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部功能障碍的纠正策略

白癜风的中药方 http://m.39.net/pf/a_4631557.html
东京奥运会东京奥运会

病理简介

动作功能障碍失衡的原因主要有:重复性动作、过度使用、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错误的动作模式。

足部和踝部的功能会影响整个人体动作系统,人体是一条内部相互串联的动力链,任何一个部分出现代偿(比如说主动肌肌肉力量不足,对应的拮抗肌就会缩短、紧张,这是身体的自我保护机制,同时协同肌也会过度被激活、紧张,长时间就会致使关节排列错乱、变形)或其他功能障碍都可能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障碍。

下肢和腰椎、骨盆、髋关节复合体(指连接髋关节的周围的肌群)都会受到足部和踝部的影响。所以改善和维持各个关节的活动度和周围相关肌肉力量,以及纠正肌肉的抑制、代偿问题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肌肉处于最佳状态。

如果足部踝部出现功能障碍,以下肌肉可能会受到影响:

1、拇长屈肌

2、腓肠肌

3、比目鱼肌

4、腓骨肌群

5、胫骨后肌

6、胫骨前肌

7、腘绳肌

8、臀中肌、臀大肌

足踝部功能障碍、损伤可能会导致:

足底筋膜炎(主要是足跟,脚后跟那个位置疼痛,一般早上起床,久坐后会加剧)主要是由于踝关节背屈活动幅度减小(就是中立位向上翻脚腕幅度减小)所导致的。拉伸小腿肌群(腓肠肌、比目鱼肌)会有一定的缓解。

肌腱炎(跟腱部位发炎)主要是由于过度跑、跳。局部会出现肿胀、变粗、紧张(导致足背屈活动幅度减少和足内翻角度增加,然后导致膝关节活动度减小,胫骨前肌、股直肌、臀中肌激活变差)通过小腿肌群的离心收缩训练会有一定的缓解。

胫骨内侧应力综合征(胫骨痛)主要是由于跑、跳训练、鞋子不合脚、地面训练生物力学等因素导致的。主要症状,胫骨内侧疼痛、酸痛(在小腿内侧中间这个位置),在运动后感觉很强烈(我之前就有过,你练长距离可能体会更加明显)。疼痛感主要是来自于胫骨骨膜,或是胫骨的应激反应。足踝部过度旋前、踝关节被动内翻角度增加,髋关节被动内外旋角度增加,小腿三头(腓肠肌、比目鱼肌)耐力下降等也与之相关。其中,女性和初级跑步者为高发人群。

踝关节扭伤和慢性踝关节不稳(脚踝扭伤最为常见)外侧踝关节扭伤对踝关节外韧带有很大影响,包括:距骨前韧带、距骨后韧带、跟腓韧带(脚后跟外侧三角连接处)。如果踝关节经常扭伤就有发展成为慢性踝关节不稳的风险。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扭伤史、踝关节背屈活动幅度减少。相关研究发现,若足弓高度增加,以及女性足跟骨外翻角度增大时,踝关节更容易扭伤。足宽、足型、骨骼排列、性别、全身关节松弛程度等因素都与踝关节扭伤有关联。同时,踝关节不稳的患者伴有足内翻肌力不足。踝关节扭伤的个体可能臀肌力量较弱。踝关节不稳还可能存在比目鱼、腓骨肌群激活延迟现象。

足部踝部功能障碍和人体动作系统的链式反应

足旋前(足部逆时针转动是旋前、足部顺时针转动是旋后)会导致胫骨旋转和股骨内收、内旋(就是看起来膝关节外翻、X型腿)。理论上说主要是由于肌肉不平衡导致的上述问题。尤其是踝关节外侧肌群(腓肠肌的外侧头、比目鱼肌、腓骨肌群)的紧张会影响胫骨发生外展、旋转、导致股骨发生内收、内旋。

如果上述对应的拮抗肌群(腓肠肌内侧头、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力量较差,那么可能无力抵抗膝关节的外翻。所以长期外翻会增加股二头肌内侧头(胫骨外展及胫骨内收)和阔筋膜张肌(股骨内旋)的紧张度。腓肠肌内侧头对稳定膝关节,防止膝外翻具有重要作用。

有研究发现,通过内置矫正器增加患者的足弓高度,在单腿深度和侧向下台阶的训练中,股内侧肌和臀中肌的电活动信号明显增强。也就是说足旋前会对下肢活动造成影响,增加足弓高度(减少足旋前)可以得到缓解。

足部踝部的评估

评估

观察

静态姿势

过度旋前

过顶深蹲

外八字(向外旋转)扁平足(足外翻=足跟外翻=足旋前=内旋)

