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荐读常见足跟痛的诊断与治疗要

在门诊总会遇到很多足跟疼痛的患者,从儿童到老人都有,不少人已医院,希望能被治愈,但结果却总是不理想。下面我用几张足部图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最常见最多发的几种足跟痛。

内部结构图

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疼痛区位置图:

典型的疼痛表现为走路的起始几步疼痛,即晨起或者长时间休息后迈出第一步时疼痛,行走十余步后缓解,但长时间步行或久站则疼痛又加剧,疼痛可向跖筋膜远端放射。具有高弓足、扁平足等畸形的患者容易罹患该病。疼痛表现在跟底及足心,体检可有整个跖筋膜的压痛,以跟骨结节内侧处明显,足趾、踝关节在被动背伸时疼痛和压痛更明显。

病因:现代医学认为,当跖筋膜承受了超过其生理限度的作用力时,这种反复长期的超负荷将诱发炎症,形成退变、纤维化,导致跖筋膜炎。久而久之,跖筋膜挛缩引起跟骨附着处持续性的牵拉损伤,韧带和筋膜的纤维也就不断地被撕裂,人体为加强此处的强度,就引起附着处钙盐沉积和骨化而形成骨刺。

治疗:

1、避免跑步及其它加重疼痛的活动;

2、冰敷:用毛巾包裹冰块敷于足跟和足底,每天4次,1次15-20分钟;

3、药物治疗:口服阿斯匹林或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必要时局部注射类固醇类激素;

4、矫形器具:使用特殊足垫支持足中弓区域;

5、手术,对于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患者可考虑手术,以关节镜微创治疗为主。

跟腱炎

跟腱标示图:

跟腱炎一般指跟腱急慢性劳损后形成的无菌性炎症。在运动过程中,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反复过度牵张力导致的。另外,突然增加锻炼的强度或频率也常会引起跟腱炎。当跟腱在短时间内承受的压力过大时,可能会发生劳损、细微挫伤或撕裂,进而出现无菌性炎症。扁平足人群增加了跟腱炎的风险!

症状:足跟部上方的、内部的疼痛、酸痛、压痛、僵硬,活动后加剧。它可能发生在跟腱的任何一区域,痛感通常会在清晨或者剧烈运动后的休息期间发作。肌腱两段受到挤压时会有强烈疼痛或者压痛。当病变恶化,肌腱会肿大,在病变区域出现结节。

治疗:

1、a.运动前要热身,运动要逐渐停止下来,运动后做适当的放松活动;b.注意休息,避免负重,合理运动;c.运动时穿合适的鞋子,选择适合运动的频率、运动的地面和运动的条件的鞋子;d.经常牵拉和加强小腿肌肉训练,在日常运动中逐渐增加登山、爬楼梯项目。如果需要,可逐渐增加速度和距离。

2、使用支撑垫。支撑垫可以抬高脚踝,以减少对跟腱的拉伸。还可在夜间睡眠时使用夹板,以保持跟腱固定。如果病情严重,建议穿步行靴或使用拐杖,以利跟腱修复。

3、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能够使跟腱炎在几周时间内得到痊愈和自我修复。如治疗没有效果,需要做手术来切除跟腱周围的炎症组织。

4、外用药。选用消炎止痛的药物外敷。禁用封闭治疗!

Haglund病和跟腱末端病

Haglund畸形最早由瑞典骨科医生PatrickHaglund于年提出,认为异常的跟骨后上突与跟腱下滑囊和跟腱组织机械性撞击引起的后足疼痛。该畸形常会伴有跟腱下滑囊炎、跟腱浅层滑囊炎、跟腱炎和跟腱腱围炎等跟腱末端病的病理变化。

末端病常因剧烈运动反复牵拉韧带止点引起,早期不伴骨质异常及畸形!开始在活动多后感到疼痛,以后可转为持续性疼痛。检查可见跟腱止点部外观正常或增大,局部压痛。让病人单足提踵困难或引发疼痛。X线表现:侧位X线可见跟腱附着部可见骨质增生。

症状:是足跟部的疼痛,休息后减轻,活动后加重。查体时会发现跟腱两侧压痛和肿胀,跟腱止点处深压痛,足背屈时出现疼痛。表现为跟骨后上结节增生肥大。影响穿鞋,或穿窄小或硬帮的鞋后,突出部皮肤和鞋帮摩擦产生炎症,引起疼痛。

保守治疗:包括更换舒适的鞋袜,抬高患肢,注意休息,理疗和按摩,使用支具,外用敷药和使用非甾类药物抗炎镇痛,必要时可以进行封闭治疗。

对于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则可以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清理术。手术仅需跟腱旁2个7mm的切口就可以完成,术中用刨削刀清除跟骨后滑囊和炎性组织,用磨钻切除跟骨后上方骨赘。术后患者佩戴3-4周支具,按照康复计划训练10周左右就可以恢复。

跟骨高压症

跟骨高压症疼痛区标示图:

在跟骨的内侧、外侧、跖侧均有压痛和叩击痛。早期跟骨X线片多无异常,病程长者可有脱钙征象。化验结果正常。一般的非手术疗法效果不佳,且有时可使跟骨疼痛加重。

诊断标准:1、跟骨以晨间下地负重时最明显,并有明显的静息痛或静息时跟骨酸胀感;2、跟骨压痛广泛,无固定压痛点;3、发病早期患肢抬高休息可使跟痛减轻或消失;4、患者多为中老年人。

跟骨高压症的治疗,早期抬高下肢休息,1~2周后症状可缓解或消失,亦可采用物理疗法。经非手术疗法无效者,宜行手术治疗,其目的是降低跟骨内压力。钻孔减压术为常用方法!

跗骨窦综合征

附骨窦区

跗骨窦综合征指踝扭伤后跗骨窦的持续性疼痛,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距跟骨间韧带或踝下十字韧带主干的部分断裂相关。典型表现是踝外侧和跗骨窦部有慢性疼痛。

诊断:1、症状:跗骨窦区疼痛,足旋后或内收时加重。行走时局部疼痛,有恐惧感,尤其在不平的路面。大部分患者伴有打软症状,但无机械性不稳;2、查体:(1)压痛跗骨窦区有锐性压痛;(2)踝被动内翻痛:踝关节做被动内翻或旋后检查时,跗骨窦部疼痛;(3)抽屉试验和内翻试验:无踝关节不稳定,距下关节可阳性。诊断性封闭:跗骨窦局部注射2%利多卡因2ml,如果疼痛消失,可确诊。

治疗:局部封闭治疗,如果局部封闭治疗无效,需要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局部封闭对疼痛可能有效,但对行走时的恐惧感无效。手术治疗包括局部清理和伴发损伤的治疗,对于跗骨窦局部的滑膜炎、疤痕组织在关节镜下彻底清理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对于有行走恐惧感的病例,往往存在伴发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的陈旧性损伤,需要同时进行踝关节稳定性重建。对于伴发距下关节晚期关节炎的病例或已出现局部畸形的病例,可以采用跗骨窦融合固定术,固定跗骨窦局部关节,从而达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欢迎点击最下方“阅读原文”处,向我院专家咨询您的健康养生疑问:)

↓↓↓

中医健康养生专家的

官方网站:







































白癜风有什么忌口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x/33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