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我们走路需要靠足底支撑,而有些人发现自己在走在走路甚至休息时总会疼痛,让他们担心。其实导致足底疼痛的原因有很多,想要使用药物并且治疗先了解原因才能更准确的应对,切记不能盲目采取措施。
足底总感觉疼痛是哪些原因导致?
一、平底足
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因为足底韧带松弛没办法在走路时承受体重的压力以及张力,导致足底骨头没办法紧密衔接出现了塌陷,而正是因为塌陷让足底筋膜被动拉长,时间一长而导致劳损和炎症。这种情况如果在幼儿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可以矫正,但如果是成年人,需要做手术才能得到治疗。
二、足跟脂肪垫炎症
这种情况大部分是发生在妇女身上,尤其是一些喜欢光脚或者经常穿硬底拖鞋的女性,这种情况主要是跟环境湿冷,足底受损有关系,这种原因所导致的疼痛只要穿着松软鞋子并且少站立,避免经常处于湿润的地方就能慢慢改善。
三、高弓足
足弓太高,足底面积变小导致足跟紧张导致疲劳而产生炎症引发酸痛感,特别是足底第一节骨头受到压力最大,会因为受力点过于集中而出现各种疼痛,在走路时也会因为足弓过高而感觉困难。
四、足跟高压症
因为足跟压力超过负担能力导致足跟胀痛,这种情况经常出现在过多站立或者体重比较高的人身上,在感觉足跟胀痛时用手捏足跟或者用手指压足跟周围都会导致疼痛,需要多休息,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来减轻压力,才能缓解疼痛。
五、足底拓筋膜炎
一些经常超负担走路的人会因为足底脱筋膜受到拉筋导致疲劳而引发炎症,具体是以足底酸胀为主,时间一长足跟骨连接的地方会出现骨,虽然骨刺并不会引发疼痛,但塔是因为足底损伤和炎症才发生,会形成最痛点。
总的来讲,引起足底疼痛的原因有很多,如果发现足底疼痛难耐要及时采取措施。另外在日常要避免长时间站立、光脚走路等,才能防止足部持续受损而加重问题或者引发问题
如何预防足跟痛?
对于足跟痛的高危人群,应该在生活中注意预防:
1、避免久站、久坐:可以多来回走动,避免突然起身跳、扭动踝部;坐下时将腿抬高,或者交替做踢腿运动;工作时,最好每半小时起身活动;
2、选择舒适的鞋:尽量选择软底鞋,或者足跟部使用软厚的鞋垫,跖筋膜炎患者,可采用矫形鞋垫;鞋跟最好是75px左右的粗跟鞋,老年人可以选择平底鞋;如慢跑鞋、运动鞋等;禁忌赤脚行走;
3、促进腿部血液循环:尽量避免行走于泥地、石子路等坚硬不平的路面,可通过散步、慢跑、游泳、骑车等锻炼腿部肌肉,避免做一些使足跟负重增加的活动,如搬重物、爬楼梯等;注意足部防寒保暖,尽量不使踝部暴露;每天温水泡脚增加局部血液循环;
4、肌肉强化训练:
(1)脚趾走路:先用脚尖站立,慢慢开始行走,一开始每次走10~15步,熟练后可以走20~25步;
(2)跟腱拉伸:如站在楼梯上,需手扶栏杆;也可以单脚进行;坚持15~20秒,每天做4个循环;
(3)小腿伸展:一腿伸直,另一腿弯曲,双手用力推墙,坚持10秒;换腿重复;每天做20个循环;
(4)腿筋伸展:站立位,一脚伸出,脚尖朝上,脚跟朝下;弯曲另一条腿,上半身向后倾斜保持身体平衡,如此坚持20秒;换另一条腿,重复;每天做一个循环.
(5)坐位锻炼:可以患足在上,跷二郎腿,一手抓住大脚趾,慢慢的向身体处搬动,另一只手护住足底,坚持10秒,每天重复20次;也可以用脚趾做捡笔运动,捡到后保持数秒,每天重复10次(也可以将笔换成玻璃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