单腿深蹲

扁平足

步态

下肢过度旋前

角度测量

背屈角度减少(至少15°)和/或由此导致的90°屈髋位膝伸展活动度减少(腘绳肌-股二头肌短头)和/或髋伸展活动度减少(阔筋膜张肌)

徒手肌力测试

下列一块或者多块肌肉测试结果为“较弱”: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或腘绳肌;臀中肌或臀大肌

静态评估

需要穿着短裤、赤脚。足的类型可大致分为三类:正常足弓、扁平足、高足弓。

扁平足:在负重过程中,足内侧弓塌陷变平。在测试中会出现足踝关节旋前增加(看起来脚像内扣状)旋前的表现有足弓塌陷、变平,外旋、外翻,同时伴有胫骨内旋、膝外翻和股骨内旋的现象。同时增加骨盆前倾角度的增加,进而引起屈髋肌群(髂腰肌、阔筋膜张肌)的紧张。可以通过调整双足到更接近中立位的位置来改善。

高足弓:在负重过程中,足内侧弓较高。

可以选择矫正器或者特制的鞋垫帮助足部踝部恢复关节排列,矫正器可以选择柔软型、半刚性、刚性型,要很具足的类型。

过渡动作评估

通过过顶深蹲评估。判断患者是否有扁平足或外八字,结果可能跟静态评估一样或者更严重。如果发现膝关节相互靠近(膝外翻),主要是由于,腓肠肌、比目鱼肌柔韧较差、髋关节外旋角度增大(外八)跖屈(脚后跟部)肌力减弱。

动态评估

可以观察患者步行的姿态,判断足部与踝部是否有塌陷或足外旋的状态,如有上述现象发生,那么通常会伴有膝外翻的发生。

关节活动度的评估

在静态和动态评估后,下面可以进行关节度的评估,导致足部和踝部的功能障碍是测试的重点,主要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大拇指部,拇指长屈肌)踝背屈(腓肠肌、比目鱼肌)和髋伸展(屈髋肌)。同时,也可以让患者仰卧位屈髋90°,通过对腘绳肌(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的柔韧进行评估(就是仰卧抬腿角度的评估)。

肌肉力量的评估

重点评估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肠肌内侧头、内侧腘绳肌、腘绳肌、臀中肌、臀大肌,以上任意一块肌肉薄弱都可能会影响足部的功能障碍。

足部踝部功能障碍的纠正策略

已有研究表明,预防性、康复性的训练可以降低足部踝部损伤的发生概率,提升踝关节的功能。训练可以每天一次,或每周4次,涉及功能性动作的本体感觉或平衡训练相结合。可以选择弹力带、抗阻、不平衡的物体表面等来训练,并将力量练习和功能性运动相结合(例如:单腿跳、侧向移动、变向动作等)。

训练案例

阶段

方式方法

肌肉(群)练习

参考变量

肌肉抑制

自我筋膜放松

腓肠肌外侧头和腓骨肌群股二头(短头)

压痛点处保持30秒

肌肉拉长

静态拉伸或神经肌肉拉伸

腓肠肌/比目鱼肌

股二头肌(短头)

保持30秒(研究表明静态拉伸30秒和1分钟以上差别不大);等长收缩7~10秒,然后保持30秒

肌肉激活

定位等长训练/分离强化训练

胫骨后肌

胫骨前肌

内侧腘绳肌

4次,每次强度增加25%、50%、75%、%;或10~15次,2秒等长收缩,4秒离心收缩

肌肉整合训练

动态动作整合训练

上台阶平衡

单腿平衡触伸

稳定控制下进行10~15次

(神经肌肉拉伸是一种特殊的静态拉伸,其主要特征是在静态拉伸过程中加入肌肉等长收缩的步骤,从而更好地消除肌肉自主抑制功能造成的紧张,以获得最佳拉伸效果)以上案例可以根据现实训练者的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具体训练方法

一、肌肉抑制

利用泡沫轴放松:比目鱼肌、腓肠肌外侧头、腓骨肌群、股二头肌、阔筋膜张肌。

二、肌肉拉长

选择动态静态拉伸、神经肌肉拉伸,包括:比目鱼肌、腓肠肌、股二头肌、阔筋膜张肌。

三、肌肉激活

通过分离强化(抗组训练)和/或定位等长训练进行肌肉激活,主要有屈趾肌和足部深层肌群、腓肠肌内侧头、内侧腘绳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四、肌肉整合训练

开始可以进行单一平面的训练,然后进阶到多个平面的训练。训练初期从过渡性练习(在支撑面无变化的情况下运动,单腿平衡触伸)开始慢慢过渡到更具有动态的练习。

以上动作为范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NASM-CPT)

健身健身

训练训练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touxian.com/gzyx/142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