伤治疗时,因为部位深在,针刀还未到达骨面便做了疏通剥离,结果瘀血斑达到了膝部。
l、由刀口向外渗血,但绝不是动脉性的喷射式的m血,一般都是渗几滴血,这是正常现象
2、渗血较多:如从针刀切口向外渗出在30ml以下。
3、针刀松解术部位有肿胀或包块。其肿胀的程度、包块的大小视内出血的多少不等。肿胀部位较硬韧,肢体可增粗,腹背腰部可扪及包块,并有压痛。
4、注意血压、脉搏、血色素检查,一般应无大变化,但大量出血者,可影响到生命体征。
5、l~2天后,如出血为浅表部位,可表现为皮下瘀斑;有的还可顺肌间隙向下流注,相邻部位出现瘀斑。
1、一般出(渗)血,可以压迫止血,应无问题。
2、四肢较多出血,可患肢抬高,用枕垫起肢体至少达30。,即达到高于心脏的水平。
3、对关节强直针刀松解术后的病人要做好关节的屈曲固定。如果关节松解比较充分,固定的角度足够,只要度过几个小时的时间,那么,内出血肢体肿胀将大大减轻,会大大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在固定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环形缠绕肢体,保证肢体的血供和神经功能不受影响。应特别注意肢体远端的毛细血管恢复时间、疼痛程度、有无麻木感觉、足背屈、足趾活动障碍等症状的观察,如有改变要及时处理。
4、对于已发生肢体严重肿胀、血运不良或有麻木等神经功能障碍者,要不失时机的及时松解对肢体的固定,包括绷带、夹板等。如果等到已出现严重麻痹症状(如足下垂等)时才发现和处理,则为时已晚。
5、对于重大针刀松解术的术后,医护人员一定要密切观察伤口渗血、肿胀及有无异常感觉等情况。术后医嘱应明示各项观察项目,按时测量血压、脉搏等生命特怔,以免发生意外。对确有较多渗(出)血、血肿的病人则应及时给予止血、补充液体及输血等处理。
6、事先考虑有出血可能者,术前可给予止血剂,术后继续给予。但请注意的是,止血药的效果是有限的,单靠止血药来止血往往是靠不住的。
7、防止和减少出血的最重要办法是针刀操作要轻柔,应做到对正常组织损伤最小,不损伤较大血管,出血、血肿自然就可避免。这就必须对针刀手术部位的血管走行、体表投影等有深入的了解,对针刀入路作合理的设计,避免损伤血管,造成出血。
8、不可在肌腹,特别是在肌门处做针刀的无效剥离操作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